許多旅居海外多年的僑胞,對自由祖國不能忘情,希望他們的子女能有機會回國就學,接受中國式的教育及傳統文化的薰陶。但僑胞身在海外,對國內學校的情形相當隔閡,四處打聽可能所知仍有限。本刊就曾接到許多詢問國內各大學概況的讀者來信。
很多在國內大學畢業,然後到海外留學、工作的人,對母校也有一份想念和關懷,不知離別數年,母校的景緻、師資、設備可有改變?現在的學弟、學妹可像當年的他們?
本刊因此特別推出一系列介紹國內大專院校的專題。本期報導全國唯一的女子學院——私立靜宜女子文理學院。
靜宜女子文理學院是我國大學教育中唯一的「女兒國」。
全校總面積約三公頃,繞行一周,大概只需廿分鐘;設有七系、二所,學生總數約二千七百人;在全國大專院校中,素有「迷你學院」之稱。
由於靜宜不收男生,包括教職員在內,全校98%以上是女性。該校門禁森嚴,即使是學生的父兄來訪,也只能在會客室等候;校園裏若出現男士,工友還會上前查證一下身分呢!
校園雖小,但因為女孩子的細膩與靈巧,倒也佈置得匠心獨具,而且十分整潔。滿園的榕樹、草皮,映著盛開的黃槐、耶誕紅;老師辦公室裡、教室的講桌上,甚至宿舍的陽臺,到處可見翠綠的盆栽;即使大風起兮,也難得刮出果皮紙屑。
操場上是另一幅美麗的畫面。校方規定體育課必須穿指定顏色的運動服,以免上起課來五顏六色,使原本就已狹小的操場更為零亂。各年級體育服裝顏色不同,於是粉紅、翠綠、嫩黃、水藍滿場跑,亂中有序,卻也不失美感。
靜宜就是這麼個「女性化」十足的學校。
圖2.:修道院旁的耶穌聖像,是靜宜創校精神的象徵。(鐘永和)
上帝賜給中國女子的學校
靜宜女子文理學院的英文名稱為Providence College。Providence是受神眷顧的意思,意指這是一所上帝賜給中國女子的學校。而「靜宜」二字,則取「文靜嫻淑,宜家宜國」之義。
靜宜的發展有二位關鍵人物。一是創辦人天主教主顧修女會的蓋夏修女;另一則是現任院長郭藩。蓋夏是美國人,民國九年懷著滿腔熱忱到中國傳教。在傳教牧靈時,她深深感到,中國若要強盛,必先使女子普遍受教育,而後才能齊家、平天下。於是她便在河南開封、新鄉等地先後創辦了華美、靜宜、輔豫三個女子中學。
民國卅七年,大陸淪陷,蓋夏率數位修女,隨政府播遷來臺,先在臺中自由路開辦英語補習學校,於民國四十三年遷到復興路上,正式成立靜宜女子英語專科學校。民國五十二年獲教育部核准,改制為靜宜女子學院,分設中國文學、外國語文、商學、數學四系及夜間部外文、中文二系,全校學生約三百人。
從民國九年抵達中國,到五十三年逝世為止,蓋夏大半生的心力全投注在靜宜的身上。她放棄了回鄉安養晚年的機會,並將教會募捐得來的退休金,全數捐給學校,老師、學生們愛她、敬她,暱稱她「蓋夏姆姆」。
圖1.:白牆紅門,綠葉掩映,加上女學生色彩繽紛的衣著,形成一幅美麗的畫面。(鐘永和)
蓋夏姆姆受人懷念
「蓋夏姆姆」視學生如己出,每天夜裏,都親到宿舍裏巡視,為學生關窗、蓋被。「即使是病重臥床時,她仍掛念著校務和同學。」跟著蓋夏姆姆四十多年的馬修女紅著眼眶說。
靜宜是所私立學校,財務狀況原已不佳,蓋夏修女去世後,國外教會的捐款又大為減少,陷入慘淡經營的局面。「當時每個人均身兼數職——打掃、處理行政工作、教書,大家也不計較,只希望學校早日度過窘境,穩定發展。」在靜宜服務已廿年的教務主任曾國威說。
這段困境持續了八年,直到民國六十年董事會聘前雲林縣正心中學校長郭藩主持院務後,才漸有起色。
郭院長學教育,也是位神學博士。他認為學校若要步入正軌,必先健全財務,然後有能力購置良好的設備,增設系所,才能吸引學生就讀。
