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好些行業「陰盛陽衰」,甚且有「男人快消失了」的趨勢,這種情形會產生什麼影響?本刊特別邀請「縱橫」與「屈身」於此類行業的人士,來談談這個有趣的話題。
時間:民國七十四年四月二日下午二時
主席:汪琪(本刊總編輯)
記錄:蕭容慧(本刊編輯)
出席人士:(按發言順序)
辛幸娟(勤業會計師事務所副理)
黃福(師大附中國中部主任)
劉壽琦(新聞局電影處第二科科長)
官麗嘉(「我們的雜誌」總編輯)
曹麗文(亞都飯店公關、業務經理)
蔡清圳(中國商銀公關科領組)
張德聰(「張老師」三重、板橋、永和三縣督導)
主席:首先感謝各位在百忙中抽空參加座談。今天邀請大家來,是想談談性別與行業的關係。
據國內人事單位統計,近年來高普考試二職等的女性錄取人數顯著增加,平均每十個普考錄取人中有七個女性。依這種趨勢估計,不久的將來,五職等以下職位可能全被女性佔有。
另方面,我們也看到大專院校文法科系裡,普遍是「娘子軍」,萬紅叢中難得見到一點綠。
在這些現象的背後,是否隱藏著有趣或值得深思的問題?各位來自不同行業,可否就自身所見、所聞、所感發表意見?歡迎踴躍發言。
師大附中國中部主任黃福。
「神水宮」男士止步
辛幸娟:我目前在勤業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門工作,八位同事都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碩士級以上的女性,我們常開玩笑說稅務部是男性止步的「神水宮」。
會計師本來是唯男性獨尊的行業,約廿年前才有女性加入。勤業則在民國六十五年才出現第一位女士,目前全公司三百位同仁,男女各半。其中人事、行政、稅務等部門以女性居多,男同事則幾乎全在查帳部門。
會計師屬服務業,十分注重工作人員表達和溝通的能力,許多客戶甚至認為女性較隨和可親,反而容易溝通。另方面,稅務工作十分繁瑣、複雜,須從各種角度考量,女性心思縝密,處理起來更佔優勢。
查帳工作有淡旺季之分,每年一至三月趕客戶報表時,每個月加班都達五、六十小時,有時甚至在客戶辦公室過夜;又因查帳常得「南征北討」,未婚女性通常還很樂意從事這項挑戰性大、接觸面廣的工作,一旦結婚有小孩後,為了照顧家庭,就紛紛轉到人事、稅務等較「安定」的部門來了。
我覺得在會計師這行,性別不會影響工作表現,但因工作性質的不同,可能會造成某些部門「一面倒」的情形,但不致有嚴重的「副作用」。
新聞局電影處第二科科長劉壽琦。(楊永山/張良綱)
媽媽型老師最受歡迎
黃福:教育界大部分「一面倒」,據統計,小學、幼稚園老師有百分之八十是女性;國中則有百分之五十至六十;高中男校女老師較少,女校則幾乎百分之百是女教員。大致而言,老師以女性居多,但各級教育行政主管仍以男性佔多數。
師大附中國中部因採男女合班制,因此五十五位老師中,女性廿九人、男性廿六人,比率比較平均。
我認為女性從事教育工作很合適,因為她們較細心、有耐性、富母愛,幾乎所有學生都喜歡「媽媽型」的老師。但站在行政主管的立場,女老師多也會形成困擾,比如說同時有很多人請產假,課表就很難安排;學校須值日值夜,基於安全上的顧慮,女性可以豁免;聯考入闈,女性不便參加……等。因此師大附中招考老師時,優先考慮男性,也是情非得已。
主席:對男生而言,如果小學、初中都碰到女老師,上高中、大學才接觸男老師,會不會因成長過程中,沒有認同、模仿、學習的對象,而造成不良影響?
