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是個宗教自由的國家,正統的宗教在我國受到絕對的尊重,宗教事業亦都得到充分的發展。無論是本地或外來的宗教,在自由中國台灣都擁有相當數目的信徒,他們各自組成宗教團體,聚在一起研究和宣揚教義,或參與社會服務工作,所發揮的功能,是積極而有益的。本刊從二月號「基督教在台灣」開始,要一系列報導台灣的各種宗教活動。本期的「佛教在台灣」,向您介紹佛教傳入台灣的經過,以及這些年來佛教事業在台灣發展的情況。從中您或可看出,國內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進步之外,宗教活動在觀念和作法上,亦能隨著時代的進步,呈現出一種積極、進取的作風。
晨鐘敲響之後,早課隨即開始,出家信徒專注的誦經念佛。
已成中國人的傳統信仰
佛教,發源於印度,在東漢明帝時傳入中國,盛行於隋唐。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文化融合,成為中國形態的佛教。二千多年來,佛教始終是中國最普遍的民間信仰,中國人也把佛教當做本土的宗教。
台灣的佛教約在明朝末年、荷蘭人統治時期,由閩粵移民傳入。到了鄭成功經營台灣時,佛教漸受重視。鄭成功的兒子鄭經虔信佛教,曾經興建彌陀寺,並延請僧侶主持。
到了清朝,來自閩粵的僧侶日益增多,台灣各地的佛寺也陸續興建起來。除了彌陀寺外,竹溪寺、法華寺、開元寺、超峰寺、凌雲寺、靈泉寺,都是百年以上的古剎。同時,大陸上的佛教支派,如龍華派、先天派等齋教,也先後傳到台灣。
日據時期,台灣佛教受到日本佛教的影響,無論衣食住行都有日化的傾向。最嚴重的情況,就是日本佛教不重戒律,使得台灣許多出家人照樣娶妻吃葷,在寺內著袈裟,出外則西裝革履。龍華派、先天派的齋公、齋婆帶髮修行,以致僧俗混淆不清,使得一般民眾對佛教缺乏正確的認識。
晨鐘敲響之後,早課隨即開始,出家信徒專注的誦經念佛。
多神信仰其來有自
台灣是個海島,多颱風、地震,居民受自然界的威脅,比大陸要多,在許多人力不能抗避的情況下,自然容易形成多神教的信仰,因此台灣的神廟特別多。廟簷以「八仙過海」、「三國演義」、「封神榜」或「唐明皇遊月宮」等傳說為題,裝飾得繁複華麗,廟內供奉的則有媽祖、呂洞賓、土地公……等神明。許多佛寺受到神道教的影響,既信佛也拜神,使得整個佛教界充滿神化的色彩。
台灣光復之後,許多大陸高僧大德來台,積極講經說法,並整頓台灣許多未上軌道的制度及規儀,以正社會視聽。台灣佛教從此走上新生的大道,佛教信徒的水準日益提高,社會大眾也逐漸瞭解佛教真正的面貌與教義。
佛教不僅是宗教,同時也是探討宇宙人生的哲學,佛教中的唯識學,更是一門進步的心理學。要瞭解佛教,先要瞭解「佛」的意義。
佛,就是「覺者」,是一個人覺悟了宇宙的真理,對自己的生命有了徹底的證悟,並且使別人也獲得圓滿究竟的覺悟。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就是修成證果的佛陀。
自由中國有二五二○座佛寺,佛光山是弘法最積極的道場之一。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原是一位印度王子,為解脫人間生、老、病、死等痛苦煩惱,拋棄榮華富貴出家求道。經過多年的苦修、冥思,終於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成正覺。佛陀四十九年的說法,就是把自己體驗的真理,如實為人類宣示出來,幫助眾生超脫生死煩惱。說法內容由弟子記載下來,成為今天的佛教經典。
