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注意到了:巷口前每日飄送飯糰、豆漿香的早餐店,情人節一定大排長龍的花店,燈光美、氣氛佳的咖啡廳,運動休閒健身房,以及小街上更多的精品、首飾等可愛小店,都是親切的女老闆們在為你服務。
女性經營的事業確實早已深入各行各業,2004年台灣的女老闆人數高達八萬七千多人,增加了5600人,創下新高;若再加上單兵作戰式的自營工作者,台灣由女性擔綱的企業超過42萬家,佔中小企業的36%,且有逐漸攀高的趨勢。
早年台灣第一代創業家中,女性屈指可數,承繼夫業的裕隆集團董事長吳舜文是少數拓荒者;而現在從科技業、服務業到連鎖事業,到處都有女性創業開花結果的足跡,知名者如威盛電子公司董事長王雪紅、歐德名品總經理何玉玲、亞力山大企業集團董事長唐雅君等,都是女性創業的典範。
大資本、大規模、人力密集的行業,一向是社會注目的焦點,但事實上,為數眾多的微型企業和個人工作室,才是維繫台灣經濟的螞蟻兵團,台灣120萬家中小企業,8成屬於員工在5人以下的微型企業;其中,一群婆婆媽媽、姐姐妹妹們更在沒有父兄、先生和家族庇蔭的情況下,選擇走出廚房、離開職場,獨立門戶。
她們為生計打拚,為理想圓夢,站在台前接受掌聲,也迎接挑戰。
白衣黑褲、俐落打扮的陳以瑜,在青輔會為低收入戶、單親等弱勢婦女舉辦的創業準備記者會上現身說法,看到久未碰面的媒體朋友,陳以瑜大方邀約,要開著自己的賓士敞篷跑車載大家去兜風。她不是炫耀,而是驕傲於自己一雙手拚出的成就。
陳以瑜經營的是用乾燥花佈置裝潢的「傻大姊花材苑」,兩個月前才從中山北路120坪、租金達16萬元的舊址,搬遷至農安街面積較小的新址,不想再把辛苦賺的錢都拿來付房租,新工作室的租金不到4萬元,讓她更可以隨心所欲的創作與工作。
工作室還有些雜亂,入門一幅「山」的畫作,是陳以瑜把乾燥花當素材,在「框」裡佈置的得意之作。牆面上掛著由各式花材、葉材或樹枝編織而成的燈飾、掛鐘、畫作等,只是她的一小部分作品,更多的藝術創作散見於大台北各地的SPA中心、百貨公司櫥窗、渡假溫泉旅館的空間設計。譬如農安街上一家販賣由紐西蘭進口的化妝品小店,潔白亮麗的內部空間,就以垂懸的透明葉片與花飾佈置天花板,配合燈光投射,有種呼吸到紐西蘭清新空氣、陽光、水的感覺。
英國知名的綠色招牌企業──美體小鋪,是全球女性創業的典範;更為人稱道的是,30年來堅持天然成分與環保理念,目前分店已遍布全世界達兩千多家,圖為台北汀州店。
走自己的路
創業16年,總有人問她:「大姐,妳是怎麼辦到的?」看著自己一雙粗糙的手,陳以瑜回首,「我自己也打過好幾個問號。」
或許,單純、封閉的家庭主婦生活,真的不適合陳以瑜大開大闔的藝術家個性,13年的婚姻,宛如一道枷鎖束縛著她。
也是一股傻氣,離婚時,前夫曾開出「給妳一大筆錢,只要把孩子留下」的條件,陳以瑜卻捨不得,堅持帶著孩子走。
一無所有的她,教過舞蹈、也曾進入公務部門工作,但養育孩子的花費越來越大,她承諾要給孩子一個漂亮、不會自卑的家,該如何兌現?正巧有位親戚家的花店需要人手,她前去幫忙,看到大把大把逐漸枯萎的鮮花被丟棄,覺得可惜,「留下美麗剎那」的直覺想法,竟改變了日後人生。
但是在花材加工的領域,陳以瑜是空白的。她開始翻閱英文辭典,逐字逐句閱讀艱澀的化工書籍,弄清楚酸鹼值、氫氧化鈉等專有名詞;深夜,面對一堆化學藥劑,獨自調配,研究如何將花材乾燥、脫色、染色、軟化、保濕、防腐、防潮等,一遍一遍作實驗。偶爾因酸鹼比例錯誤,猛然一聲著火,她趕緊提水撲滅。
創業維艱,陳以瑜從北縣三重市十幾坪大的租屋為起點,把客廳當工廠、餐桌當工作桌,孤獨而堅定地走著。當時身旁人多認定,乾燥花沒有市場,她不信邪,相信自己與生俱來藝術美感,可以創造一個新世界。她的雙手泡在藥劑裡,將尋常的花朵、葉片、種子,渲染出不同層次、色澤的乾燥花與葉脈分明的鏤空樹葉,經過拼貼、裁剪、組合,製作成瓶插、盆景、屏風、燈飾等,賣給花店、插花教室、百貨公司的櫥窗設計人員、室內設計師等。沒有市場也許正意味著沒有人與她競爭,傻大姊打出了名號。
