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工遇家鄉藏品,互放光芒
「東南亞的移民跟移工來到台灣之後,藏品終於有機會跟一百年後家鄉的孩子們對話。」袁緒文說,東南亞文物研究是近年世界博物館研究的顯學之一,博物館雖可透過彙整文獻與爬梳史料來策展,然而,「這些南洋類藏品的文化主體——來自東南亞的移民及移工就在台灣,何不讓文化主體為藏品說故事?」因此,此項特展,「就是將與東南亞移民工一起追尋博物館典藏品身世的過程展示出來。」
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玟伶說,2022年在布拉格舉行的國際博物館大會,確立了「近用性、包容、多樣性、社群參與」的博物館新定義。她認為,移民工社群熱烈參與展出,為物件注入更豐富的情感與新意,這種以「藏品和社群連結」為策展核心,應是館方與移民工長期培養出的默契及信賴,很符合現今博物館推動與社群共同參與的運作模式。
林玟伶並說,過去博物館的展覽方式,多以策展人的思惟為中心,臺博館能邀請東南亞社群參與,賦予他們從母國文化的視角,訴說藏品的故事,這種尊重社群文化的作法,值得肯定。
「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展示至2023年6月18日,民眾可到博物館與「藏品們」進行一場相互認識的對話旅程。
臺博館「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邀在台移民工參與追尋藏品的歷史與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