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舉凡重大災難,如台灣大園空難、美國的911恐怖攻擊事件,或者各類刑案、名人後代爭財產、非婚生子女認祖歸宗等等過去無解的難題,都仰賴DNA鑑定來化解。
DNA,這生命的密碼,紀錄著生命的源起、演化和變異。儘管人類對DNA的所知仍十分有限,基因治療在醫學上的應用也還未見突破,但DNA應用在人身判定、特別是親子鑑定上的成果,已然使許多曖昧與疑慮無所遁形。
親子鑑定究竟「鑑定」出什麼?這項科技解答了哪些疑惑?又製造了哪些難題?不妨來一探究竟。
去年,已故黨政大老、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身後驚爆婚外情,鄧姓母女要求認親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在雙方各執一辭的情況下,DNA親子鑑定自然成了重要關鍵。
經過「毛細管電泳」分析出13-15型指標,經過統計,計算出親子間的關係指數。只要有3個以上的點位沒有比對到,就排除親子關係,圖為其中7型指標的比對結果。
真的「假不了」
DNA親子鑑定準確度極高,「結果」可以說是一翻兩瞪眼,但辜家與鄧氏母女的情況卻有點複雜。
台北榮民總醫院輸血醫學科主任曾成槐指出,由於當事人辜振甫已經過世,若辜嚴倬雲女士能參與比對,排除母系方面的遺傳,就能篩檢出子女來自辜振甫的父系遺傳。然而,辜家子女們為了顧及母親的感受,不願意讓母親參與鑑定,使得鑑定的困難度增高。
此一問題後來以取得辜振甫在醫院中治療癌症時的病理切片解決;只是鄧氏母女又以質疑切片真偽為由,否定鑑定結果。
看在從事親子鑑定工作者的眼中,此事其實再清楚不過。辜振甫的病理切片DNA如果與其他子女都吻合,只是與鄧女不合,何來造假之說?
DNA鑑定的確難以造假,近日就出現一個活生生的案例,提醒人們千萬別以為「船過水無痕」,DNA可是會留下難以抹滅的紀錄的。
報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婦人,因不願意接受次子過世後遺留下來的非婚生子,在確認身份的訴訟中,竟提供長子的檢體與小孩鑑定比對,企圖否認親子關係;自認從一而終的女方無法接受比對結果,調查局鑑識人員再度以老婦次子生前的癌組織切片進行比對,結果證明孩子的確是其次子的骨肉,反倒老婦人的兩個兒子卻「同母異父」,意外地揭露了老婦人三十多年前的一段婚外情,讓她始料未及。
象徵吉祥的麒麟送子圖,說明中國人重視血脈相承的傳統文化。
血濃於水?
自古以來,男人總是擺脫不了「到底孩子是不是自己骨血?」的疑惑,而長相與其他兄弟姊妹不同的人,也會因親友的指指點點而心生疑慮。事實上,就連母親本身,如果曾經紅杏出牆,也可能不確定誰是藍田種玉者;即使懷胎10月、經過產痛辛苦生下胎兒,也難保孩子在呱呱墜地後是不是曾被掉包?「狸貓換太子」、乾隆皇帝是漢人所生等傳聞,也就成了稗官野史的創作題材。
為了解開疑雲,宋代法醫名著《洗冤錄》中記載「滴血認親」的方法──將子女的血液滴在父母的屍骨上,以「血液能否滲入骨中」作為親子判定的標準。《南史》中也記載了梁武帝蕭衍之子蕭綜「滴血認親」的故事。
武俠小說中還有另一種「滴血認親」法──取來一碗水,將兩人的血滴入水中,如果血液融合在一起,就表示是一家人。
以上的血緣鑑定方法,在如今看來都沒有科學根據。
以第二種「滴血認親」為例,台北榮總血庫醫檢師劉學梅指出,O型血中有A型和B型的抗體,反之,B型血液則有O、A型的抗體;將不同血型的血液滴入水中,會產生彼此捉對廝殺的「凝集現象」,除此之外,難以做任何進一步的判定。
其實早在1935年,醫界就開始使用血型來鑑定人身關係。然而,A、B、O、AB等4種血型的重複性太高,例如在台灣比例最高的O型,佔總人口的42%,平均不到3人就有1個,辨別度太低。再加上後來陸續發現的「亞孟買型」等特殊血型所造成的盲點,以血型來判斷親子關係可能出錯,甚至有人因此含冤莫辯。
台北榮總主任曾成槐指出,用血型來鑑定親子關係,排除率只有60%(意即在100個『假』父親中,只能排除60個)。
1976年,醫界引進「人類白血抗原」(HLA)的檢查,此一多型性蛋白質的變異性相當高,鑑別度可提高到九成左右。但對於不能有絲毫誤差的親子鑑定來說,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1990年代,DNA比對開始被應用在親子鑑定上,一舉將排除率提高到99.99%以上,幾乎已是「萬無一失」。曾成槐比喻,以人口計,若全台灣人都是『假』父親,以DNA的準確度來算,僅有一個人不能被排除。
