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復耕與文化扎根
「不種小米之後,這個板曆就沒有意義了。」久美國小校長田春梅(族名:Savungaz Tanapima)說:「我們覺得一定要種小米,才能了解板曆想傳達的內涵。」
近年文化復振運動興起,原住民族開始從復耕小米,來追尋與小米有關的文化與祭儀。
久美國小是布農與鄒族融合的民族實驗學校,五年前在校園種小米,將歲時祭儀融入課程設計,並連結原住民族禮敬天地、愛護大自然及堅持環境永續的文化內涵,也發展出一系列的主題課程,包括族群的歷史脈絡、認識小米、耕種等,來解鎖板曆密碼。
暑假期間,校方舉行布農族卓社群特有感恩祭,重現小米的傳統祭儀,也驗收學習成果。
祭儀由地方耆老祝禱後揭開序幕,族語老師洪文和引領進行「進倉祭」,學童們魚貫地將小米、玉米、四季豆、木瓜等農作物送進家屋堆放,象徵豐收興旺。接著起火,殺豬、將豬血塗在門楣,象徵將邪惡與疾病阻擋於門外。
然後分組進行工事。女子在家屋裡濾小米酒糟,男子吟唱祈禱小米豐收歌,一邊前進芋田射芋頭;另一頭有人備餐,分切豬肉、烤豬肉、煮小米飯。小米飯是用傳統柴燒方式,加入豬油及水慢慢拌炒,直到小米吸飽水分被攪出糯性口感。
校方也安排眾人拋灑小米酒糟,象徵感謝天、地、萬物之靈,人與人之間和好、開啟新局(或新年)。最後由耆老吟唱古調勸勉、報戰功,分豬肉、眾人同享美食,重溫昔日的共食文化。
殺豬是布農族在重要日子不可缺的傳統文化,豬肉分切後分肉、烤肉共食,是實踐分享文化的方式。
以柴燒、慢火將小米拌炒出糯性口感,是最原味的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