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好厲害!
文化差異,在他們身上也成了豐富生活的元素。許多台灣人對共產國家印象不好,眼中的越南儘是貧窮落後,先生卻對越戰歷史如數家珍,對越南人長期在戰爭中力抗列強的韌性讚賞不已。相較之下,陳凰鳳對越南歷史的認識還不如老公呢!
「學習和讚美對方的優美文化,就是最好的溝通工具,」她表示,以她來往台越兩地的觀察,不管在越南或台灣,「台灣老公+越南老婆」的跨國婚姻家庭愈來愈多,但二地的婚姻美滿程度卻差異很大,住在越南「娘家」的家庭都比較和諧幸福,原因是,那邊的台越夫妻比較懂得彼此尊重和接納。
以語言文化來說,住越南的台灣女婿很願意學越語和認識越南文化,但岳丈家不會強迫女婿成為越南人,家庭的飲食、生活、佈置等,處處可見二地的融合,使得台越家庭既能融入當地,又活得優遊自得。
反觀在台灣,或許是社會異樣的眼光,迫使台灣公婆、老公無不希望媳婦「變成台灣人」,「少講越南話,不要穿越南衣服,少和越南朋友來往」。然而,從小習慣魚露的腸胃,怎麼能勉強她愛上臭豆腐呢?夫家不接納的結果,是越南太太們整天悶悶不樂,受損的更是老公、家人。
以兩性溝通來說,由於台灣大多數台越聯姻是仲介牽成,缺乏穩固的感情基礎,先生往往又忽略婚後感情培養,使得飄洋過海的太太在情感上難以得到安慰。「沒有女人不渴望愛情的,」陳凰鳳鼓勵台灣男士不要吝於表達感情,她常以自己老公體貼地用越南話傳情說愛為例,「就算他說得再不標準,我也好感動。」
「不嫁不孝」
近年隨著越南新娘在台人數快速成長,已高達外籍配偶的6成,陳凰鳳更加忙碌了。除了幫助同胞姊妹生活適應外,她還風塵僕僕的到各處演講座談,想讓台灣人對越南和越南妻子多點認識、少些偏見,希望藉此釐清台越婚姻的種種迷思。
陳凰鳳表示,她最初也很不認同台灣盛行的「速食婚姻」,也不諒解為什麼那麼多越南姊妹要選擇這種方式嫁來台灣?後來接觸才發現,原來多數姊妹或基於孝心、或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才勇敢嫁到人生地不熟的台灣,這種態度並不可恥。
「越南女孩一成年,父母就開始掛心婚事,」她說,越南很像早期台灣,二十多歲不結婚,就必須承受親友的指指點點。「不嫁不孝」的觀念在鄉村尤其根深柢固,因此當媒人上門撮合台灣男士相親,又鼓吹嫁到台灣會過得很好時,常常無往不利。尤其台商在越南的投資龐大,鄉下人很淳樸,資訊又不發達,使得多數人都相信仲介說的,台灣生活富裕,而願把女兒遠嫁他鄉。
女兒自己又是怎麼想的呢?「因為聽很多人說台灣男性不錯,蠻體貼也會照顧家庭,雖是相親,結婚以後再培養感情沒關係。」許多貧窮家庭的女兒認為,如果嫁到一個進步的國家,可以有機會改善家庭困境,或找到工作學習新事物,是值得勇敢面對的!
在許多越南鄉間仍存有「嫁到台灣=過得很好」的刻板印象下,即使女兒結婚後發現台灣夫家環境並不好,也多半認命地努力打拚,並不會跟娘家吐苦水,以免父母擔憂,或在親友間失了面子。
荒謬的「悲傷故事」
對這些勇敢、忍辱又積極的越南姊妹,只因為語文表達受限,生活習性不同,就被台灣社會看做是「無知的」、「遲鈍的」、「需要靠人救濟」的一群,陳凰鳳相當不平。
前陣子台灣著名週刊報導「湄公河畔的台灣囝仔」,描述有3000個台越混血兒因父母忙於生計,被媽媽送回越南娘家照顧,可說「流離失所、身陷苦難邊緣,又失去教養」的悲情故事,甚至發起國人愛心捐款,令她十分憤怒而投書報端。
「那些湄公河畔歡笑不斷的天真孩童和他們的親友,並沒有貧困的情境,也不曾要求外人援助。鄉間生活原本簡樸,但歡笑沒有少,親情不會因刻苦而短缺,文化教養更與貧富無關。」她寫道,湄公河三角洲豐盛的農產不僅自給自足,還可以援助受強權壓迫而糧食不足的北韓、古巴。而所謂的愛心舉動,是台灣人優越感下一廂情願的想法,最令她反感的是,報導為了博取同情,先描述外籍配偶為一個弱勢族群,再將她們與她們的子女貶低為一群等待救援的苦難者,讓這些有幸可以返鄉受外公外婆等眾多親人疼愛的孩子無故被弱化、邊緣化與悲情化。
陳凰鳳的話語彷彿當頭棒喝──提醒台灣人們,對越南、以及對越南籍配偶的無知和偏見,並無益於外籍配偶融入台灣社會,唯有真實地去了解,並大方地肯定別人的優點,雙方才能建立互信,對整件事情才有真正的幫助。
大小獎項不斷的陳凰鳳,剛剛又當選為台北健康城市「十大特色代表人物」,忙碌的行程讓她連為孩子準備學校萬聖節的表演道具,都需要找人代班請假。然而,她對越南姊妹和孩子們的負擔未曾卸下。下一步,這位新台灣辣媽想做的是──為幼稚園、小學老師進行再教育,「讓更多第一線的工作者認識越南文化之美,才能帶給台越混血兒更自信、更自在快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