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令人嚮往的知識殿堂。本刊在一系列介紹國內大學之後,將視野轉向國外著名大學,由「光華」的編輯實地採訪,將各校的特色與風采呈現給您。
本期介紹位於泰國、有「亞洲唯一的國際大學」之稱的亞洲理工學院。
無論和世界那一所大學相比,位於泰國曼谷市郊的亞洲理工學院(以下簡稱AIT)都絕對是特殊的。
它的創立宗旨就與眾不同——不是教育學校所在國的學生,而在培育亞洲地區的工程人才。它還有個「怪」規定:畢業生必須回到自己祖國服務,貢獻所學。
雖然如此,入學角逐仍相當激烈。原因之一是學校對所有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包括飛機票、學費、食宿、醫藥保險、書錢等一概免費,每個月還發泰幣三千四百銖的零用金(約一百卅美元),而當地一位大學畢業生擔任公務員的待遇也不過泰幣三千銖。
每年我國透過政府、公民營機關保送甄試的申請者約三百位左右,經教育部初審,再經AIT的代表來檯面試,通常錄取廿至廿五人。
濃蔭密佈,是亞洲理工學院給人的第一印象。(鐘永和/孔憲法)
學校小,名聲大
雖然享有「亞洲唯一的國際性大學」之譽,其實AIT成立不到卅年,論規模,它目前只有九個研究所,與世界各著名大學也還有相當距離。但從它辦教育的胸襟氣度,以及對亞洲地區實質貢獻的角度來看,AIT 可以說是不負盛名。
蘇格蘭籍的現任院長諾斯博士談到當初創校的構想指出,因為亞洲地區多為開發中國家,亟需引進西方科技,以推動各方面的建設;但一來許多留學歐美的亞洲人學成後就留在當地,不但沒有把科技帶回來,還造成人才外流的問題;二來亞洲的地形、氣候、物資,乃至人種、風俗習慣皆與西方不同,引進的科技未必能完全適用;因此一些亞洲國家有了一個共識:自創一個國際性工業研究學院。
一九五九年九月,AIT的前身「東南亞公約組織工程研究所」成立,為一從事學士後研究的學府;一九六七年它脫離該組織獨立,成為一個由四十個會員國資助的學院,專門開設理工方面的碩士及博士課程。
站在培育亞洲工程人才的立場,AIT以招收亞洲學生為主,並要求畢業生回祖國服務;基於引進西方科技的目的,AIT的師資則來自世界各地。這所名為「亞洲」的學院,師生溝通只能採用英文。
「我們是引進西方科技教育亞洲人,再以亞洲的方法,解決亞洲的問題」,諾斯院長說。
AIT也的確已在亞洲發揮了影響力。由於有不少會員國政府或公民營機構的工作人員到此進修,他們學成後,對推動自己國家建設都扮演重要角色。我國的榮工處、經濟部等就常選派人員到AIT深造。榮工處除了在國內承建重大工程外,還承包了沙烏地阿拉伯、印尼、新加坡等地的不少工程,將技術輸出到其他亞洲國家。
畢業了,照張相留念。(鐘永和/孔憲法)
天空下的實驗室
踏進AIT校園,放眼所見是林立的南洋植物以及一幢幢建築,人反倒像是點綴,疏落地散在一片綠意中。學生都到那兒去了?其實也不難瞭解。AIT佔地一七○公頃,約為國內清華大學十倍大,而學生總共不過六百多人,分散到教室、圖書館、電腦中心、實驗室……,校園看起來自然彷彿一座「空城」。
「AIT是最小的大學,最大的校園」,一位學生這樣形容。
地方大,有大的用處。AIT主要的工程研究所,如農業及糧食、環境、大地運輸、結構與營造、水資源等學科,都必須在土地上實際勘測、試驗,以印證理論,所以在泰國長年豔陽高照的天空底下,就是學生的實驗室。
由於學生少,相對地襯托出一百五十位教授的「多」。一比四的師生比例,不僅在課業上學生有更多機會與教授接觸;生活中,師生相處也幾近「家庭式」。對迎面而來的一位女學生,教授就可以如數家珍地道出她的姓名、國籍、學經歷、目前研究方向,甚至還包括生活近況。
基本上,AIT 是一所非營業性質的學校,但是徒有理想、沒有銀兩,究竟無法辦事,所以除了校地由泰國政府提供外,校內建築、設施及其他一點一滴的花費,都是靠各會員國政府及公私營機構提供基金、獎學金之類的捐贈。
院長諾斯博士。(鐘永和/孔憲法)
要人還要錢
師資的來源也不例外,除部分由校方出資向歐美邀聘外,多數都是學校直接到會員國指名「要人」,而教授的待遇也是各國政府支付。這種「人財兩失」的交易,不明就堛漱H也許會覺得不可思議,但對AIT來說,「用你的人,幫你培養人才」是理所當然的。
而且,到這裡的教授,都是董事會慎重決議後的上乘之選,可說是聚各國精英於一堂。「這樣的組合在其他大學恐怕是不可能的」,在校任教十二年的衣復得教授認為。