她親手規劃裝潢的住家,兩年前在裝潢雜誌曝光,加上不少媒體爭相報導她的創業故事,請她規劃室內設計的邀約不斷,如今沒有高昂租金的壓力,她一個月只接一兩件案子就可以輕鬆過活。
「創業難,但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唯一條件就是不怕吃苦,」近50歲的陳以瑜說,她也曾想過雇用員工大量生產,但沒人做得久,因為化學藥劑味道重、又有毒性,稍不小心就會傷到自己,製作乾燥花真是一門苦差事。
陳以瑜的幾件代表作品:工作室的歡迎璧飾、花飾掛鐘、化妝品小店的牆面裝潢。
從「頭家娘」到「女老闆」
就經濟面來歸納,陳以瑜屬於台灣三十多萬名「老闆兼員工」的自營工作者之一,她們是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經濟獨立自主新女性。
行政院主計處統計,1990年,擁有女老闆與自營工作者的台灣企業占16.7%,到了2002年,上升至20.9%,去年更達到36%,節節攀高;而人數少於自營工作者的女老闆,二十年來更是呈倍數成長,1982年,台灣企業的女老闆只有近三萬人,2004年達到八萬七千人。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性想自行創業?女性創業有何優勢與困難?
台灣本來就是創業型國家,中小企業更是台灣經濟主力,2001年台灣中小企業家數正式突破一百萬家。然而,半世紀的台灣產業發展史上,一直是男性獨大的天下,女性創業家真的無聲無息?
1999年,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高承恕訪談了上百家台灣中小企業後,意識到「每一家企業的背後,或隱或顯,都有一隻溫暖有力的手」,這群「頭家娘」高度參與家族企業裡的資金籌措、招募員工等各項經濟活動,「頭家娘不只是頭家的另一半,少了她,所謂的『台灣經驗』也就少了一半。」
一直隱身在「頭家」背後的老闆娘,不是老闆的附屬影子,而是幕前幕後的得力夥伴。女性經營者在台灣企業的舞台上從未缺席,只是一直沒有將榮耀歸於自己;女性創業的動能不輸男性,缺少的只是機會與資源。
性別主流化的實踐
西元2000年政黨輪替,輔導青年創業的前青輔會主委林芳玫由學界轉任,原本研究女性思潮的她,開始推動聯合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主張的「性別主流化」思維。
「性別主流化」指的是要將性別觀點帶入各項公共事務中,「讓婦女與性別關注的觸角,從傳統的福利、救濟、人身安全保護等領域,延伸到整個公共場域,成為普遍價值,」林芳玫為文指出,男女性在政治、管理、職場升遷、薪資上的種種差異或不公平,正源於女性在資源取得和決策參與上的劣勢。因此,在實際的行動方案上,更要注意各項政策背後的規劃邏輯,以及公共資源分配的結構性問題,確保同等回應女性與男性的需求。
青輔會輔導婦女創業的「飛雁專案」於焉成形。林芳玫認為,青輔會輔導青年創業已有40年歷史,表面上這是一個「性別中立」的方案,只規定了「青年」的年齡(20歲至45歲),但長期以來,從參與創業說明會、申請貸款、獲貸人數上,女性都居於劣勢,和全球女性創業蔚為風潮的趨勢有相當落差,原因就在台灣既有的創業方案不符合女性需求,造成她們不參與或根本無法參與。
2000年,青輔會開國內風氣之先,大力推動婦女創業輔導專案,從舉辦座談會、試辦課程,到第3年開始提供實務導向的專業課程,7年下來,參與的婦女達七千多人,並架設起女性創業育成網,讓有心創業的朋友可以透過網路了解女性企業家的心路歷程,以及如何尋找黃金店面、申請貸款、設立公司行號等寶貴的教戰守則。
典型女性創業的美容瘦身保養集團「完美主義」,女性員工高達99%。為了讓資深員工可以創造自己的未來,3年前總公司開始輔導員工內部創業。圖為「完美主義」大直加盟店,老闆黃敏(中)原在媒體任職,6年前離開職場自行創業。