他一邊節省學校雜項開支、緊縮人事,一邊開源募款,用有限的金錢興建教室及希嘉、文興兩棟學生宿舍;也陸續增設了化學、食品營養與資訊系,及應用化學及外文研究所,學生人數也增加到二千多人,為靜宜立下今日的規模。
圖2.:靜宜規定全校同學都必須修電算機概論課程,圖為上課的情形。(鐘永和)
建築物貌不驚人,「金玉」其中
走在校園裡,除了新近翻修的大樓外,幾乎都是低矮、斑剝的四十年代建築。灰灰濛濛的外觀,為靜宜加上一抹陳舊的色彩。
但一踏入室內,卻令人眼睛一亮:實驗室裏設備齊全的化學儀器;英聽教室新穎多用途的視聽器材、錄放影機、教學螢幕等;體育館裏各種的運動器材……,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們也希望建築新穎、校園美麗」,郭院長說:「但資源有限,經權衡後,我們認為學生到學校來的目的是念書,學習環境比生活環境重要,決定以教學設備為優先,先充實『內在』,行有餘力時再來改善『外在美』。」
「只要我們能提出充分的理由,說明添購那項設備對上課有幫助,校長多會點頭答應,絕不在經費上打折扣。」化學系主任賴貞秀說。一位研究生開玩笑地形容靜宜是「敗絮其外,金玉其內」。
靜宜有很濃的宗教氣氛,教職員幾乎都是教友,深具奉獻精神。
例如,郭院長自奉甚儉,院長室裏除了辦公桌外,只有一套舊的塑膠皮沙發和教宗畫像;就連他的起居室,也簡單到只有一桌、一椅、一床,而他卻把薪水全部捐給學校。許多修女也是克勤克儉地待己,慷慨大方的為學校。
圖3.:郭藩院長巡視新校區工地時,想見未來,開心地笑了。(鐘永和)
教學走實用化路線
為了鼓勵同學念書,老師也傾「囊」相授。例如:化學系就由系主任率先捐出部分薪水,其他老師跟進,成立了蓋夏化學獎學金。今年七月初,該系的十幾位老師還組成了訪問團,分北中南三組,到同學家中訪視。
宗教的氣氛,加上學校小,師生間接觸多、感情好,「靜宜人」對學校有很強的向心力。
由於考進靜宜的學生,有心研究學術的人不多;因此學校在課程安排上也走實用、適合女性發展的路線。全校學生都必修倫理學、圖書館學概論、電子計算機概論外;還開有英語聽講、應用英文、商用英文、英打、速記等課程。據各系統計,靜宜畢業生的就業情形良好,以擔任女秘書的居多。
各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外國語文學系、應用化學系與食品營養系。
圖1.:下課了,且暫停趕路,在園中聊聊吧!(鐘永和)
外語系是「起家」的元老系
靜宜以英語補習學校、英專起家,外語系是「元老系」之一;因有許多外籍修女執教,學生有很好的訓練聽與說的機會。加上系主任鮑修女(Elenor Mary Buckley)認為,中國學生最弱的就是會話與聽力,特別規定與老師交談一律用英語。
外籍老師上課方式較活潑,以「人文科學」課程來說,老師有時領著同學到市立文化中心邊看展覽、邊機會教育;有時則到中興堂聽音樂演奏會;天氣晴朗的話,可以在戶外草坪上課……,充滿了朝氣與笑聲。
圖2.:幾束鮮花映著窗外濛濛煙雨,將室內烘托得雅緻、溫馨。靜宜處處可見這種女孩兒家心思巧細的佈置。(鐘永和)
女性心細、有耐性,適合研究應用化學
在靜宜,理學院的成立比文學院慢了三年,但表現並不遜色,其中又以應化系最為突出,系主任賴貞秀認為,女性心細、有耐性,適合做複雜、精密的化驗,特別為學生開了應用界面化學、公害化學、藥品化學等課程,其中同學對界面化學最感興趣。
「界面化學研究如何將水與油脂乳化,產生各種產品,如冰淇淋、油漆、美乃滋、化妝品、洗髮精等」,教授界面化學的官長慶老師說:「女同學尤其對化妝品、洗髮精的分析、合成感興趣。」
