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生活的進步,國內誕生了許多的女性刊物。這些刊物,在印刷、裝訂、內容編採與廣告、發行上,都各有可觀之處,達到了一個相當的水準,足見國內文化出版事業的進步。但是,無可諱言地,也有許多刊物有如曇花一現,熱鬧了一陣,卻跟著無以為繼,就自然消失了;也有的始終無法造成突破,多年來苟延殘喘,幾乎要被淘汰了。唯有一本:婦女雜誌,十幾年來始終堅持著理想與原則,以萬分鄭重的態度,各方面配合發展,維持著一支獨秀的局面。
婦女雜誌發行人張任飛,在為中國人辦好雜誌的信念下,辛苦奮鬥十二年。今天,他的四本雜誌,都被列入「自由中國最好雜誌」之林。下圖:婦女雜誌是為女性知識份子辦的一本刊物,在國內女性刊物中,一直保有一支獨秀的地位。(曉陽)
素材大同小異,處理各有巧妙不同
婦女刊物的內容大同小異,舉凡:美容、插花、服飾、烹飪、室內裝潢、婦幼衛生、家庭副業……等,都可包括在內,但是,同是這類素材,處理的嚴謹與否,卻很有高下之分。
婦女雜誌除了在採訪與寫作方面非常講求之外,在題材的取捨與處理,亦頗能見諸真功夫。比方說,教導婦女怎樣更科學化、更有效率地處理家事,怎樣養育健康、結實卻不致太胖的寶寶,怎樣安排經濟又富於變化的菜單,怎樣打扮才能切合自己的身份並具有特色,怎樣為孩子實行學前教育,怎樣輔導學齡兒童的課業,家庭主婦要如何充實自己、才能配合丈夫事業的發展、並在家庭一旦有變故時能夠有能力應付,以及職業婦女要怎樣才能兼顧事業與家庭,婦女該如何擴展生活的領域、以在社會中扮演一個更積極的角色……等等,這許多題材當中,都以廣泛而深入的角度,闡述了許多新觀念,也灌輸了很豐富的新知識。
婦女雜誌編輯陳曉君,除負責採訪寫作與處理讀者來信外,也經常主持讀者午餐會。(曉陽)
自始即不同凡響
婦女雜誌誕生於民國五十七年,從一開始,婦女雜誌就堅持著,無論在品質和內容方面,在外型與印刷方面,都採「寧缺勿濫」的原則。婦女雜誌使得女性雜誌的內容有了深度,很嚴肅地探討現代婦女的社會地位;討論各種社會問題;採訪傑出女性、報導她們在學業上、事業上的成就;開闢讀者來信欄提供讀者相互交換生活經驗……。
精美的印刷、高雅大方的版面設計、流暢的文字,加上具有報導文學的情感。一開始,就有很多人為發行人這種「堂皇」的聲勢擔憂,恐怕曲高和寡,在打開銷路前,就難以為繼了。
但是,讀者的眼睛畢竟是雪亮的,一本在充滿敬業精神態度下辦的雜誌,終有人衷心地接納與支持,婦女雜誌的發行量一直穩定地上升,終能保有曲高卻又和眾的地位。同時,在編採獨立,不受廣告或發行干擾的情況下,不僅發行好,廣告量竟打破記錄,成為國內廣告業績最好的一本雜誌。
婦女雜誌發行滿六周年時,一向在該刊上刊登廣告的廠商——奧米加與天梭錶台灣總代理比利夏有限公司總經理韓致遠說,買雜誌就和買錶一樣,既要有漂亮的外觀,也要有實在的內容。婦女雜誌從一創刊,我就對她持有充分的信心,也很高興見她雖然財政困難,卻仍能維持,並且雄心勃勃,力求進步。也有一些別的婦女刊物來向我拉廣告,但是我發現其中許多都沒有特色,又有不少翻印的圖片和不佳的譯作,因此我都回絕了。我們要在高水準的雜誌上登廣告,從不講人情!——這段話,或可說明婦女雜誌的廣告業績何以能一支獨秀,並終於使婦女雜誌營業轉虧為盈。
婦女雜誌,是新聞界資深記者——張任飛,創辦的第一本雜誌。
經常翻譯文章的陳琪,是外文系畢業的,她也需要擔任採訪寫作工作。(曉陽)
源於受到一個刺激