在史學家的眼裡,釋迦牟尼是二千五百年前印度的一位思想家;在佛教徒的心目中,釋迦牟尼是這個世界的佛教教主;在佛法裡,釋迦牟尼則是千千萬萬、無量世界中、無量諸佛中的一位。
佛教主張所有眾生皆具佛性,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成佛的過程,完全是一種自我鍛鍊與創造,由自我的行為決定自己的未來。因此一個真正瞭解佛教教理的佛教徒,必是虔誠學佛與奮發向上的人。
佛教認為世間萬物皆是因緣和合而生,因此主張「無我」,破除自我中心的利己主義,慈悲就是這種思想的具體表現。
佛誕節又叫浴佛節,是佛教重要的節日。信徒皆抱著虔誠的心情,參加浴佛典禮。
發揚慈悲的精神
慈悲有予人快樂、拔除痛苦之意。佛教的慈悲精神,不僅適用於人類,還包括一切牲禽,因此主張不殺生,提倡素食。慈悲精神表現於日常生活中,就是待人和氣,好善樂施,並且愛好自然、生活恬淡。
只有慈悲沒有智慧仍然不夠。因為有智慧才能判斷是非,善用慈悲,因此佛教講求「悲智雙運」。
但是佛教所說的智慧,並非一般的聰明、機巧,而是能解脫痛苦的妙智慧。培養慈悲和智慧,單是研究佛理還不夠,必須實踐佛法,親自體驗,才能達到學佛的效果,因此佛教講求「解行並重」。
修行佛法的結果,能逐漸達到淨化心靈、一心不亂的禪定境界。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二十世紀,佛法有如一帖清涼劑,將眾生緊張、煩躁的心靈,提昇到清淨自如的境界。
浴佛典禮中,信徒用淨水洗滌佛身。隱喻洗淨自身的汙穢。
佛教在近代的復興
基於時代的需要,台灣光復之後,佛教開始邁入復興的階段。
民國三十四年,善慧法師首先組織台灣佛教會,推舉本圓法師為第一屆理事長。民國三十八年,大批大陸僧侶來台,積極重建佛教,先將台灣佛教會改為中國佛教會台灣省分會,受中國佛教會督導,接著召開傳戒大會。
守戒有防非止惡的功能,身為一個佛教徒,在家有在家戒,出家有出家戒。佛經上說:「戒在則正法在,戒亡則正法滅。」由此可見戒律在佛法中的重要。
台灣光復初期,大陸來台的高僧大德,有鑑於台灣佛教日化,戒律散漫,曾數度提倡律儀。直到民國四十一年,在白聖法師力促下,由台南大仙寺依照中國佛教會制訂的傳戒規則,召開第一屆傳戒大會。當時受戒弟子有五百多人,這是重建台灣佛教的第一步。
從此以後,有關佛教的行政、文化慈善事業、佛教的僧侶教育及社會教育、佛教的佈教、寺院的興建,與國際佛教界的聯繫等工作陸續展開,整個台灣佛教界呈現一片生機蓬勃的景象。
木魚是佛教主要的法器之一。
推展有系統的佛教教育
教育是一切事業的基礎。過去台灣缺乏有系統的佛教教育,一般出家人除了會誦念幾部經外,對於佛法不甚瞭解,更遑論在家信徒了。
民國三十七年,中壢圓光寺妙果法師,首先聘請慈航法師來台,創立台灣佛教院。這是台灣佛教教育的開端,從此掀起僧尼普遍求法的熱忱。
三十多年來,佛學院一一創辦,散佈於全台各地。佛學院學生畢業後,有的主持寺院事務,有的任教各佛學院、普通學校,或從事社會福利事業。也有出國留學深造,獲得學士、碩士學位以便為佛教效力。
在大專佛學教育方面,有中國佛教會主辦的「大專佛學講座」、李炳南居士舉辦的明倫佛學講座、懺雲法師的齋戒學會,佛光山的佛學夏令營……等。大專佛學社團的創立,以台大晨曦社為最早,目前各院校所成立的佛學社團共有六十多個,這是台灣佛教近二十年來重要的成就之一。