創業女大軍來了
擔任「飛雁專案」講師多年的蘭盈國際管理公司負責人鄧雲暉分析,當時她接觸不少「逼迫型創業」的例子,由於經濟不景氣、先生被裁員、天災人禍頻傳,媽媽姐姐們為了謀生而創業,大多是在自家附近開個髮廊、早餐店、小吃店,或者推部行動餐車,加上連鎖加盟的風氣盛行,借貸30萬元就可以加入這種套裝創業模式。
2003年潮流丕變,她發現高學歷與年輕女性族群紛紛出籠,以實現自我、個人需求為創業起點的「單身女大軍」隱然成形。
「其中有些想創業的人,比講師還有概念,我們只需要協助凝聚方向。而且她們不是出來嗅嗅創業情勢的,而是把創業當成職場生涯的重要選項,」鄧雲暉說。
鄧雲暉去年輔導的案例中,有三十多歲上班族利用網路兼職創業者──由於媽媽做得家常菜很好吃,就在網路商店上打出有「媽媽味道」的料理,偶爾也包辦年菜,但是她一時還不敢離開職場,因為公司同事就是現成的主力客戶群。
其二,是把興趣當事業經營者,例如原來只是對珠寶設計有興趣,受到小眾市場歡迎後,乾脆全心投入,但這種手工設計業還無法標準化大量生產,只能以少量多樣的創新取勝。鄧雲暉認為,這一波小型拼布教室、國際標準舞、瑜珈教室等等,都是女性「演而優則教」的典型例子。
也是「飛雁專案」講師的台灣居家及小型企業協會秘書長張庭庭指出,新一波女性創業的另一族群還有退出職場、另尋天空的職業婦女。她們在工作上碰到「玻璃天花板」,想想升遷無望,不如另尋放手一搏的自主空間。
4年前因先生的理財顧問公司倒閉,負債上千萬元,在代理隱形眼鏡、白內障人工水晶體等眼科醫療器材公司上班的林怡君,為了巨額債務傷神而罹患憂鬱症,當時第二個孩子才出生不久的她,甚至一度想從陽台跳下去解脫,好在媽媽的電話與孩子的哭聲打醒了她。
有專業,也要有人脈
她的一位醫生好友也在此時罹患癌症,為化療所苦;抱著為朋友尋找天然有機產品,「安慰」受傷身心靈的想法,晚上下班後,林怡君就坐在電腦前搜尋、研究國外的自然藥草資料。透過十多年工作累積的人脈與管道,她找到美國品牌Juice Beauty的有機產品,包括銀杏茶、洋甘菊沐浴乳、玫瑰精油洗髮精等。
經過一年的聯繫與溝通,兩年前林怡君取得代理權,她向親友借貸20萬元成立公司,由妹妹擔任負責人,她則專職產品行銷的教育訓練,目前公司員工7人,主要銷售到SPA中心、美容院,每月營業額由最初的30萬元,一年後就達到百萬元,目前「純萃有機生活館」的資本額已增加到500萬元。
現在的林怡君一點也看不出曾被憂鬱症折磨、暴飲暴食胖到80公斤。33歲的她,慶幸有家人支持創業,雖然早先時,先生埋怨她「晚上不睡覺、不知究竟在做什麼」而時有口角,但她撐過了最辛苦的洽詢代理階段,不但即將還清債務,壞情緒也遠離,連先生都驚呼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
不過,像林怡君這樣兩年內就可以賺錢的微型企業,並不多見。
兩年前離開科技公司設計工作的張翠華,因為長年在電腦前趕稿子,幾乎賠上一隻手臂,「只要側睡時壓到,手臂就像放在200度烤箱內般的灼熱、麻痺,天天痛醒,對睡覺有嚴重恐懼症,連復健都無效,」直到朋友介紹她去練氣功後,才逐漸康復。
經過這場腕隧症的折磨,張翠華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像她的稿子那樣不斷被改來改去,她毫不戀棧地離開職場,同時在大學夜間部念企管系,並思索未來出路。期間,她評估過開蒸餃店、果汁吧、複合式租書店、義大利麵餐廳等,都因為投資金額高、風險高、回收慢,以及專業知識不足,一一作罷。
最後是韓劇《大長今》讓她有了靈感,愛吃泡菜的她,發現泡菜已是一般家庭飯桌上的新寵兒,也符合現代人的養生觀。會做日式泡菜、醃製蘿蔔乾的她,找到會做韓式泡菜的朋友,以不添加防腐劑、色素、糖精的「泡菜罐子」為名,賣起養生泡菜。
然而,創業最難的就是不知商機在哪,如何尋找客戶?