張任飛,抗戰勝利那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隨即進入中央通訊社工作,且在中央社任職了十九年。談起何以想到要辦雜誌,張任飛推了一推鼻樑上的眼鏡說:「這是受到中文版讀者文摘的刺激。」
一九六四年,讀者文摘發行中文版,張任飛被聘為駐台代表。他說:「當時,我即意識到,讀者文摘將成為國內第一本最暢銷的中文雜誌。但是這雜誌的老闆是外國人,這是一件多麼可恥的事!」一個自己來辦好雜誌的念頭,開始在他心中醞釀。
讀者文摘中文版發行兩、三年後,銷售量已經很大,於是決定在台灣成立辦事處。張任飛說:「我聽到這個消息,再一次受到刺激,立刻決定要辦一本好雜誌。」沒有任何遲疑,張任飛開始著手進行「婦女雜誌」、「綜合月刊」兩個新生雜誌的催生工作。
為什麼是「婦女雜誌」和「綜合月刊」?而不是別種刊物呢?張任飛鎖緊了眉頭很慎重地解釋:「一個社會,需要各種不同的雜誌。我的願望是替不同的人辦不同的雜誌。為婦女辦的『婦女雜誌』及為知識份子辦的『綜合月刊』,祗是最開頭的兩個。」
從那時起,為台灣雜誌界創一番新氣象,似已成為他畢生的職志。也因此,後來,他又辦了給小朋友看的雜誌——小讀者,及給商人看的雜誌——現代管理月刊。
經常翻譯文章的陳琪,是外文系畢業的,她也需要擔任採訪寫作工作。(曉陽)
辦公室因何常常真空?
踏入婦女雜誌的編輯室,面對的是兩排堆滿書籍的桌子。這是辦公時間,但桌子的主人卻有一半不在,要是他們的張老闆看到了,會不會生氣?
長得出色,卻又精明、能幹,眸子閃灼著智慧之光的現任主編崔家蓉笑著說:「張先生要我們多和外界接觸,去多聽、多看、多交朋友、多得線索,並實地去了解各種事情發展的經過,所以辦公室成中空狀態是常事。」
婦女雜誌不同於一般女性雜誌的地方之一,在於報導的廣泛而深入,從事情的各個角度去探究,並深入內裡去剖析。雜誌內的文章,更常把握時機與事情的重點,闡述整件事所具有的教育性與時代意義。
張任飛要求編輯人員做到編採合一,既是編輯者又是採訪者,他要求她們實地去採訪,並且要在真正瞭解後,才動筆寫。因此,同樣報導一件事情,婦女雜誌往往比其他報章雜誌,更能抓住事情的核心,也更有深度。也因此,許多大學生做社會問題研究時,常拿婦女雜誌當參考書目之一。
張任飛對編輯的選擇有二個條件:一要有潛力,另一則是具備相當的外語能力。他對此有所解釋,他說:「我初辦雜誌時,當時國內沒有什麼辦雜誌的人才﹐我要用的人,需要自己來訓練,所以潛力很重要。」
「同時,做一名編輯,必須見識廣博、思想豐富,要有多看、肯學的習慣。具外文能力才能吸收外國雜誌的優點,瞭解他們的缺點。」
所以,他辦的雖是中文雜誌,編輯人員的中、英文程度卻是一樣高。
溫曼英,也是婦女雜誌的編輯之一,她的工作有採訪寫作,與負責策劃服裝專欄。(曉陽)
文章要有如行雲流水,娓娓道來
純淨流暢的白話文,是張任飛另一個要求的重點。張任飛改稿改得厲害是雜誌界裡出了名的。婦女雜誌初創時的大臣之一,現為純文學雜誌總編輯的夏祖麗,回想當時的情形說:「我們寫的稿子,常被改得滿堂皆紅、面目全非。有時候,一整段被刪掉,只拉出一句話接上一段……但細細讀過,我們卻又不得不承認確實是改得有理。」
「編輯的責任之一,是把他拿到的稿子重新整理。」這是張任飛經常強調的。他說:「每一本雜誌,都應有它自己的風格與一貫的語法,不能各說各話。因此,我要求我的編輯們所寫的稿子要符合此風格,就是對其他作家、學者的外稿,也同樣作此要求。」