大雄寶殿是供奉佛像的殿堂。
積極弘法,但仍隨緣而化
佛教是含蓄的東方宗教,傳入中國並無任何背景,因此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可說毫無機心,也不重視宣傳。今天為了要復興佛教,讓更多人瞭解佛教的真義,台灣佛教界乃積極弘法,但仍以「隨緣而化」為原則,從不強行拉人信教。
然而在科技文明極端發達的今天,佛教為了適應環境、解除人心的困惑與煩惱,特別提倡「人間佛教」,要將混亂的人世改造成淨土。
今日台灣的佛教,屬於中國佛教的第五期——復興期(東漢到三國是初傳期、南北朝兩晉是翻譯期,隋唐到宋是盛大期,南宋到明清是保守期。)佛教徒正不斷努力,期望因緣發展,創造復興佛教的新機運。
目前台灣有多所高深的佛教研究機構,其中華岡中華學術院佛教文化研究所的設立,在中國佛教史上,是高等學府中設有佛教研究所的創舉,至今已十三年,不但注重學術的研究,對於配合時代意義的各種佛教文化活動,及佛教教理與禪行的參修,也不遺餘力。
歷年來華岡中華學術院佛教文化研究所在研究方面,極重視佛教文化思想、學術哲理、藝術創作(如現代佛教繪畫),曾開設的研究課程有:「三般若」、「般若禪」、「佛教園林思想」、「禪林教化」、「中印佛教藝術之融通」、「佛教藝術」等。十餘年來,由負責人曉雲法師指導八部碩士論文(都經過教育部審核通過),並且每年定期與華梵學術院師生共同策進舉辦清涼藝展;曉雲法師曾經八度應邀出席國際會議,對於中國佛教與西方文化的交流有很大的貢獻。
早課完畢,出家信徒魚貫的步出佛殿。
弘法方式的改進
弘法通常以語言和文字兩種方式進行。語言弘法就是講經說法,現在講經說法的次數不但增多,而且場所也不再限於寺廟,更擴展到各公共場所,如中山堂、國父紀念館等。講經的內容也以深入淺出為主,使所有聽聞者都能了然於心。
談到以文字弘法,三十年前,台灣除了幾部佛經之外,幾乎找不到一本純粹宣揚佛法的刊物。目前台灣的佛教月刊就有十多種,如海潮音、中國佛教、獅子吼、菩提樹、觀世音、普門、慧炬……等。另外學術性刊物計有佛教文化學報、華岡佛學學報、及佛光山佛學學報等。還有各種介紹佛法的淺易讀物,和各種佛學專著等。
中國佛教一向很注重音樂的陶冶。平常的法集,如讚揚、叩請、陳述、論說,無不以歌詠吟哦的方式來表現,並且用金石管絃伴奏,竭盡協和抑揚的能事。民國十年前後的弘一大師,首開風氣將西洋樂理引入佛曲,而有現代佛教歌曲的產生。
由於時代潮流的趨向,用西洋樂理製作佛曲來宣揚佛法,已經成為佛教普渡眾生的方便法門,因此佛教界也從事現代佛教歌曲、詞譜的創作,印行佛教歌集,並且組織合唱團,公開演唱。這些清涼、純和的歌曲,往往能激發聽眾慈悲喜悅的情緒,產生警世勸俗的作用。
佛法浩瀚無窮,佛經精深奧妙。
善用各種傳播媒介
現今,為了擴展宏法利生的事業,佛教界也運用廣播、電視來弘法,使得全省各地的民眾,只要打開收音機或電視機,就能聽聞佛法。
三十年來,台灣佛教的發展,不但已由神化而佛化,無戒到有戒,經懺到教育,緘默到宣傳,梵唄到佛教音樂,而且也從自修到共修,寺廟到社會,這不能不歸功於諸山長老的策進,與佛教居士會的護持。
佛教奧妙高深,初學者若無人引導,不易窺其堂奧,所以佛法共修,是佛法普及社會、深入民間的開始。今日台灣佛教能進步神速,各地佛教共修道場的領導實在功不可沒。
在道場中,信徒定期聚集,有時聽經,有時念佛;主持道場的法師應機說法接引眾生,一面引導未入佛門者入門,一面使已入佛門者道心更加堅固。