張翠華夜間部的兩百多位同學,雖是忠誠客戶,但一罐150元的泡菜畢竟不是生活必備食品,去化速度很慢,她必須努力開發新客戶。她也曾厚臉皮地翻起電話簿黃頁廣告,一一打電話給公司行號,把產品送去試吃,並附上訂單,成功機率也有一半。
張翠華如此積極,一個月也才做到5萬元,扣掉成本,利潤只有一萬多元,雖然單身一人所費不多,但壓力還是很大。最近有超市計畫採購她的泡菜,但面對上架費、保證金、存貨退貨管理,沒有資金的她,正在思索如何穩穩踏出這重大的一步?
從「逼迫性創業」到「知識型創業」,台灣女老闆和女性自營工作者的人數創下新高。不論是早餐店、髮廊、精品服飾店或花店,到處都有女性創業開花結果的亮麗足跡。
浪漫與現實
「創業過程一定是起起伏伏,就看誰有韌性。即使一切順利,也都要經過第一年摸索調整,第二年發展,第三年穩定成長的階段,」自己也是創業過來人的台灣居家及小型企業協會秘書長張庭庭說。
還未出國唸書前,張庭庭在中國生產力中心工作,負責公關、企劃、編雜誌,但她總覺得為什麼自己做這麼多事,薪水竟遠遠低於一週只來上兩天班的兼任顧問。取得企管碩士學位回國後,她創辦管理顧問公司,並發行一份以創業為定位的雜誌,不料4年下來賠了上千萬元,她忍痛把雜誌停刊,將公司定位調整成輔導創業的管理顧問公司,目前協會付費會員約有80人(年費約10萬元)。
去年青輔會委托《數位時代雜誌》進行「年輕女性創業意向調查」,結果在1200份有效問卷中,20歲至50歲的女性,86%有創業想法,比例高得驚人,主要原因不外「成就夢想」和「擺脫死薪水」。女性朋友是否對創業懷抱著太過浪漫的想法?
張庭庭分析,很多職業女性深感升遷無望,又厭倦一成不變的工作,紛紛選擇離開職場;但是當她們返回家庭後,又不甘於當黃臉婆,就希望能找到一種兼顧家庭與事業的工作方式。而年輕女性則多嚮往興趣致富,但「興趣」只是火種,如果後續無法添加柴火,火種很容易熄滅。
張庭庭強調,創業至少需要3種能力:第一是核心專業,例如對蒔花養草、糕點烘培的興趣,是否能更深入發展成別人比不上的核心能力?其次是經營專業,如成本管理、商圈評估、會計做帳等技術;最後是周邊專業,包括能為事業加分的電腦、外文能力、人際溝通技巧等。
她舉例,很多女生自己喜歡喝咖啡,就想開間美美的、悠閒的咖啡店,但光是找店面、進貨、庫存、要不要兼賣餐點等實際問題,就能把想像中的浪漫「殺光光」。
從「頭家娘」到「老闆」,創業女大軍紛紛挑戰夢想高度,打造自己的美麗天空。
創造就業機會的利器
勞委會曾統計,台灣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13.9年,但由於未列入雇主的性別變項,無法得知男老闆與女老闆經營的優劣。
無論如何,「女性的確是創業市場的潛力族群,去年,女性自營工作者微幅成長,男性則減少了2萬5千人,」中經院台灣經濟所副所長王素彎說。
只是總數42萬家的女性企業,營業額總計3兆2,866億元(2003年),只佔所有企業的13%,對經濟貢獻度不到2成,原因就在女性經營服務業的比例高達73%、資本額多在百萬元以下,平均營業額只有840萬元,是男性企業2,840萬元的30%左右。
王素彎認為,很多已婚女性想創業,但如果得不到先生支持,掙扎於家庭與事業之間,很難成功;而女性在取得資金上也比較困難,家人願意拿一筆錢出來讓女性創業者很少,多數人都只好用微薄的自有存款創業。
青輔會統計,過去10年向青輔會申貸金額總數達129億元,有1萬3156人受惠,其中男性68%(平均申貸金額一百萬元)、女性32%(平均申貸金額94萬元);雖然女性獲貸比例已較1986年的16%上升,但仍遠低於男性。
