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夢,夢田園。許多人都曾幻想著坐擁青山綠水,享受田園生活,然而真正付諸實現的,卻是鳳毛麟角。
30年前,在自己40歲生日前夕,卓陳明有了一個覺悟:「不趕在自己體力、精神最飽滿的年紀開始實踐夢想,更待何時?」於是她跟著土地仲介翻山越嶺,用自己教書、開成衣廠攢下的全部積蓄五百多萬元,買下宜蘭縣頭城鎮梗枋山區一大片山頭,開啟了「農場阿嬤」的傳奇故事。
「小朋友,你們看,那就是我們的國鳥台灣藍鵲,牠們是非常家族性的鳥類,哥哥、姊姊長大了,都還會幫助爸爸媽媽照顧弟弟妹妹呢!」彎低身子,側身傾聽一大群孩子的發問,今年68歲的卓陳明耳聰目明,山林中的一點風吹草動都瞞不過她。
曾經到過宜蘭頭城農場的遊客,一定對這位隨時出現在農場的阿嬤印象深刻,她總是那樣活力十足,熱情地跟人分享她的想法與理念,包括每一道堅持有機栽種、按照古早味烹煮的菜餚。由於她的親切、豪爽,所以不論甚麼樣年齡層的遊客,大家都會稱她一聲「卓媽媽」,她就是農場創辦人卓陳明。
1940年日據末期出生於台中清水的卓陳明,自台北女師畢業後,開始從事教職,在國民義務教育還沒有延長為9年之前,幾乎都在帶小六的升學班,自宅開設的家教班也備受好評,儘管壓力很大,不過這難不倒永遠保持「衝衝衝」生活態度的她,也因此存下了一筆創業基金。
老師、老板、老農
1968年(民國57年)國民義務教育延長後,小學補習人數銳減,加上台灣輕工業開始起飛,教職之餘,卓陳明買了一台縫紉機,利用晚上時間兼做成衣加工。從一台、兩台縫紉機,竟然慢慢經營出一個成衣工廠來。
「要做,就要全力以赴!」隔年她就大膽辭去教職鐵飯碗,買下一棟4層樓公寓當工廠,專心當起老板。她的成衣事業當時有員工五、六十人,每年創造數百萬元利潤,前總統李登輝曾經在參觀之後,翹起大拇指來稱讚這一位時代女性。
開設成衣廠工作忙碌,趕出口船期的時候,3個孩子統統要加入生產線,有的幫忙摺衣服,有的剪車邊的線,年紀最小、當時還沒上小學的老三卓志成,每每累得就在成衣廠的木頭地板上睡著了。晚餐經常在外面吃,要不然就由大哥卓志宏負責炒飯給妹弟吃,再帶著弟妹去補習。
「我也不想這樣,但是做生意最講誠信,有時候配合的染整廠機器壞了,或者送來的布料顏色不對、必須退貨重來,馬上就打亂了交貨時間,最後只好熬夜趕工。」卓陳明回憶,她還曾有好幾個晚上徹夜不睡、坐鎮工廠指揮,氣得先生卓藤把整個工廠的電源都切掉了!
卓陳明的生意頭腦十足,在尼龍布料剛研發出來的年代,她把做T恤袖口的餘布拿來拼成三角褲,這種有伸縮彈性的新式三角褲貼身舒適,果然賣得搶搶滾,造成一時風潮。
瘋狂追夢人
成衣廠事業蒸蒸日上,操煩忙碌中,兒時那種悠遊田野的情景卻不斷浮現眼前。轉眼10年過去,就在卓陳明40歲生日前夕,她突然覺醒,如果她還想一圓田園夢,現在正是時候了──「很多人都盤算,要等賺夠錢了再來築夢。然而,老了,累了,哪還有力氣呢?」
於是她踩下煞車,狠命迴轉人生方向盤,用經營事業一樣的拚命三郎精神,朝另一個夢想極端前進,一口氣投注五百多萬元,買下頭城鎮梗枋山區約80公頃的土地。當時,這個價錢可以在台北市敦化南路買下一整層大坪數頂級住宅,朋友都認為她瘋了,不過仍無法撼動她的決心。
生日那天,卓陳明跟著3位老人一同去看土地,翻山越嶺,車子在山路上繞了又繞,老人們告訴卓陳明土地在北縣瑞芳,卓陳明心中始終納悶,瑞芳哪有這麼遠?最後她被半哄半騙地來到宜蘭頭城,看著滿山青綠,菅芒長的比人還高,四周連一條像樣的小徑也沒有,但卓陳明卻一下子就心動了,開始胼手胝足開闢荒野。
頭城農場的成功,除了卓陳明(前左二)的開創,如今更有一家人全心的投入。
鐵打女強人
卓陳明在女師專的同學看到昔日的嬌嬌女,套著膠鞋、戴著斗笠,跟著工人披荊斬棘,忍不住心疼的罵她:「陳明,妳是不是不想活了!」然而事後知心好友卻送了3句話給她──「樂在其中,樂此不疲,樂而忘憂」,完全說中了這位一生一直選擇和別人走不同道路的老友的心境。
「她就像一個過動兒,」卓陳明的先生卓藤笑說。曾任北市翡翠水庫管理局局長的他,在農場開墾初期,因為忙於公務,無法常常回家,全靠卓陳明過人的毅力與精力撐了過來。
「增建旅館時,監工師傅告訴我,你們有一位員工好努力,攪拌水泥、砌磚塊她都跟著做;他說的那位員工,就是我的婆婆!」卓陳明的二媳婦江富美笑著回憶。作為偏遠山區農場主人,卓陳明的理念是,不論什麼工作,老闆一定都要懂、都要會做,因此她跟著泥水工、水電工、木工東看西學,也要求擁有大專學歷的長媳,跟她一起到大溪漁港去挑魚、扛魚,回來一起蹲在地上,宰殺清理五百多斤的活跳鮮魚!