佛教稱佛、法、僧為三寶,信徒一經皈依,就成為正式的佛教徒,也就是在家居士。剃度出家者,男的稱為比丘,女的稱做比丘尼。根據中國佛教會的統計,台灣目前的佛教信徒,約有七百五十萬人,其中七千八百位是出家人。
出家信徒研習佛理。
僧尼形象已有改變
但是在一般人的觀念中,以為出家人都是捨俗棄親、不問世事,深鎖在寺廟中,過著每天清晨四時半聞鐘而起,夜晚九時半依板而眠的生活。殊不知與中國文化密切相關的佛教,為適應時代的需要,已經步入轉換期了;修行是為弘法利生做準備,實際上學佛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走入社會,度化眾生。
每年的佛誕節(四月八日)中國佛教會台北支會,都在台北市新公園舉行隆重莊嚴的典禮,紀念佛誕。此外台灣十七個縣市的佛教支會也都舉行浴佛儀節,讓信徒及社會人士對佛誕的意義有更深切的認識。
根據中國佛教會的統計,目前台灣大小佛寺共有二、五二○座。其中以星雲法師主持的佛光山弘法最為積極,蜚聲國際。
靜坐是佛教修持的功課之一。
一位入世的佛教大師
星雲法師是江蘇江都人,十二歲出家,歷任校長、雜誌主編、寺院住持。民國三十八年來台後,每日執筆撰文,宣揚佛法。並把稿費儲蓄下來,成立「佛教文化服務處」。
民國五十六年,星雲法師為提倡「生活佛教」、「人間佛教」,把佛教文化服務處的房屋出售,在高雄縣大樹鄉買了一座荒山,帶領弟子披荊斬棘,和工人一起挑石頭、拌水泥,就這樣一砂一石、一磚一瓦的把佛光山建設起來。
十三年來,佛光山的事業蒸蒸日上,不論教育、文化、慈善或觀光事業,都辦得有聲有色。而且在台北、宜蘭、彰化、嘉義、台南、高雄、澎湖都設有分院,甚至在美國也創辦了一個道場。
佛光山距離高雄市約需四十分鐘的車程。車子駛入大樹鄉境內,遠遠便可望見佛光山上莊嚴雄偉的寺廟建築。
到達佛光山口,首先看到的,是一尊笑臉迎人的彌勒佛,對遊客表達歡迎之意。彌勒佛的後上方,有個燈塔狀的三角形建築,上寫有「佛光山」三個紅字,是佛光山的開山紀念碑。
大雄寶殿、大悲殿、大智殿、大願殿是佛光山四個主要的寺廟建築。
弘法利生必須有健康的身體,打球、練拳都是出家人的健身活動。
莊嚴的寺廟建築
大雄寶殿是供奉佛像的殿堂,「雄」取其勇猛、精進之意。殿中供奉三尊佛,中央是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左邊是東方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三佛皆約二丈高,莊嚴中流露慈悲。
大殿的四面牆壁中,有一萬四千六百個小洞,每個洞中供奉一尊小佛像,洞的上方分別裝上小燈,下方則寫著認捐信徙的名字,稱為「光明燈」。當夜幕低垂,燈光齊亮,四面牆壁金光點點,有說不出的神聖莊嚴。
為了讓遊客進一步瞭解佛教,佛光山還興建一座「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分為兩大部分。東面是釋迦牟尼為弟子宣說阿彌陀經的盛況,西面則以雕塑或繪畫,描述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妙景。
在極樂世界的上方,有一個佔地八百坪的佛教文化陳列館。館內對佛教的流佈、宗派,大陸上的名山古寺,中國歷代帝王、將相、文人與佛教的關係,如何做一個佛教徒,標準佛堂,佛教的詩、書、字、畫、法器等,都有詳盡的介紹。遊客參觀之後,就能對整個佛教有個概括的認識。
弘法利生必須有健康的身體,打球、練拳都是出家人的健身活動。
一種積極進取的作風