女性企業創造的經濟產值誠然不若男性高,但也有學者認為,女性經營的服務業卻是失業率恐慌蔓延年代,增加就業機會的快速利器。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朱雲鵬為文指出,台灣產業以電子電機業和製造業為主力,其中工業部門平均要花30億元的投資,才能創造一千個就業機會;12吋晶圓廠,則必須投入700億到一千億元,才能增加一千個就業機會。而批發零售與餐飲業,只要6億元的投資,就可創造同等就業機會,因此台灣若要全面提升經濟景氣,除了靠大型高科技業領軍外,還要多扶植服務業,雙頭並進,不可偏廢一端。
高科技產業人力少、利潤高、貧富差距大,看中科技新貴的消費能力,從內湖、新竹、到南科園區的方圓百里內,專門搶攻園區市場的服務業也應運而生,正是周邊漣漪擴大、財富下滴理論的最佳例證。
從「逼迫性創業」到「知識型創業」,台灣女老闆和女性自營工作者的人數創下新高。不論是早餐店、髮廊、精品服飾店或花店,到處都有女性創業開花結果的亮麗足跡。
夢想翱翔
「女性企業多『不求大』,從事的多是自己可以控制的行業,因為女性對成功的定義遠遠不同於男性,企圖心、膽識和靈活度也不如男性,但好處是即使創業失敗,金錢上也不會損失太大,」鄧雲暉比較,男性對成功的定義共通性很高,如金錢、權力、成就感等,創業好像賭自己未來那麼豪氣;女性則是瞻前顧後,思考較多。
在講求兩性平權的時代,性別的界線也許已漸漸模糊,懷抱夢想的創業女大軍,未必可以為國家經濟帶來點石成金的魔力,但她們就像奶油蛋糕上的一根根蠟燭,點燃了自己,也照亮了角落。
典型女性創業的美容瘦身保養集團「完美主義」,女性員工高達99%。為了讓資深員工可以創造自己的未來,3年前總公司開始輔導員工內部創業。圖為「完美主義」大直加盟店,老闆黃敏(中)原在媒體任職,6年前離開職場自行創業。
從「逼迫性創業」到「知識型創業」,台灣女老闆和女性自營工作者的人數創下新高。不論是早餐店、髮廊、精品服飾店或花店,到處都有女性創業開花結果的亮麗足跡。
陳以瑜的幾件代表作品:工作室的歡迎璧飾、花飾掛鐘、化妝品小店的牆面裝潢。
滿懷創新點子的年輕美眉們,一邊上班、一邊探詢創業的可能性,不少人就先選擇在「創意市集」展現她們的手工製作成品。
帥氣、帶有藝術家性格的陳以瑜,創業16年,用一雙巧手渲染、拼貼出的乾燥花裝飾,養大了孩子,也證明了女性的潛力,她相當驕傲於自己的成就。
女性企業家的企圖心與爆發力可以不輸男性,民國92年亞力山大企業董事長唐雅君成為青創會成立34年來第一位女性總會長,94年再度連任,又創下紀錄。
從「頭家娘」到「老闆」,創業女大軍紛紛挑戰夢想高度,打造自己的美麗天空。
如果不是為了養家活口,「袋鼠媽媽」也不會背著孩子、推著小餐車,辛苦地外出謀生。
陳以瑜的幾件代表作品:工作室的歡迎璧飾、花飾掛鐘、化妝品小店的牆面裝潢。
從「逼迫性創業」到「知識型創業」,台灣女老闆和女性自營工作者的人數創下新高。不論是早餐店、髮廊、精品服飾店或花店,到處都有女性創業開花結果的亮麗足跡。
從「頭家娘」到「老闆」,創業女大軍紛紛挑戰夢想高度,打造自己的美麗天空。
女性企業家的企圖心與爆發力可以不輸男性,民國92年亞力山大企業董事長唐雅君成為青創會成立34年來第一位女性總會長,94年再度連任,又創下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