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的人,也能成為別人的祝福
在鬼門關走一遭的張椀晴,成功挺過醫學報告上極低的存活率,倖存的她,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想法。或許多數人都以為,罹癌非常不幸,她卻說,疾病不只是逆境、是考驗,還是一份難得的禮物,她說:「因為這個機會,才能在21歲,就學習到與父母、朋友溝通,與自己相處,與對夢想的堅持。過程不只是無盡的擔憂,還有對人生更大的盼望。」
雖然治療過程在2012年畫下句點,但她的左腳神經至今仍未完全復原,緩慢的修復過程仍在持續中,且疾病仍有復發的可能,必須定期追蹤,與癌和平共存,依舊是一輩子的功課。但因為癌症的提醒,反倒讓她格外珍惜活著的分分秒秒,「我們(骨癌病友)都曉得要珍惜自己的時間,去完成自己真心想做的事。」她說。
癌症除了告訴她竭盡所能,把握有限的人生,這一趟意料之外的生命旅程,更讓她瞭解到,不為自己設限的道理。她一路順應機緣,除了販售月曆,也舉辦了個展,還由小阿布延伸出個人品牌「阿布布思義」,她也從事接案工作、撰寫專欄,並且為企業作品牌行銷與活動策劃,也常應邀到各地演講,更抽空到醫院做志工,成為名符其實的一名斜槓青年。
自從向大眾公開分享自己生病後的歷程以後,她也陸續收到了許多人的正面回饋。她在人生逆境所展現的勇氣,以及永不放棄希望的堅韌生命力,鼓舞了許多在人生低谷的人,也為許多絕望的病友帶來希望。又如她的主治醫師陳威明所說,當全球文獻報告都說,骨盆中的惡性骨腫瘤5年存活率只有5~38%,但在台灣,「目前醫療團隊的5年存活率高達80%。」張椀晴的成功抗癌,於個人是一種幸運,對醫療團隊更是意味深遠,是「大大的鼓舞」。
「如果我們的生命可以成為別人的祝福,那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張椀晴說。如今的她早已一改過去的厭世。雖然罹癌後,確實為她的肉身帶來許多難以逆轉的限制,但懷抱正面信念的她,依舊踩著堅定步履,即使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走出的風景卻是無比精彩。
張椀晴的碩士畢業作品《彩虹下的希望》。動物象徵陪伴身邊的朋友,繽紛的花朵則代表了自己,當聚集在一塊,便猶如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