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和科學之間,總存在或多或少的矛盾。
高僧遺體火化後所得到的舍利子,佛教徒奉為「聖物」,醫師卻認為是膽結石。
這可是個無解的懸案?
去年三月間,中央日報一則訃聞引起了不同程度的注意。對一般人而言,它或許不具什麼特別意義,對虔誠的佛教徒而言卻別具意義。
幾天後,葬禮在高雄縣六龜鄉的妙通寺舉行,南北各地聞風趕來觀禮的有三、四萬人。他們哀悼的對象是,曾經被新聞媒體廣為報導的「水果師父」廣欽法師。享年九十餘歲的廣欽法師,因生前潛心修行,被尊為碩德高僧。
參加葬禮的人一方面固然想一償為心中聖者送終的心願;另一方面也想帶回一些「寶物」。原來廣欽法師的遺體荼毗(火化)後,燒出大大小小數以千計的舍利子。觀禮的人若有撿到舍利子的,都將它們請回供奉。
水果師父」廣欽老和尚荼毗後的舍利子。(土城承天禪寺提供)(土城承天禪寺提供)
見舍利,思高僧
當天現場有一位七十來歲的老太太,因為年邁體衰,擠不進搶拾舍利子的圈子,索性在焚化爐幾丈外就地下跪膜拜,結果竟從膝蓋下摸出舍利子來。這是一段由廣欽的徒弟傳顗法師口述的故事,信不信由你。
廣欽法師生前一度想在圓寂後坐缸,以練就肉身菩薩;後因念及近幾年由他主持的寺廟增加(除了妙通寺,還有土城的承天禪寺和廣承岩),徒眾益多,而肉身菩薩只能供奉在一座寺內,為了渡化更多蒼生才決定火化,以留下舍利子。
至於舍利何以能渡化眾生,傳顗法師清楚的說明:「人在面對舍利子時,會產生恭敬佛、法、僧三寶的心理;另外,對這位碩德高僧追念景仰之際,益思見賢思齊。」
舍利子究竟是什麼呢?又從何而來?
「舍利子研究」的編者祥雲法師指出,舍利子一指人名,其為佛陀——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一指梵語中的「設利羅」(音譯),意為「遺骨」、「靈骨」。
舍利有多種形式,主要分全身舍利與碎身舍利兩種。
全身舍利即俗稱的「肉身菩薩」,是碩德高僧圓寂後,肉身不朽。台灣目前有三座肉身菩薩,除了汐止慈航堂的慈航大師,還有新店海藏寺的清嚴師父,及北投安國寺的妙瀛師父。
慈航法師上了金的肉身菩薩,不少信徒前往汐止慈航堂膜拜。(張良綱)
畢生悟徹凝煉成「子」
碎身舍利,則是修學佛法者的遺體火化後得到的珠狀物。傳到中國後,因為它的形狀,故通稱為舍利「子」。
在佛教發源地的印度盛行火葬,認為是潔淨無塵的象徵。佛教傳至中國後,沿襲發源地的風俗,也以火葬為主。所以,碎身舍利的例子比全身舍利多。
但並不是所有修行佛學的人遺體火化後,就一定可得舍利。
「金光明經」中記載:釋迦牟尼的弟子要求他談談行菩薩道時所經歷的百千苦刑。佛陀舉例說,遊玩途中,遇到快要餓死的七隻小老虎,他心有不忍,決定以己身餵飽小老虎,甚至以樹枝戳破皮肉,製造流血吸引它們。正在說的同時,地上昇起一座寶塔,從塔中迸出舍利,似乎在見證佛陀的德修。於是,書上說:「舍利是戒、定、慧功德所薰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
所謂戒律,在家居士應守「戒殺、戒盜、戒淫、戒妄、戒酒」五大戒條,出家僧眾,應守二百五十戒條。而「攝心之謂戒,因戒生定,由定發慧」,簡單地說,舍利子是修行佛法者悟徹凝煉而成的結晶。
佛經上說,舍利是戒、定、慧所薰修;「傳戒大典」上,出家眾受佛陀的規矩和教訓,是國內佛教每年一度的大事。(張良綱)
「成績單」得之不易