亞都飯店公關、業務經理曹麗文。(楊永山/張良綱)
「同儕文化」可避免性別認同混淆
黃福:我教了七年國小、五年國中、六年高中,並未發現有什麼不良影響。
我認為這問題不嚴重,因為教育包括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學校教育只佔三分之一;而且在學校影響學生最大的,除了老師,還有同學。同儕間相互的學習和模仿,會讓他們認清自己的性別,不致造成角色混淆或錯亂。
反而是現行的男女分校制度,可能造成某些影響,因為太強調男性化或女性化,在教材上容易走「極端」,例如男生只上工藝課、女生只上家事課,我覺得並不好。
主席:女性在工作表現上普遍受到批評的行業之一,是公務人員。很多人認為女性公務員上班時常有打毛線、打私人電話、買菜……等現象,不知劉小姐對這些評論有何意見?
「我們的雜誌」總編輯官麗嘉。(楊永山/張良綱)
女性公務員在辦公室打毛線?
劉壽琦:天下事無風不起浪,大家這種觀念必是其來有自,但我要強調這種情形並不普遍,不是「天下烏鴉一般黑」的。
我也要求自己,不能因別人有此刻板印象,就順水推舟——反正大家都這麼認為,做做何妨;而是更努力打破這種印象。
我覺得公務機關包容性很大,無論男女、內向外向、所學為何,只要肯用心做,都能找到「安身立命」之處。
我一直認為女性很適合當公務員。因為公務機關有許多例行事務,女性較有耐心去執行。而女性在公務機關也有不錯的發展機會,因為國家訂有公平客觀的升遷考核制度,只要努力表現,就有發展。
但現代女性在力求上進的同時,也會有「自動退縮」的情形,比如在外交部、新聞局表現優異的人員常有外放機會,大部分女性在面臨選擇時,會優先考慮家庭:如留先生一人在台灣,妥當嗎?孩子又怎麼辦?若先生一起出國,他是否會因「跟隨」太太而產生自卑感?……最後決定放棄。久而久之,上級在考慮外放人選時,通常就儘量避開女性。
我認為這並非性別歧視,而是女性在自我調適與體認後,心甘情願做的決定。反之,如果願意爭取,還是有機會的。
主席:雜誌業的陰盛陽衰,不知又有何影響?
中國商銀公關組領組蔡清圳。(楊永山/張良綱)
「性向」重於「性別」
官麗嘉:首先我試著來分析雜誌社陰盛陽衰的原因。
我是政大新聞系編採組的畢業生,一心一意想當記者。在報社工作一年後,我發覺它較適合男性,於是轉入雜誌界。
因為報社記者競爭特別激烈、對時效要求高、身心壓力大,而它的影響力大、名利回饋迅速,在在適合男性;雜誌則有一個月時間來「精雕細琢」,需要細膩的觀察、深刻的感受和優美的文筆,女性比較有耐性慢慢「磨菇」。
目前我們的雜誌十名文字編輯中,只有二名男性,屬「少數民族」。我必須承認他們是以「保障名額」的身分進來的。因為若每個專題都由女性觀點出發,整本雜誌可能失之「陰柔」,也無法吸引社會上廣大的男性讀者群。保障名額就是我的因應之道。
話說回來,性別是否造成工作發展的阻礙呢?也不盡然。因為我用過不少驍勇善戰的女將,她們既有女性的細膩,也富男性的幹勁,對我助益良多。當然也有保守、退縮、不善表達的女性,但這是因為她的個性不適合走這行,而非性別之罪。所以我選人特別注重性向、能力,其次才考慮性別。
「張老師」三重、板橋、永和三縣督導張德聰。(楊永山/張良綱)
對男女員工「因材施教」
我認為女性擔任雜誌管理者相當合適,因為她會把雜誌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地照顧;而且雜誌工作相當寂寞,女性對名利不太計較,能甘於默默耕耘;同時她對同仁的照顧,如福利、待遇上的考慮可能也較周到。
我並不認為男性不能做到上述幾點,而是大多數男性是一家興衰榮枯之所繫,物質或精神上的收入多寡,都會直接影響家庭生活,雜誌工作名利回收慢,恐怕不太容易待得住。
主席:很多人認為,女性閒暇之餘多聊電影、髮型、服飾之類瑣瑣碎碎的話題,在發掘問題,關心社會方面,不及男性積極敏銳,不知您有何看法或因應之道?