雖然,因為他的堅持,曾經得罪了一些作者,但只要肯心平氣和、客觀地去研究稿子改動部分的作者,多半都能心悅誠服。女作家羅蘭就曾經告訴張任飛說:「我們女作家給你一個綽號,都叫你『張老師』!」
張任飛堅持自己的編輯政策,但並非不尊重別人的政策。前不久,他在香港亞洲來源雜誌上刊登了一個廣告,上面附了一個券。該雜誌的人員說,他們不接受這個贈券,因為若讀者剪下,勢必影響背面的廣告。張任飛說,那為何不將廣告置於其他背面沒有廣告的頁數上?亞洲來源雜誌的答覆是:「我們廣告版面的安排,由我們自己決定,不是由刊登廣告的人來決定,這是我們的政策。」張任飛瞭解到,這是關係政策的問題,就同意去掉那個廣告上的贈券。
在婦女雜誌擔任校對工作的梁麗香。(曉陽)
對屬下的訓練很嚴格
在張任飛嚴格的訓練下,婦女雜誌和綜合月刊的編輯,都成了國內一流的編採人員,許多報紙、雜誌都過來挖角。無形中,張任飛的雜誌,成為國內編採人員的最佳訓練場所。
雖然離開的人員,在其他報章雜誌,都能獨當一面,表現傑出。但也有不少還是感覺舊東主最好而唱「鳳還巢」的。婦女雜誌的編輯溫曼英就是一個例子。溫曼英說:「辦文化事業,必須有高度的理想和文化良心,還得有很好的鑑賞力,也就是要『識貨』。如果這些方面不能配合,就是財力再雄厚,也難在一起共事。」因此,她放棄了條件優厚,在另一個雜誌當總編輯的職位,又回到了婦女雜誌。
婦女雜誌編輯,以前任職中國廣播公司新聞部副主任的陳曉君說:「合理、有制度、受尊重,是這個工作環境吸引人的地方。」
過去的雜誌,多半由文字編輯兼美工,以傳統編報刊的方法來編雜誌,有時甚至連攝影、廣告也要兼顧。張任飛卻毅然地把美工、編輯、攝影、廣告分開,每一部門都委給專人處理。張任飛說:「剛開始,有些編輯不以為然,認為設計版面是他們的責任,請專人做是多此一舉。」
但是,當美術設計人才與美工人員完成稿件,拿出空白雖多,卻變化多端、賞心悅目的版面,沒有不覺讚賞的。張任飛把編輯部、廣告部和發行部各自獨立,彼此絕不干擾,更使廣告客戶不能影響雜誌內容,編輯也因而有比較超然的立場,工作起來比較得心應手。
作者要對筆下的每一個字負責
張任飛多年來一直本著過去在新聞界工作的精神,向屬下一再強調據實報導的重要。他深知,寫文章的人稍一疏忽,那怕是善意的渲染,都可能使人受到無謂的困擾。因此,他要求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話,都要是客觀且確實的,他要求作者對所有的被採訪者與讀者負責。
綜合月刊,顧名思義,是一本綜合性的雜誌,內容包括:時事、歷史、政治、經濟、文學、教育……等多方面。較婦女雜誌晚一個月,於民國五十七年十一月創刊,它報導、討論社會上發生的各種問題。
愈敏感、愈尖銳的問題,綜合月刊談得愈多、愈深入。例如在政治方面,它曾談論對黨外雜誌的期望,社會人士從政應擔負的使命,政府各方面應興應革之處,以及中國大陸的各種問題……;在社會方面,它提出攤販問題、青少年問題、國教問題……;在經濟方面,談所得的分配,貧富差距的拉近,農業現代化,更從生態觀點看台灣農業……。好的不吝稱讚,缺點亦不避諱,並提出批評與改進的建議,是知識分子很喜愛的一本雜誌。
有些居住國外的朋友不免會替張任飛擔心,老是去觸碰許多尖銳的問題,會不會給自己惹上麻煩?張任飛說:「在我們的國家裡,只要是理性的、嚴肅的、負責任的發表自己的意見,一向都會被接受。」也因此,十二年來,儘管綜合月刊毫不避諱地挖掘和談論各種問題,並發表意見,卻從未有一期雜誌的內容,遭到指責或干涉,相反的,卻得到政府當局多次公開的鼓勵和讚揚。