剛開始,同學們不太信任自己的技術,自行合成的洗髮精沒人敢用;在分析過市售產品後,發現許多標價頗高的用品,成分也「不過爾爾」,才建立了信心。今年十二月,同學們還自製冷霜,送給親友當耶誕禮物。
除了學到理論,她們也豐富了與生活有關的常識。例如:官長慶老師就常耳提面命地告訴同學,不要買加有藥品添加物的化妝品(珍珠粉、維他命E油等);應選擇擦後感覺舒適及不會引起過敏的化妝品;以及好的產品即使放久了,水與油不會分離……。
目前國內化學消費產品的檢查尚有瑕疵,「希望我們的畢業生,多從事化驗工作,貢獻消費者。」賴主任說。
食營系實驗室常徹夜燈火通明
食品營養系是校內教學、研究較紮實的一系,系主任高美丁素以教學嚴格出名。
六年前,她在院長三顧茅廬下,從中央研究院「挖角」過來。她也不負所望,每年都爭取到國科會、農發會、衛生署等機構支持的研究計畫,由老師帶著學生一起做,其中不少報告發表後都頗受重視。
例如:民國七十年由衛生署撥款支持的「臺灣地區膳食營養狀況調查研究」中指出,臺灣地區人民飲食習慣普遍缺乏鐵質、維他命B1、B12等營養素,在學術界、社會大眾都起了很大的迴響。
食營系學生於是課業壓力相當重,每天奔波於教室、圖書館與實驗室間,實驗室經常徹夜燈火通明。也因此該系學生到校外實習時,頗獲好評;畢業後出國留學的也較多。
圖3.:韻律社是校內重要的社團之一,活動頻繁,韻律室裏經常樂聲悠揚,充滿了力與美。(鐘永和)
多次活動採校際合作方式
由於學校小、系所少,師資畢竟有限,無法與其他大學媲美,因此「我們多方與中部各院校,如中興大學、東海大學、逢甲大學、中國醫藥學院等聯繫,希望透過校際往還,運用各校資源,讓靜宜成為中部大專教育網中的一環,教務主任曾國威舉例說:「像興大的老師,可以到靜宜兼課;由臺北應邀逢甲演講的學者,可以順道到靜宜一行……,增加了同學接觸名師的機會。」
學校也鼓勵同學前往他校聽課、聽演講,活動範圍不必侷限於校內。包括社團活動在內,大型的暑訓營、幹部研討會等,都與附近學校合辦,甚至遠及和男學生居多的新竹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或臺南成功大學合作。
小型的社團活動則偏向「軟性」,如美容社、瑜珈健美社、剪紙社、插花社、土風舞社等。討論、研究國事的社團雖也不少,如大陸問題研究社、國思社,但同學的參與程度並不高,倒是服務性的慈幼社很受歡迎。
慈幼社以需要照顧的老人與小孩為服務對象,每年寒暑假都甄訓一批同學到家扶中心、育幼院及新竹少年觀護所做課外輔導工作。其中以少年觀護所甄訓工作最為嚴格。參加二年輔導工作的王雅君說,因為觀護所堛漱皉~個個聰明老道,若是未經集訓,不僅收不到輔導效果,還會被整得挫折連連。
集訓內容包括:由專門人員講犯罪心理學,與各種情況的應變之道。這項活動已與清華大學合辦十年。
也就藉著這些「校際」活動,擴大了靜宜人的社交圈,雖念的是「尼姑」學校,也頗不寂寞。每逢周末下課,校門外總是聚集了一波波「站崗」的男孩,也算靜宜特殊的一景。
圖1.:食品營養系的學生,除上課學理論外,也得親自洗手做羹湯。(鐘永和)
卅而立,遷校帶來新契機
這所國內唯一的女子學院,最近正進行遷校計畫,預定三年完成。
新校區位於沙鹿鎮臺中港文教預定地,面積超過原校區的七倍。今年六月,新區破土典禮時,郭院長曾欣慰地表示,遷校後,原隸屬於外語系的西班牙語文組,與商學系的會計、國貿、統計組將獨立成系,並增設資訊管理研究所。
從民國四十三年建校至今,靜宜正好滿卅歲,郭院長樂觀自信地說,靜宜的發展一直受製於財力與校地,希望遷校能帶來新的契機,真正做到「卅而立」。
2.:二位化學系同學聚精會神地做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