官麗嘉:我有同感。我一直認為男性生活圈子大、交遊面也廣,女性很難企及。
但天下事很難十全十美,最好能取「利多弊少」的一面。
男性雖有優點,但若在待遇較低、影響力較小的雜誌工作,常「不安於室」。因此,我希望女同事打開心靈、耳朵和眼睛,多想、多聽、多看;對男同事則勸他們沉住氣,培養細膩敏銳的觀察力。我們的同仁常舉行小組會談,交換彼此的工作心得,我想這樣「二性」都能為對方開另一扇窗,彼此相輔相成。
此外,當男性編輯發展到某種程度,我會給他較高的頭銜,讓他有成就感;對女性則多關心她的情緒反應,這是我「因材施教」的方法。
如果在這種努力下,男同事仍有「翅膀硬了要飛」的情形,我也不會懊惱,因為至少他們在工作期間已盡了力,對團體也有貢獻,我就心滿意足了。
情緒化是女人的大忌
主席:有人批評女主管容易緊張、情緒化,遇事見小不見大、見樹不見林,應該如何克服呢?
官麗嘉:情緒化、容易緊張、做事不夠魄力……這些毛病我都有,但經驗使我學會克制,減輕症狀。
而且主管當久了,也多少揣摩出一點訣竅——我常指出同事的缺點,要他們改進;也坦承自己的毛病,希望他們提醒我改進。
總而言之,我讓大家都瞭解:人生是不斷的學習,各人都有各人的弱點和辛苦,必須互相體諒。
劉壽琦:女主管如果碰到情緒化的男同事,那才真是頭痛。若是男主管對男同事,通常只要很「哥兒們」地拍拍肩,就能安撫或化解;女主管卻不知該以何種態度應付,我認為這是女性應學習的課題之一。
曹麗文:女主管是否神經質或情緒化,我想與個性有關。我生性樂觀,一向很少掉淚,在辦公室更是從沒有過。
女性的一個大毛病是不能「就事論事」,受指責時常以為別人在做「人身攻擊」,而反應過度。當我年紀漸長、經驗漸多後,面臨別人的批評時,就懂得把「對事」和「對人」分開;而且我不太在乎別人對我的觀感,只在乎是否把事情做好。
我在亞都飯店管理公關和業務部門,二個部門目前全都是女將。至於為何如此?「非我所願也,情不得已也」。
女主外,男主內
公關工作者必須一見面就予人好感,女性的細心與體貼,原就較討人喜歡;加上現在社會上的就業者,尤其是較高階層的人,仍是以男性居多,基於「異性相吸」的原理,女性公關人員更是佔盡優勢。
此外,公關人員經常得處理「抱怨」事件,卻很少接受「讚美」。舉例而言,客人常抱怨的都是些水龍頭壞了、燈不夠亮……等「芝麻綠豆」般的瑣事,女性脾氣好,對這些事較具「容忍性」。
當客人怒氣沖沖前來抱怨,面對女性時通常會比較客氣,這也是女性擔任公關的好處吧。
亞都飯店的一大特色是「女主外、男主內」——女性在外衝鋒陷陣,男性主管餐飲、客房等部門;證明了女性也能「主外」。
以身教言教建立形象
我一直主張工作時沒有性別之分,也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比如辦公室不放家人照片、辦公時間不談家庭瑣事、接到家裏打來的電話反應「冷淡」……。
我的舉動,同事都看在眼裡,十分清楚我的個性。由於「管教森嚴」,我的手下也都能做到全力投入、公事公辦,不在工作上展露小女兒的嬌態。
主席:對家人打來的電話語氣冷淡,會不會產生不良後果?