由此可見,佛光山的觀光事業其實也是社會教育事業,無論對佛教徒或非佛教徒,都提供他們接觸、認識佛教的機會。除此之外,佛光山對於提倡信徒教育、大專教育以及佛教專門教育,也有很好的績效。
佛光山及各地分院為信徒定期舉辦佛學講座、念佛會、法座座談等,信徒參加情況十分踴躍。尤其是星雲法師近年來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的演講,不但場內爆滿,門外、走廊也擠得水洩不通,然而全場悄然無聲,法師低沈慈和的聲音,緊扣每位聽眾的心弦,大家都凝神屏息恭聽法師說法。
大專青年是高級知識份子,也是復興佛教的新希望。佛光山有鑑於此,早在民國五十八年,不計一切困難,舉辦第一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十多年來每期夏令營都有很多大專學生前往參加,然後把他們所學所悟帶回散播在校園中。
佛光山的東方佛學院和中國佛教研究院,是專門研究佛理的學校,目前有學生一百多人。在東方佛教院的旁側,有一所佛光山興辦的私立普門中學。這是所綜合性的普通中學,在級制上包括初中、高中及夜間補校;在學科上有以升學為主的普通科,也有以就業為主的專業科。全體學生一律住校,管理相當嚴格。
舍利子是高僧圓寂,肉身焚化後遺留的修行成果。
多種慈善事業
普門中學的斜對面,是大慈育幼院,目前收容五十多位孤兒。由大慈育幼院登上斜坡,即看到「佛光精舍」,那是三幢三層排列整齊的建築,嫣紅的九重葛攀旋其間,這是佛光山的自費養老院。
至於佛光山的宜蘭仁愛救濟院,則免費收容社會孤苦老人,除供給衣食外,每人每月還發給零用金。
在文化事業方面,佛光山發行普門雜誌、覺世旬刊,皆是弘法的刊物。並設有佛光出版社,出版佛教書籍;設有佛教文化服務處,負責佛書、佛像及法器的供應與流通。佛光山積極入世的觀念與服務奉獻的熱忱,代表著台灣佛教界的新觀念與新作風。
佛光山對國家大事也非常關切。中美斷交後,佛光山在台北中山堂舉行自強救國弘法大會,在國父紀念館舉行自強愛國梵唄音樂(佛教音樂)會,以全部所得,再湊足新台幣一百萬元捐給政府充做國防基金。
星雲法師表示,佛教徒雖然出家,卻沒有出國,佛教發展與國家存亡唇齒相依,唯有國家獨立自主,人民才擁有充分的信仰自由,佛教也才能發展。
目前,台灣佛教界除了佛光山之外,中部聖印法師主持的慈明寺及萬佛寺,台北松山寺、善導寺等名剎,及能仁學會等團體,法務亦盛。
自由中國有七百五十萬個佛教徒,佔總人口的五分之二以上,善男信女念經拜佛,產生淨化人心,安定社會的功能。
佛門弟子有志一同,弘揚佛法不遺餘力
在個人方面,道源、南亭、悟明、印順、懺雲、開證、淨空、慧空、慧嶽、淨心、煮雲……等法師,及李謇、周宣德、李炳南等居士,弘揚佛法亦不遺餘力。
三十年來,台灣佛教在富足安定的環境中得以蓬勃發展,在建全制度、自力更生、福利社會、興辦教育、培育人才等各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今日台灣佛教不僅已從神化走向佛化、由日化邁向國化,更已從國內走向國際,積極向西方國家宣揚佛法。
自由中國有七百五十萬個佛教徒,佔總人口的五分之二以上,善男信女念經拜佛,產生淨化人心,安定社會的功能。
自由中國有七百五十萬個佛教徒,佔總人口的五分之二以上,善男信女念經拜佛,產生淨化人心,安定社會的功能。
自由中國有七百五十萬個佛教徒,佔總人口的五分之二以上,善男信女念經拜佛,產生淨化人心,安定社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