目前我國有二位教授在此,衣復得教授任教於環境工程研究所,王燦汶教授任教於水資源工程研究所,分別在水資源計畫、能源環境、水力工程……等研究上提供他們的經驗。
校內主要建築,像電腦中心為日本與美國捐贈、圖書館為日本捐贈、區域實驗中心則為我國所捐贈……;有趣的是,花錢的事還有人搶著做。電腦中心成立之初, IBM 電腦公司免費提供十五年設備支援,並有一組技術人員長期駐守。
如今十五年的約期將滿,日本、挪威的電腦公司,也都表示有興趣接下一棒。電腦公司如此興趣濃厚,是看中這裡深具「潛力」的學生,希望他們用慣以後,學成回國在他服務的單位採用相同的系統。
另一方面,AIT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也是令電腦公司趨之若鶩的原因。許多國際學術會議在此召開,與五十多個國家的電腦連線,都是展示成果的好時機。「所以這裡成了商家必爭之地」,一位學生打趣地說。
五顏六色的花朵,將校園點綴得彷彿小型的植物園。(鐘永和/孔憲法)
論文方向實用為主
在得天獨厚的學習環境下,最幸福的當然是學生了。
「到這裡讀書,生活費用都不必操心;而且,不怕你笑」,一位曾經收到美國六家大學的入學許可證,最後還是選擇AIT 的同學有點靦腆地說,「從此地回家也比較方便。」
其實,來AIT 讀書,對亞洲學生來說,不僅回家方便,對研究的課題上,也有實際的幫助。
由於AIT 在創校之初,即以「解決亞洲問題」為宗旨,學生選擇的論文題目,固然不乏學理的探究,但許多人以自己國內正在進行的工程為研究主題,畢業後回到工作單位,馬上可以將理論運用在實務上。「難得的是」,我國榮民工程處國外部資訊組組長陳鑫泉說明AIT 教學的彈性,「學生甚至可以和指導教授回國實際勘察。」
五顏六色的花朵,將校園點綴得彷彿小型的植物園。(鐘永和/孔憲法)
我國是「模範生」
我國與AIT 淵源深厚。從一九七○年開始,政府、榮工處陸續派學生到此進修,國內的十大建設、十二大建設、十四大建設,都有AIT 校友投入。目前國內正在積極規劃的台北市捷運工程,兩位副局長也都是A IT畢業的。
廿八年來,AIT 培養了將近四千位工程師,其中我國學生有五百一十八位,佔了八分之一,僅次於學校所在地的泰國。我國在基金、設備、獎學金的支援上也一直不落人後。
總統府資政孫運璿在擔任經濟部長期間,曾應邀擔任AIT 董事長,那時AIT 剛脫離東南亞公約組織不久,少掉了英、美兩大國的支援,財務一度陷入窘境,在孫先生的極力爭取下,我國前後共提出五十萬美元的援助,而當時亞洲各國所提出的基金總數不過六十二萬美元。
一九八六年AIT 頒贈孫資政榮譽學位。照慣例,頒授儀式必須在校內舉行,即使是泰皇蒲美蓬,也親自到校領受學位,但當時孫先生因病不便於行,AIT 破例由院長、董事會主席、教授等組團親自到台灣來頒發學位。
孫資政在致詞時熱淚盈眶。他表示,一方面很高興看到AIT 的理想終能一步步踏上坦途,同時也感謝AIT 為我國培育了許多優秀的工程師,從我國每一個階段的重大建設中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貢獻。
亞洲地區在戰後的四十年中,工業技術已有顯著的進步,AIT 也已開始對亞洲地區下一階段的需求熱身,加強電腦輔助系統以及管理方面的課程;即將在一九八九年成立的管理學院,就是期望培育工程、行政、企業管理上的人才,以幫助亞洲地區迎接下一波的挑戰。
「你很難預料亞洲地區未來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一位教授說:「所以AIT 也在不斷求新求變,而且永不會停下腳步。」
五顏六色的花朵,將校園點綴得彷彿小型的植物園。(鐘永和/孔憲法)
五顏六色的花朵,將校園點綴得彷彿小型的植物園。(鐘永和/孔憲法)
學生宿舍外落英繽紛的景象,恁添了幾分詩情畫意。(鐘永和/孔憲法)
學生自己設計的海報,不賴吧!(鐘永和/孔憲法)
校內園遊會一景。(鐘永和/孔憲法)
教授分別指導的上課情形。(鐘永和/孔憲法)
能源研究所的太陽能實驗中心。(鐘永和/孔憲法)
泰國傳統的崇拜神祉,有如我國的土地公,校內也有供奉。(鐘永和/孔憲法)
暮色籠罩下的亞洲理工學院。(鐘永和/孔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