所以,不但佛有舍利,佛弟子中的羅漢聖僧,甚至在家修行的居士,都可以有舍利。大涅槃經記載,佛陀入滅以後,因為世間的火無法燃著他的遺體,以自己的三昧真火引燃,火化後得舍利子四斛八斗。又據說,江西省國大代表周邦道的夫人楊慧卿,生前虔誠拜佛,慈悲為懷,每天在佛前誦念大悲咒,因此供在佛前的清水都會像開水一樣沸騰。楊女士故後火化,在灰燼中也撿出舍利子來。
據祥廣精舍的祥雲法師說,台灣現有出家人近四萬位,以目前來看,其中能成碩德高僧,死後確定能燒出舍利子者約萬分之一。
為什麼戒、定、慧的修持就能修得舍利子呢?佛經上對於這點似乎沒有任何說明。從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的印光法師對舍利所下的定義也許勉強可以找到一點答案。他說,舍利是「心與道合,心與佛合之表相。」
佛經中對舍利子的形成不特別強調,自有其道理。在佛教徒眼中,有無凝煉出舍利子是次要的,修持過程才最重要。廣欽法師的徒弟傳顗法師表示,舍利子是修行佛法者的成績單,但修行的目標不在舍利。功夫到家,水到渠成,自有舍利。
但是這份佛教徒眼中寶貴的成績單,在經過醫學的透視以後,價值上打了折扣。
燃戒疤是傳戒時的重頭戲,代表弟子全心全意皈依諸佛。(張良綱)
可是膽結石?
民國四十七年,佛教高僧心榮法師圓寂後火化,撿出許多舍利子。當時台灣新生報五月十三日上的一則新聞,引起了醫學界與佛教界的針鋒相對。這篇報導的重點在:以舍利子的外形和佛學者的作息、飲食習慣,和醫學上膽結石的成因、外形比對,有許多吻合之處。
報導中說:「病理學上記載:膽石的形狀,有如砂子,蛋圓形、球形、多角形、桑椹形,小者如細砂,大的同雞卵,膽石的顏色,有白、黃、褐、綠、黑……符合佛學經典中關於舍利子的紀錄。」
又說「膽石成因,有屬於體質,有屬於遺傳的,大多數是因為缺乏運動,膽汁鬱積,或食無定時,釀成結石,……心榮法師生前的生活情形是,十六歲便遁入空門,過了卅二年的僧人生活,過午不食,閒時便打坐參禪,生前時有胃痛(這是膽結石的人所能自覺的症狀)。」
這無疑是一場懸案,因為虔誠的佛教徒中絕對沒有人願意提供「聖物」舍利子,做為化驗的對象。
埋首於浩瀚的佛教經典,可曾參透禪機,發為智慧?(張良綱)
千古懸案
那麼在佛教徒當中會不會有人也有心存懷疑呢?中國電視公司「愛心」節目製作人周志敏,由於七、八年前報導舍利子的專題,發覺了它的奇妙,因而供奉舍利子。她相信大多數的人,都對舍利子的成因,說不出個所以然,也提不出有力的科學證據,佛教徒卻寧可信其真,她也不例外。
國內佛教徒中,像周志敏一樣供奉有舍利子的,人數無確切的統計。即使查訪清楚,根據舍利子增減之說,查得的數字也必不正確。
作家謝冰瑩將一位法師送給她的六粒舍利子,供奉在舍利塔內,朝夕焚香膜拜,大約過了三個月,赫然發現舍利子變成一大堆。
已故黨國元老居正的例子也為佛教徒津津樂道。他生前擁有七顆舍利子;他的夫人在他過世時取出兩顆放在他嘴裡,連同棺木下葬。回家後赫然發現塔裡仍有七顆舍利子。
許多人對舍利子的「增生現象」莫名所以,醫學在這方面也提不出合理解釋;這似乎是佛教徒的信念,他們認為唸佛誠則舍利子會增多,否則會減少以為警惕。譬如祥雲法師就說:「我供養的兩顆舍利子,這些年來,沒有變多,可見在修行上沒有退步,也沒進步。」
如此說來,能否請得舍利子供奉還得看供奉者有無誠心與佛緣。按照佛家說法,舍利子畢竟是碩德高僧一生修行凝煉而成的結晶,豈可落入宵小之手。至於怎樣才算有誠心與佛緣,佛教界並沒有具體而統一的說法。
舶來、土產皆相宜
有一個傳說卻頗堪對舍利子有興趣的人玩味。台北市民周清雲經營一家煤氣行,茹素拜佛廿多載。當國內某地籌建新廟向他募捐時,他因為財力有限,就捐出舍利子一百顆。新廟籌備處於是靠這些舍利子,向信徒募捐到不少基金。據說當時拿到一粒舍利子的信徒就「布施」一萬元。