曹麗文:剛開始家人很不諒解,經過解釋後,他們也能瞭解我的用心。我覺得上班亂打私人電話會破壞主管的形象,而形象又正是女性求取工作上「平等待遇」,最重要的「助力」之一,必須努力維持。
我從事飯店的公關工作,如果要談性別是否造成工作態度、表現或升遷的差異,可分二頭說。
單就飯店工作而言,它必須一天廿四小時隨時服務,以客房部為例,值班是重要的工作項目之一,女性通常難以配合,所以不太容易「冒出頭」。
至於公關、業務部,工作時間雖然也不十分固定,但不必值班,女性同仁只要努力表現,絕對有升遷機會。
我認為陰盛陽衰對公關這行來說,並不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只是社會大眾對公關的認識仍停在「交際應酬」的層面,以為只要長得不錯,再加上打扮得漂漂亮亮就能勝任,偶爾會令人有些困擾。
事實上,公關工作者並非「花瓶」,她們除了必須有讓人愉快的「外在美」外,還得有高明的「腦袋」。要能作長期促銷計畫、懂得廣告的專業知識、宣傳技巧,完全是「硬碰硬」,沒有僥倖。如果大家能認清這點,女性公關人員較能獲得家庭的支持,便能無「後顧之憂」地投入工作。
金融業「第一類接觸」最重要
蔡清圳:早期的金融業全是男性天下,由於工作穩定、薪水高,有「金飯碗」之稱。後來,也有許多女性來「搶」金飯碗,這是大勢所趨。
早期的銀行給人「高不可攀」之感。後來漸漸一改「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消極態度,因此在編制也有了改變。
最明顯的改變是櫃台。櫃台為銀行與顧客「第一類接觸」之處,影響重大。以往櫃台人員都是男性,由於他們常具「書生本色」,表情少、沒有笑臉,不太「賞心悅目」。各銀行在激烈競爭下,逐漸改由女性「主掌」櫃台。
目前中國商銀有百分之廿的女性工作人員,比率雖不高,但櫃員則以女性佔大多數。
但女性從事金融工作,仍有侷限,除了夜晚值班的問題外,外出拜訪客戶作徵信工作,女性也較不適合。為了「方便」起見,各銀行在招考時亦難免「男性優先」。
至於性別對升遷有無影響?我想在中國商銀裡,品行、年資和工作表現是三大考核標準,只要具備這些條件,性別絕不會侷限發展。
主席:一般說來,銀行很看重行員的品行,但女性的忠貞度似乎比男性佳,不知是否也有利升遷?
蔡清圳:我們不否認男性「犯罪率」似乎較女性高,但我覺得這是因工作環境與性質的影響。因男性在外時間長,受到誘惑的機會可能就多,相形之下女性行員的環境單純多了。銀行人事制度做的是通盤考慮,不會因男女性「犯罪率」的高低而有所偏頗。
女性不見得沒魄力
曹麗文:蔡先生提到大部分機構用人「男士優先」,我有很深的感觸。一般人認為男性果決、有魄力,其實女性不見得沒有這些優點。只是傳統觀念並不鼓勵女性有魄力、表現自己的思想見解,只要求她溫柔得像綿羊。久而久之,大部分女性自然沒有了主見,做事難免婆婆媽媽,但也未必所有女性都如此。
官麗嘉:老實說,我覺得自己做事比較婆媽,不太能「快刀斬亂麻」。下決定前經常得向人請教,有時結論還沒出來已天下盡知。我個人做事較沒魄力,下令後還會更改,可能是缺乏信心的緣故。
曹麗文:有魄力並不一定是衝動呀。男性主管決策時也會徵詢各方高明的意見,儘量求得最佳的結果。倒是女性做決策時壓力較大,對了便罷;錯了,別人的反應往往是「女人就是女人,終是婦人之見」。
蔡清圳:我覺得職業婦女更大的苦處是,必須付出男性的二倍心力,才能扮演好她的角色。
主席:我在美國看到坊間出售的一個招貼,上面寫著:「女性做到男性的一倍好,別人才會覺得她有他的一半好」,這多少說中了社會對男性女性的「雙重標準」。
起跑點不同,請「稍安勿躁」
黃福:女性投入社會是最近幾十年的事,由於「出道」較晚,與男士競爭起來難免吃虧,短時間內恐怕也很難達到男女平等的境界。我建議女性「稍安勿躁」,機會慢慢會來臨。
張德聰:我倒覺得,在東南亞國家中,台灣的女性地位最高。
我目前在「張老師」擔任督導工作。張老師可分為專任張老師、義務張老師和個案輔導員。民國五十八年「張老師」成立時,專任張老師清一色為男性,現在的比率是男二女一。但個案輔導員女性是男性的二倍。
在義務張老師方面,因為目前念心理、社會科系者的女性居多——(男性即使念了,畢業後也多往工商發展),所以社會工作者有明顯陰盛陽衰的現象。以台北縣社工為例,男女比率是一比廿八;心理衛生中心與家扶中心,也都有此現象。
女性的溫柔、耐心和愛心是輔導「利器」
就工作而言,輔導員是偏向「母性文化」的工作,他必須幫求助者穩定情緒、解決問題。女性與生俱來的耐性、體貼、觀察入微的能力,均有助輔導工作。
張老師是廿四小時不打烊的行業,需要時得「隨傳隨到」。我太太就經常說我是「專任」張老師、「兼任」丈夫;且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仍普遍存在,女性還得照顧家庭,能完全投入工作的女輔導員並不多見。
此外,張老師必須有「上台能演講、下台會掃地」的能耐,粗工細活一手包辦,對女性可能較吃力。
雖然如此,仍有不少女性興致勃勃地投入張老師的行列,而且表現得很出色。
常有人問我:性別是否會造成輔導品質的差異?