台灣在1999年才通過「去氧核醣核酸(DNA)採樣條例」,2000年起正式實施。不過鑑於需求者眾多,早在條例通過前,許多醫療院所已開始從事親子鑑定工作。
懷胎10月、歷經產痛生下孩子的母親,總是比彷彿「局外人」的父親多一份確定感。
新科技、舊用途
由於親子鑑定的目的不在醫療,因此不適用醫療法。但為求保障檢驗品質、維護受檢人的權益,衛生署研擬了一套認證標準,通過認證的醫療院所及實驗室,除了可獲得衛生署的經費補助外,其鑑定結果亦具有法律效力。
兩年前審核機制開始啟動,目前通過審核的醫事單位,有台大、榮總、長庚、馬偕、柯滄銘婦產科診所等16家。
這些親子鑑定單位,不僅設備、人員配置、檢驗程序必須符合衛生署的標準,同時須謹守在確認身份的情況下當場採檢、最後鑑定結果只能告知當事人、嚴禁提供給第三人等鑑定倫理。
國內最早從事基因鑑定的台大醫院,早在7年前就已接受民眾匿名受檢。當時舉凡牙刷、髮根、沾有體液的衛生紙……,各種可能採到檢體的東西,都被送來要求驗DNA,還曾有懷疑老婆出軌的男人,把整條棉被抱到醫院來,要求從中搜索出所有可能的DNA檢體。台大基因醫學部醫師蘇怡寧指出,當時對於匿名受檢者,台大只將鑑定結果提供給當事人做參考,不提供正式報告,因此不具法律效力。
經過「毛細管電泳」分析出13-15型指標,經過統計,計算出親子間的關係指數。只要有3個以上的點位沒有比對到,就排除親子關係,圖為其中7型指標的比對結果。
親子鑑定知多少?
究竟多少男人有綠帽罩頂的疑慮?台灣一年的親子鑑定數量有多少?這方面的數據尚缺乏統計,只能從幾家醫療院所的鑑定數量窺知一二。
蘇怡寧指出,台大目前平均一年經手四百多件親子鑑定案,鑑定數量最多。而台北榮總每年約有兩百多件,榮總輸血醫學科主任曾成槐指出,1999、2000年時鑑定量最多,平均一年有四、五百件,近年由於取得認證的醫療院所增加,分散的結果導致每家醫院的件數減少。
但若只看這16家合格醫療院所數量,恐怕是以管窺天,因為網路上充斥著許許多多不受規範、接受匿名受檢的實驗室,因能滿足當事人不願意曝光的顧慮,台面下的鑑定數量想必更為驚人。
事實上,親子鑑定不光只是用來解除人們心底的疑惑,站在法律角度上,有些情況還必須利用它來「證明」或「伸張」自己的權益。
根據調查局受理法院委託的鑑定案件分析,需要親子鑑定的情況包括:非婚生子女爭搶遺產、祖父母在兒子過世後,想認領未婚媳婦的遺腹子、中國大陸親屬來台依親,或是辦理海外移民等等。
還有一種是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夫婦離婚後,前妻再婚未滿302天即產下的嬰兒,必須經由親子關係鑑定來釐清血緣,否則將依法推定嬰兒為前夫所有。
一位曾經歷上述情形的賴女士表示,這種場面實在「超尷尬」,雙方依約到醫院當場採檢時,不管是已離婚的前夫再次面對「老婆不忠貞」的舊傷痛,或是現任丈夫意外發現自己多了一個「拖油瓶」,都令人情何以堪!
十個爸爸一個假?
根據台大醫師蘇怡寧的統計,在台大進行親子鑑定的案件中,有8成是因為境外(含中國大陸)所生子女辦入籍證明時需要的;有一成是因違反了上述302天的待婚期,5%是為了財產繼承等法律用途;剩餘的5%才是個人為了確認或否定親子關係而來做鑑定。
雖然「綠帽疑雲」並非親子鑑定的主要原因,但隨著社會性關係開放,婚外情及非婚生子女的比例增加,可以想見的,親子血緣關係鑑定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
DNA親子鑑定科技解決了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而準確的鑑定真有驚人的結果嗎?
由名婦產科醫師柯滄銘主持、從事產前篩檢及親子鑑定多年的「基因飛躍科學實驗室」,曾對親子鑑定結果做過統計。
實驗室所進行的699對父子血緣關係比對上,有74位(10.6%)假設父親被排除為生父;459對母子關係比對上,有7位(1.5%)假設母親被排除為生母。這樣的結果或許可以讓心有疑慮的男人稍微安心一點。只是,母子關係再清楚不過,怎還需要鑑定呢?事實上,許多母子關係的鑑定,是未婚生子、沒有出生證明等情況下,孩子要報戶口時必須具備的條件;至於那1.5%的排除狀況,多為當初將孩子過繼或出養給別人,如今若要認祖歸宗,必須先排除與領養父母的親子關係。
若依照受檢原因來檢視鑑定結果,在婚外情的個案中,竟有接近三成(28%)的假設父親被排除為生父,這結果足以讓偷腥的男人心生警惕。而台商在中國大陸所生的婚生子女中,則有8.2%與台商無父子關係,若參照國內,這個比例還算「正常」。
宋代法醫名著《洗冤錄》中詳載古人「滴血認親」的方法,在今天看來已禁不起科學的檢驗。
親子嫌疑妄想症?