卓陳明從來都不是坐在冷氣房裡指使別人幹活的老闆。「我媽媽一個人可抵5個人用,跟她工作,壓力很大的。」長子卓志宏透露;沒想到一旁的卓藤立刻更正說:「不對,你媽媽是一個人可抵10個人!」對於卓陳明的女強人完美主義性格,他們早已習慣。
原生物種的家
坐擁大片山林,農場經營的前10年,卓陳明一心學做陶淵明,對於山林原貌儘量不做人為破壞,原生樹種多予以保留,較平坦的山坡地則栽種山櫻花、龍柏、茶花、楓香等花木,經營苗木販賣生意。無奈苗木生意不賺錢,於是卓陳明在第二個10年加入農委會輔導的休閒農場行列,成為台灣第一代農場經營者當中,唯一的女性。
二十多年來,當初種下的苗木皆已綠樹成蔭,園區內有長達6公里、1400階的枕木步道,沿途有不老泉、玉樹坪、疊音瀑布等豐富的景色變化,登上觀日亭,遠眺龜山島一覽無遺。
由平溪、桃子林溪、大溪等3條溪貫穿的山坡地,生態資源豐富,原生種植物有白匏子、豬腳楠、江某(鴨腳木)、筆筒樹等,都是當年刻意留下的;而經營苗木生意時所種下的桂竹、山櫻、茶花、杜鵑,黑松、黃金柏、圓柏、龍柏等高價觀賞樹種,及蓮霧、柑桔、水蜜桃、金棗、柚子等果樹,則成了一片蓊鬱樹海,遊客除了享受森林浴外,還可以順手摘採果實品嚐。
上山練腳力的遊客,經常雙手捧著現摘的絲瓜,帽子裡裝著還有蟲子蠕動攀爬的蓮霧,或者在口袋裡裝著百香果、金棗回到農場;孩子們最淘氣,將撿來的溫熱土雞蛋放在口袋中,一不小心壓破了,蛋汁流了一腿,也是絕無僅有的回憶。
這幾年,卓阿嬤又迷上食品加工,擅長烹飪的她,到處跟人學做金棗、金橘加工,教住宿遊客DIY,為此她還特地遠赴屏東科技大學去上課。每年4到6月間的桂竹筍產季,除了竹筒飯、筍乾加工外,竹藝教室的天燈、竹蜻蜓、竹水槍等是小朋友的最愛,利用竹子,大人小孩還做出獅子、公雞、帆船、飛機……,園區裡處處驚喜,許多家庭都成了常客。
從老師、老板到老農,卓陳明耕作大片有機蔬果,放養土鵝、水牛,希望帶著客人重溫農村生活的無限生機。
師法自然,無毒無害
「我過去做成衣,那是死的東西;我現在坐擁蜿蜒小溪、青山綠樹,這些可都是活的呢!」卓陳明自豪地說。小溪裡螃蟹、小魚成群,濕地草叢螢火蟲飛舞,山路邊大多是原生種的花草。抬頭可見高空中老鷹順著氣流展翅盤旋,路上偶而可見蛇類出沒。
「老鷹為什麼會來?因為有蛇;蛇又為什麼會來?因為有青蛙……,」卓陳明深信,只要保持環境的自然無毒,一切生物就會安心地在農場裡繁衍孳生。
農場還養了許多家禽家畜,包括雞、鴨、鵝、豬、牛、羊等,每天都要清洗禽畜欄舍,於是她又導入並力行「生態循環」的概念,將沖洗出來的動物排泄物流放到沉積池中,讓布袋蓮先吸收重金屬,經過一段時間的沈澱,再取出來當成果園及菜園使用的堆肥。
隨著生態觀念的與時俱進,頭城農場的管理也不時調整步伐。前年為了保育台灣原生種植物,農場每月定期摘除屬於外來種的「非洲鳳仙花」,還結合頭城蘭陽技術學院休閒事業系學生,並且廣邀遊客加入,在農場進行「除花」行動。
卓陳明解釋,非洲鳳仙花是公園和步道的常見花卉,民眾往往被它花團錦簇的花色迷炫,忘記這是外來入侵者。最厲害的是,非洲鳳仙花不僅結實力強,而且果實會利用果皮收縮的彈力,將種子彈射出去,避免子株與母株競爭地盤;這種聰明的生存機制,往往造成快速蔓延,讓其他本土物種難以生存。基於保存生物多樣性的原則,農場才決定響應農委會的「保育台灣原生種植物生態計劃」,每月定期「除花」,順便把正確的保育知識傳遞出去。
