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七月,即使午後四點,陽光依然懾人,由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領導的「核四公投促進會」,中午已陸續在二二八公園集結,最後步行至總統府前安靜「進站」三十分鐘後,由於早先計畫靜坐抗議的活動已經取消,一場核四公投的寧靜革命就此平和落幕;總統府也高規格禮遇反核人士,由秘書長邱義仁出面接受宣言,警方更沒有像以往社運團體陳情時拉出拒馬、蛇籠與調派大批警力維持秩序。
由於之前六月三十日的「全國非核家園會議」上,陳總統宣布將在明年三月總統大選前舉辦核四公投,回應了多年來反核人士的訴求,一場千里苦行,因此得以在互釋善意下結束。
相較於總統府前的反核宣示,回顧六月底的「全國非核家園會議」,原本屬於靜態的研討會,卻因為與會者看法紛陳,反倒顯得異常「熱鬧」。
「非核家園」理念在台灣的推展,與核四廠息息相關。民國七十六年,開始於核四廠預定地台北縣貢寮的反核運動,加速了台灣環保力量的凝聚,成為國內最具指標性的環保運動。反核並與當時在野的民進黨力量合流,在林義雄帶領下,「核四公投促進會」展開全島路走,同時力求更長遠的非核家園目標。
七年前,核四興建案在立法院通過,反核運動遭到挫敗,反核人士與民進黨更因此建立起革命情感;公元兩千年總統大選後,執政黨一夕變化,支持廢核四的民進黨取得政權,為了履行競選承諾,新政府舉行「核四再評估」,做出停建核四決策,但卻引發朝野嚴重對立。
尤其當時核四已動工四年,投下至少四百億台幣,片面停工將涉及與外商合約引起的賠償問題,加上工商業界普遍認為核四停建將影響經濟發展,最後,在大法官會議做成釋字第五二○號解釋案後,核四復工。
新政府在尊重行政體制下,續建核四;另一方面,反核人士堅持的核四公投卻不曾動搖,「非核家園」理念也得到朝野一致支持。二○○一年二月十三日,行政與立法兩院達成協議,推動建立「非核家園」為終極目標,二○○二年立法院通過的「環境基本法」,就明確揭櫫「非核家園」的目標與政策。行政院並於同年九月設置「非核家園推動委員會」,二○○三年五月完成「非核家園推動法」草案。六月底舉辦的全國非核家園會議,目的就在進一步凝聚全民信念,會議上也針對非核家園的理念、價值、推動機制、公民參與、教育宣導及非核家園推動法草案等議題,廣邀各界進行討論。
長遠的非核家園雖成共識,但現實上因為核四引起的「擁核」與「反核」聲浪,依舊壁壘分明。在反核人士眼中,唯有停建核四,才能彰顯政府落實非核家園政策的決心。否則,一面提倡非核家園,又一面興建核四,不僅凸顯政策的荒謬,也將使非核家園淪為口號。但隨著核四工程投下超過一千億經費後,支持核四繼續興建的聲音也不在少數,事實上,台電計畫興建核四以來,反對核四的民眾從不曾超過半數。
但執政黨與反核運動關係密切,無法忽視反核人士的想法,果然,在「核四公投促進會」千里路走結束前夕的非核家園會議上,陳總統針對核四公投做出宣示。只是,此舉可能連帶引起的統獨公投、國家定位、經濟景氣等問題,更讓核四公投成為種種爭議之源。
針對全國非核家園會議,由於陳總統事先已表示會對核四公投做出「重大宣示」,就有部分受邀與會的學術界人士認為,會議不容易有理性的討論空間,因此決定不出席會議。至於會場上,擁核與反核人士也是唇槍舌戰;場外,台電員工組成的工會,也發動千人遊行,抗議「終結核四」是違反台電的公司利益與員工權益。在陳總統宣布將就核四議題辦理公投後,美、歐兩大商會也異口同聲表示,核四公投對核四工程造成的不確定感,已重擊外商投資信心。
此外,核四公投與近來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公投,除已在朝野引發一場「誰比較支持公投」的戰役外,由於公投至今沒有法源依據,也讓未來核四公投結果的可行性遭致懷疑。雖然行政院已提出以行政程序訂出一套「公投實施要點」,作為諮詢性公投的辦理依據;但行政上的公投要點,無法取代經過民主程序的公民投票立法,因此公投雖是民主的最終表現,但除非儘速修法,否則僅以實施要點便宜行事,將讓反核力量失去民主的支撐,未來更可能引起憲政危機。
環繞在核四公投議題上的問題,有待朝野攜手去打開糾結,但在審視核四與非核家園議題時,其實更應觀照全面性的能源發展政策。正如全國非核家園會議上陳總統的講稿指出,「目前台灣對於能源的需求已高過經濟的成長,而能源使用的結構也非常不平衡,高耗能產業消耗了三成以上的能源,但產出卻只有國內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五左右,顯示我們在節約能源和提高使用效率方面,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此外,台灣長期以來過份強調火力及核能發電,且電力供應為獨占市場,排擠了許多再生能源獲得開發的機會,因此,「未來應透過電力市場的自由化及各種補助措施,增加業者開發的誘因,促進能源的多元化,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
說穿了,長期以來台灣能源政策的本末倒置,未能在節約能源、提高能源效率與開發再生能源等基本面上著力,才使得核四的興建顯得缺乏正當性,也是促成社會反核力量興起的原因之一。
一九五○年代,全球開啟了核能世紀,七○年代的石油危機,更造成各國對核能的依賴增加,大量興建核能電廠。但短短三十年後,一九八○年代,美國、蘇俄、日本陸續發生核能外洩事件,各地核廢料也因缺少終極處置辦法,地方反彈聲浪鵲起,核能發電的存廢遂被熱烈討論,「永續發展能源」政策逐漸取代核電開發。在這股風潮之下,除了「乾淨能源」的開發之外,許多國家紛紛積極檢討核能政策,並訂出核能除役時間表。
在台灣,一波三折的反核運動,在政府核四公投的承諾下,風波暫告止息,可預見的是,明年三月,核四公投會再度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但誰又知道,非核家園涉及的能源政策、社會正義、綠色生活,能否在這段期間得到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更多關愛,才是台灣能否凸顯自己是文明進步國家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