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那裡才不害羞?
據說人類第一次在裸露的身體加上「衣服」,始自老祖宗亞當和夏娃的構想。
他們在伊甸園偷嘗禁果,懂得了「害羞」,於是摘樹葉蓋住下體以「遮羞」。
然而,時至今日,就人類軀體的裸露而言,那裡「可露」、那裡「不可露」,並沒有絕對的標準,不同的文化體系,就會產生不同的價值觀念。
以神道為文化背景的日本人,對於女體裸露的看法,就異於以儒家思想為文化背景的中國人。
一般日本男人在宴會間的話題往往不是國家大事,而是談論女人,稱作「猥談」;酒杯底還可能嵌上春畫,以便於飲酒時欣賞;此外,公共浴池裏男女共浴,女不覺羞恥,男也不以為意。
因為在日本最原始的神道信仰中,遵循與尊重自然狀態是神意,做人必須符合神意才算道德;而男女關係正屬於自然行為。日本最古老的史書古事記中,非但不諱言男女關係,對於女體的描述也十分露骨。
當然,在一般日常生活裡,日本婦女的和服仍然層層包裹,只有藝妓才肯露出一小段誘人的後頸。
露出乳溝才有禮貌?
相對地,中國哲學將男女關係抽象化,形成陰陽太極之說。浸染其中的中國人,言談舉止就有所忌諱。
相傳台灣日據時期,霍亂流行,一名大家閨秀因為接受預防針注射時,手臂不小心被日本軍醫碰到,竟然羞愧至極,回家便投繯自盡了。
這倩女幽魂如果有機會看到西方淑女在社交場合坦胸露背,與紳士相擁共舞,不知作何感想。
在西方文化中,歐洲人認為胸部是人體最重要的部位,因為維持生命的心、肺等重要器官都位於胸部,於是穿衣遮蓋以為保護;但胸部也是浪漫與熱情的部位,是情感與力量的來源,因此在宴會中歐洲婦女必穿低胸禮服,代表熱情、活力,甚至還是禮貌。
但她們也有不能「露」的地方。據說十六世紀的歐洲女人,可以露出乳溝,卻要把腳密密紮紮地蓋住。
非洲民族就沒有這種觀念。對非洲人而言,不穿衣服是很自然的;但這並非文化落後的象徵,而是氣候炎熱造成的文化現象。
掀起裙子遮面龐!
這或許只是個笑話:有人說,回教婦女的面紗萬一不慎當眾掉落,她們會毫不猶豫地掀起裙子,遮住面龐。
根據伊斯蘭教義的規定,阿拉伯婦女的確嚴禁拋頭露面,所以成年女子出現在公眾場合,必戴面紗;只有面對丈夫或親人時,才能除去。
然而,散居在阿爾及利亞、馬里境內的特勒吉人,雖然也信奉伊斯蘭教,但此間婦女並不戴面紗,男子卻必須披戴面巾,只露出雙眼,是世界上唯一男子戴面巾的部族。
與阿拉伯婦女不同的是,特勒吉族男人就是在家中也不摘下面巾。他們吃飯時雖撩開下端,但仍以手遮住嘴巴。因為他們相信,嘴巴是神秘魔力出入的孔道,予以暴露會同時危害自己與族人,這與我們現在所說的「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似乎不謀而合。
此外,面巾也是身分地位的標誌,奴隸是不准戴的。
根據民族學家的研究,婦女蒙面是父系社會的習俗;而特勒吉男子婚後居住妻方部落,是母系社會的特徵,所以特勒吉男子必須蒙面巾,婦女卻可以裸露臉部。
鼻子也害羞?
雖然人類軀體的裸露沒有絕對的標準,一般而言,絕大多數的民族都以生殖器為重要部位而善加保護。
譬如在大洋洲裏的新幾內亞島高地上,尤其是居住在橫斷中央山脈高地的斯多里克蘭河西方至西伊里安高地的男子,為免生殖器被外力所傷,通常採擷形狀不同的葫蘆,經過火燻、拔除內筋以及乾燥等處理,最後穿上繩子、繫在腰間,即成最佳護套。
當然也有例外。南美洲的翁那人全身赤裸,卻以蓋子遮住鼻子。因為他們認為,鼻子位於面孔的中間,是身體最重要的部位。
居住於亞馬遜河流域的波多庫都人也是全身赤裸,但都帶有大型木製的唇飾和耳飾,稱為「波多庫都」。唇飾和耳飾對於他們十分重要,波多庫都人的成年婦女如果不帶這種飾物,猶如我們沒穿衣服一樣,會覺得十分羞恥。
露出馬腳羞不羞?
據說,曾經有瑞典人類學家在亞馬遜河流域作田野調查時,一個赤身露體的波多庫都女人站在他面前,態度泰然;但當她應人類學家的要求卸下唇飾時,卻羞得無地自容,轉身就跑。
此外,基於審美習慣,也有掩飾身體某部位,而不敢暴露的情形。最著名的例子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妻馬后的一段軼聞。
宋代以後,仕女有纏足的風俗,雖然聽來頗不人道,但當時的人卻以「三寸金蓮」為美麗的焦點。相傳馬后出身貧困,所以生就一雙天足,馬后羞於示人,平時刻意掩飾。有一次馬后乘轎遊街,一陣大風掀起轎簾,露出馬后一雙大腳,頓時傳遍京師,成為趣談。後人經常使用的成語「露出馬腳」,指的就是馬后的大腳。
「那裏」最害羞呢?原來那裏都害羞啊!
(本文承陳奇祿、林衡道、阮昌銳、卜道四位先生提供資料,特予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