擔任醫檢師5年,榮總陳蓓珊在親子鑑定工作中看盡了人生百態。
「大部分送檢者其實都是來浪費錢的,」陳蓓珊指出,不少夫妻吵架,就帶著孩子來驗DNA,不但白花冤枉錢,對夫妻甚至親子感情都是莫大的傷害。還有阿嬤的幾個兒子先後過世,她帶了一群孫子女來驗DNA,因為只有自家人才可以分財產。
多數人帶孩子前往抽血鑑定時,多會以健康檢查為由欺瞞孩子,但卻也有不分青紅皂白就指著孩子大罵「野種」的大人,看在醫檢師的眼中簡直是不可思議。「無論鑑定結果為何,對孩子的傷害已經無可挽回,」陳蓓珊忍不住感嘆,大人間的恩怨情仇,有什麼權利禍延下一代呢。
不過,有些鑑定結果的確會讓人不知所措,甚至難以承受。
「曾經有位媽媽生了一對雙胞胎,但鑑定的結果,其中一個是先生的,一個不是。」陳蓓珊表示,雖然沒有國外生下一黑一白雙胞胎那麼荒謬,但意義是一樣的。而原來應該最親密的雙胞胎,卻是「情敵」激烈競爭下的產物,對孩子也是不小的打擊。
另有一個爸爸懷疑兒子根本是自己的弟弟,最後鑑定結果不幸證實,孩子果然是老婆和自己父親所生的。這樣的結果,連醫檢師都不忍告知。這類的事情在證實之後,不但無法解決,還可能引發更多的難題。
雖然說只要能取得親子雙方的檢體,DNA鑑定幾乎無所不能,但也出現過連DNA鑑定都幫不了忙的情況。一個有名的案例是新竹一對同卵雙胞胎兄弟「共享」女友,女友懷孕了,卻搞不清楚父親是誰。由於同卵雙胞胎兄弟的DNA完全相同,因此根本無從鑑定。
意料中的答案
根據台大醫師蘇怡寧的經驗,親子鑑定結果令當事人感到意外的不到5%,換句話說,大部分當事人其實心裡有數,只不過是藉由DNA做最後的確認罷了。
現代科技為人類找到了長久以來苦苦追尋的「真相」,但揭開真相究竟是幸還是不幸?人們是否有能力面對、解決隨真相而來的問題?夫妻、親子間的親情難道一定得憑藉著DNA來維繫?
醫檢師描述有一位「假」父親是這麼做的:這名男子得知孩子不是自己親生的,在確認不會有「第三者」知道此事後,輕輕嘆了一口氣,將鑑定報告丟進垃圾桶後離去。
放眼國外,許多人領養別人的孩子,甚至不同國家、種族、膚色或身心障礙兒童,他們的愛,完全不受限於DNA。
或許,愛與寬恕,才是解開親子疑雲真正的密碼。
經過「毛細管電泳」分析出13-15型指標,經過統計,計算出親子間的關係指數。只要有3個以上的點位沒有比對到,就排除親子關係,圖為其中7型指標的比對結果。
DNA鑑定流程
• 採取受檢對象血液、唾液、毛髮中的檢體。
• DNA萃取。
• 以特殊引子對施行聚合脢連鎖反應(PCR),進行DNA增幅以放大訊號。
DNA親子鑑定,除了13到15個基因點位系統外,視個別情況可再加入「X染色體系統」、「Y染色體系統」及「粒腺體系統」來提高鑑別力。
X染色體──性染色體,女性有兩條,一條來自父親,一條來自母親。因此,同一父親所生的女兒,其X染色體必有一條相同。
Y染色體──可鑑定父系遺傳是否吻合。凡具有血緣關係的祖孫、叔姪、堂兄弟,都帶有相同的Y染色體。
粒腺體──母系的遺傳標記,同一母親所生的子女,都具有相同的粒腺體型別。
經過「毛細管電泳」分析出13-15型指標,經過統計,計算出親子間的關係指數。只要有3個以上的點位沒有比對到,就排除親子關係,圖為其中7型指標的比對結果。
經過「毛細管電泳」分析出13-15型指標,經過統計,計算出親子間的關係指數。只要有3個以上的點位沒有比對到,就排除親子關係,圖為其中7型指標的比對結果。
經過「毛細管電泳」分析出13-15型指標,經過統計,計算出親子間的關係指數。只要有3個以上的點位沒有比對到,就排除親子關係,圖為其中7型指標的比對結果。
經過「毛細管電泳」分析出13-15型指標,經過統計,計算出親子間的關係指數。只要有3個以上的點位沒有比對到,就排除親子關係,圖為其中7型指標的比對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