張任飛的另外兩本雜誌,「小讀者」和「現代管理月刊」雖然讀者群不同,但也以同樣認真、負責的態度來編輯和經營,因此,也都能在同類雜誌中,顯得出類而拔萃。
開闢讓大家說話的園地
這四本雜誌,除「小讀者」外,都闢有讀者投書欄,這是讀者發表各種意見和感想的園地,所佔篇幅也相當大。這也是現代傳播媒介所共同努力的一個方向——避免輿論為少數人所壟斷。
讀者午餐會,是婦女雜誌和現代管理月刊的一項特色。婦女雜誌上這樣寫著:「如果你希望和自己喜歡的作家與名人在一起談談,吸收更多的新知識,擴大自己的生活領域,最好的辦法是參加婦女雜誌的讀者午餐會。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社交活動……」
每個月第一個週末的中午,他們在飯店舉行午餐會,邀請五十位和一位演講者一起參加。讀者可以聽演講、參加討論,並可藉此交朋友,擴大社交的範圍。
午餐會一開始,就很受讀者的重視,五年來,一直沒有間斷。而許多讀者在參加過一次以後,就會很自然地一再來參加。
雖然,張任飛所創辦的雜誌一直被列入國內最好的雜誌之林,但在財政方面,卻一直相當困窘。除了婦女雜誌外,其餘三個雜誌從創刊至今都在賠錢。有人會問,哪來那麼許多錢做這種賠錢的事業呢?除了婦女雜誌所賺的錢可稍做彌補外,張任飛說:「我們能繼續下去,是因為有銀行界的支持。」
他說:「我們的社會上真有不少有理想、有眼光的人,一直在無條件的支持我,給我多方面的協助,他們深切希望我能把雜誌辦好——那怕是賠錢。」在中華貿易開發公司當經理的張德溥,曾在一個企業界人士的聚會中說:「張任飛的文化事業,我們千萬不能讓他垮掉。」
何其幸運有這麼多的知音
有人說過:能欣賞、支持對社會貢獻的人,他本身的事業,也必然對社會有所助益。我們無法正確的估算出,在我們的社會裡,具有這種眼光與理想的人有多少?但我們確實知道,因為有這些人士的支持,得以讓好幾份夠水準的刊物,能夠維持下來,並力求發展。這是張任飛和他的雜誌的幸運,但又何嘗不是整個社會的幸運?
張任飛承認,在發行銷售方面,他的雜誌做得不夠好,他說:「我們這裡的人,或許是太學院派了,能盡心盡力辦好雜誌,卻很拙於推銷自己,所以銷售量一直不理想。」「不過,這種情形還是可以慢慢改善的。」
張任飛的自信,表現在他積極、不屈不撓的行動上。十二年來,多少人抱著熱忱踏入雜誌界,卻又在經濟壓力下悄然退出。張任飛卻一直執著於起初的熱忱和理想,從未絲毫減退。他領導著一批和他懷有著相同理想的年輕文化人,為我們的出版事業,貢獻心力。
身為四個雜誌的發行人,張任飛每一刻時間都是寶貴的。他經常要閱讀國內外各種雜誌的內容,並要瞭解社內編務業務及財務情況。所幸,幾年來,他手下的編輯人員,經過良好的訓練,已都能獨當一面;現在他在編務方面,多半交給他們放手去做,已很少過問了。
愈挫愈奮,仍大有可為
儘管他辦雜誌的過程一直相當艱辛,但張任飛對整個雜誌界的未來,卻抱著十分樂觀的態度。他有一個心願,希望能再辦一份新聞性的雜誌。兩年前,工商業、金融界就曾籌了新台幣二千萬元,想要提供張任飛來辦一份新聞性的刊物,但他以為,時機尚未成熟,原因是尚未訓練出足夠的新聞性雜誌的編採人員。
雖然至今,這個雜誌尚未誕生,但我們期盼並且相信,張任飛一本他多年來辦雜誌的精神,這份新的雜誌,將可會為國內新聞性雜誌開創一個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