農場阿嬤卓陳明要孩子們來這裡敲竹琴、玩水盤,或拉一個長長的泡泡,在動手的過程中,找到快樂與感動。右頁圖中在清溪裡嬉鬧的,是來自新加坡的學童。
回阿嬤家
目前擴大後超過100公頃的頭城農場,在卓家班的經營下,將「三生」──生產、生活、生態──融合在一起,提供外界山林生態體驗與親子旅遊。儘管十多年來,國內休閒農場與民宿園區如雨後春筍般激增,然而老牌的頭城農場卻以自然純淨的廣袤山林,在競爭激烈中始終保有一片天空。
從最早的5間客房到現在一次可以容納500位遊客住宿,頭城農場一年的遊客數達6萬人次,其中8成在農場住宿,參加以「農場體驗學校」為名的套裝生態旅遊行程,每年創造數千萬元的營業額。
從事電子業的台北遊客羅意旺表示,他第一次是在宜蘭朋友的推薦下來到農場,一進農場,時時刻刻有熱菜、冰品羅列的點心台,讓他真有回到阿嬤家的感覺,吃東西不必開口,也不怕沒東西吃。
「那就是像我們鄉下人招呼客人的方法,」成長於嘉義的羅意旺,很喜歡農場這樣大鍋大灶的點心,有股鄉下人的熱情,因此很快成了這裡的忠實客人。
而因應雪山隧道開通後,北部遊客當天往返的可能性增高,為了留客住宿,農場近兩年投注了數千萬元,開發了一處藏酒酒莊,除了自產自銷的金棗酒、梅子酒、葡萄酒等,酒庄外還有一條彎曲水道,倣效古時文人將酒杯放在水道順水而流,酒杯停在哪位面前,那位就要將酒飲盡並即席吟詩作對,讓現代人體驗一下古人「曲水流觴」的雅興。
卓陳明的大兒子卓志宏目前負責開發農場酒莊,也曾擔任宜蘭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工作;二兒子卓志成則可望接掌農場的管理營運。原本擔任壽險公司高階經理的長媳吳季真,目前負責酒莊公關及行政管理,擁有觀光碩士學位的次媳江富美,則是農場公關行銷、課程設計的最佳人選。雖然有子媳繼承衣缽,但卓陳明還是一刻不得閒。問她甚麼時候會完全放下工作,含飴弄孫?她卻毫不遲疑地回答,她會「做到倒下為止」!
活的才有感動
總結頭城農場的經營理念,其實就是卓陳明的「兒時記憶」──回到過去那自然純樸,卻充滿生機的年代,帶著孩子回到「阿嬤的家」,熱熱鬧鬧地開心玩耍,感受那種「豐收、自在」的情感。
成長在戰爭末期的卓陳明記得,儘管那個年代的生活貧瘠,但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她可以看著青蛙一路跟隨著自己的腳步在田埂邊跳躍;走過草叢,蚱蜢一群群受驚飛起。剛收割的水稻田是抓泥鰍的好地方;同伴們捲起褲管在灌溉水溝裡撈魚,卻被水蛇嚇得大叫;大雨過後,滿天蜻蜓在眼前飛舞……
「那時候,每天都有不同的發現與驚喜,最重要的是,所接觸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
當過老師的卓陳明深深體悟,那個年代的生活,其實就是現代教育大力提倡的「全人開發」。反而,現代的孩子物質富裕,然而他們所接觸的玩具都是「死」的,感官刺激雖多,感動卻少了。她希望孩子們來到農場,可以接觸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吃的、玩的都來自大自然。「每一個發現,都是生命的感動,才會深刻,」卓陳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