周清雲的舍利子是三次到國外朝聖時請回來的。他偶然從書上得知尼泊爾佛教聖地「垂蔭蕪坡」山上的五佛塔內,供奉有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子。
相傳佛陀火化所得的舍利子,由八個國王平分並造塔供奉。尼泊爾的舍利子就是當年的八王之一——迦維羅衛國王分到的。
這類來自尼泊爾的佛陀真身舍利幾乎一個模樣:白色圓球型,大小如黃豆。國內佛教徒曾多次自行組團朝聖,其中不乏拜求舍利子的;卻不是人人如願以償。周清雲三次都成功。問他是不是自信比別人虔誠,他說:「多添香油錢可以結緣。」
國內的例子,除了這次的廣欽法師,前有章嘉活佛,後有引起爭論的心榮法師,身後都留下舍利子。默默修行,不喜宣揚,以致未列入正式紀錄的也有。
為往生?為三寶?
隨著舍利子的流佈日廣,佛教徒對它的認知也有歧異。
周清雲對舍利子頗有研究。他不僅三次長途跋涉親往取「子」,更蒐集一切有關舍利子的佛典記載。譬如「恭敬禮拜舍利殊功德」一文,就是供奉舍利者綜合數篇經文的念咒。文中說:「及我(佛)滅後,供養舍利者,所得福德不可思議。」周清雲深深相信,供奉舍利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
他還有一般佛教徒罕有的經驗,譬如說吃舍利子,他認為就是拜此之賜,所以雖然罹患胃潰瘍,卻不曾發作。吃舍利子?所本為何?周清雲為瞭解釋這個問題,又翻出一本書來並表示密宗的金剛上師西康諾那呼圖克圖曾說:「吃下(舍利)後,舍利不下腸胃即上升頂門。吃舍利之人,罪業日見減少,善功日見增高。」
周清雲藉著舍利子還做了國民外交。韓國一位法師輾轉得知周清雲藏有佛陀真身舍利,曾兩次來函索取捨利子,他都慷慨應允,並藉此魚雁往返。
比起「往生派」周清雲的多采多姿,周志敏雖也吃過舍利子,供奉舍利子的動機卻不同。她說:「供奉了舍利,才覺得恭敬佛、法、僧三寶齊全。」
這是由於竺摩法師曾表示:「舍利是三寶之一。佛滅度後,則以佛像及舍利為住持佛寶,三藏經典為住持法寶,剃髮染衣出家比丘為住持僧寶。有此三寶在世,使佛法住持不失,所以叫做住持三寶。」
迷信或磨洗心靈?
王正芬是一家佛教雜誌的編輯。她表示,就像有人認為四處燒香拜佛重要,有人則否。對舍利子的看法也是這樣。她認為基本上心即是道場,修行應不假外求。
縱然對舍利子的看法不同,它在台灣似乎較他處更受重視。王正芬指出,她經常接觸南洋的佛教雜誌,上面對舍利子事件的報導不及台灣同性質雜誌的頻繁。
去年甫在台北市民生東路成立的祇園精舍,香火頗盛。該精舍吸引信徒的就是傳說中會大量增生的舍利子。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宋光宇在七十四年的「漢學研究」中指出,台灣民間信仰中具有一種功利思想。碰到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一些超自然的方法,譬如易經卜卦、姓名筆劃、陽宅風水等就會被一些公司行號用來挽救面臨破敗的經濟。
這種功利思想是否也可以用來解釋以上有關舍利子的兩種動機呢?
作家林清玄的一段話也許可以給我們一個答案。他在「紫色菩提」一書中寫道:「浩如瀚海的佛教經典,其實在講心靈的種種塵垢和種種磨洗的方法;磨洗不能只有方法,也要工具。現在寺院堛漲罋部B舍利子、鐘鼓魚磬、香花幢幢,無知的人目為是迷信東西,卻正是磨洗心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