我想即使有,問題也不大。因為要成為「張老師」,必須「過五關斬六將」、通過重重考試,然後還得接受各種訓練,在專業知識及輔導能力上有一定水準;而且求助者比較在意的是,輔導員能否幫他解決問題,對輔導者的性別並不很在乎。
「亡羊」如何「補牢」?
主席:對於某些行業已有或幾乎是「性別壟斷」的情形,應否採取什麼措施來防止?
黃福:對教育行政工作而言,男性有其「重要性」,我想可能應設「保障名額」。
曹麗文:我想男士們不會「領情」,在目前很多單位已將他們列為用人的「第一志願」時,仍是陰盛陽衰,我想任何措施都很難有效。
辛幸娟:我覺得在會計師這行,倒不必以人為因素來平衡男女比率。我以為職業婦女崛起的因素包括:女性教育程度提高、主管的信賴、及家庭的支持與配合,這些條件齊全時,女性必能發揮自己的潛能。但我必須強調,家庭的配合是很大的關鍵。
劉壽琦:就公務員而言,我也以為不必刻意保障男性或女性,否則對二者都是「侮辱」。我一直相信,社會會自動調適。
主席:保障實際上是消極的作法,但不容否認,目前大學文法科系有女生包辦的趨向,但社會許多機關單位卻又喜歡用男性,不知除了消極保障外,有何其他方式能鼓勵男生讀文法科系?
從「認識自己」著手
黃福:師大附中每年出版「認識大學」的小冊子,分送考生告訴他們各科系的修業範圍、就業情形,並提醒他們依自己的性向與能力來選系,我想多少會有幫助。我認為現在的教育制度太刻板,經常把角色「定位」,這也是導致某些行業「一面倒」的原因之一。
例如前面說過的男女分校後,男生只上工藝課,女生只上家事課,在教材、課程的安排上已經限制得死死的。
為了突破,師大附中國中部採男女合班制,施行「生計教育」,男女生一同上家事,學習做飯、煮菜;一起上工藝,學習基本水電修護,如修水龍頭、換保險絲……等,目的在養成每個學生的獨立能力,不以傳統的男女角色來限制他們的獨立性。
主席:各位在探討性別對本身行業造成的影響時,提到一些因應之道,如設保障名額、讓「二性」多溝通等,使影響減至最小。然而我們希望能有更積極的做法——從輔導和教育上來做,使青年男女在選擇職業時不再受限於傳統性別的定位,而從自己的性向、能力及社會需求來考慮。
如此一來,工作無論由男性或女性來執行,都能有所發揮。
謝謝各位的參加,祝大家越來越成功——不論男士或女士。
〔圖片說明〕
P.35
勤業會計師事務所副理辛幸娟
P.35
師大附中國中部主任黃福
P.36
新聞局電影處第二科科長劉壽琦
P.37
亞都飯店公關、業務經理曹麗文
P.37
「我們的雜誌」總編輯官麗嘉
P.38
中國商銀公關組領組蔡清圳
P.38
「張老師」三重、板橋、永和三縣督導張德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