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劉興欽」三個字,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漫畫專家。從「阿三哥」、「大嬸婆」、「機器人」、「小聰明」等風靡海內外的詼諧漫畫起,一直到發明上百種專利事物,成為國人中擁有最多發明專利的個人,劉興欽有著我們扳著手指也數不完的卓然成就。最讓人稱羨的是,在一片日本漫畫大軍壓境下,劉興欽反應早年社會生活百態,充滿歲月痕跡的漫畫,依然活躍在台灣、甚至大陸的書市,不受時光流轉而褪色。
今年三月,以劉興欽的母親為藍本的漫畫人物「大嬸婆」和他自己「阿三哥」,都將成為新竹橫山鄉內灣的指標人物,帶著一輛又一輛的返鄉、觀光車潮前往他的故鄉,也讓人們再度回到那單純快樂的年代,和阿三哥一塊兒動腦筋……
劉興欽,一九三四年生,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人,至今仍保有客家人純樸、勤奮的個性。劉興欽說,回憶起他這一生最值得回味的時光,就是「阿欽」漫畫中所畫出的、他生活最艱困的小時候,每天背著妹妹、牽著牛,走好幾里路上學的時光。那段窮苦的日子,像刻鋼版似的,永遠深印在他心中。
劉興欽回憶當年的情景說,「台灣剛光復那年最苦。」那兩年鬧旱災,沒有米只能吃蕨類,這些困境在他的《小村故事》中描述得生動感人。而《阿欽的故事》也讓無數漫畫迷流下感動的淚水。
劉興欽在十年內拿到一百四十多種發明的專利權,這些是他部份的成績。
點子王
「裡面都是講我和放牛校長的故事,」劉興欽對小學校長蔡苑清非常敬佩,「校長為了讓我們好好讀書,還幫我們放牛,所以被大家稱為『放牛校長』。」碰到農忙的時候,校長還帶著他的太太和兩個女兒幫他採茶,一採就是一天,沒有任何酬勞。
劉興欽自小聰明過人,點子特別多。《阿欽的故事》裡有很多校長請阿欽想辦法解決棘手問題的故事,像是緊鄰的兩家天旱爭水,阿欽設計了構造簡單的分水器……等等,校長因此也特別器重他,幫他解決家庭困境,而被關懷的榮譽感則成為劉興欽日後成就的原動力。
許多人都對劉興欽的漫畫留下深刻的記憶,讀者有很深的參與感,而父母再給下一代看時,也彷彿在看台灣的歷史。像《阿三哥與大嬸婆遊台北》,可以看到當年的後火車站,旁邊還有一整排的職業介紹所,「如果你穿西裝經過那裡,馬上會有一群人蜂擁而上,問你要不要請人,」這部漫畫也是劉興欽最喜歡的漫畫,「因為阿三哥就是我,大嬸婆就是我媽媽,裡面都是我們母子間好笑的對話。」《阿三哥與大嬸婆遊台北》到底有多風光?說起來,這幾年風行一時的《機器貓小叮噹》、《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可能都還比不上。
老讀者薛少奇說,記得小時候一拿到報紙,第一個就看劉興欽的漫畫,常常笑得東倒西歪,到現在還記得阿三哥叫大嬸婆吃東西給人家看,後來被搥的故事。
《阿三哥與大嬸婆遊台北》是台灣日報創刊時,特別為劉興欽開闢的專欄,推出後為報社帶來可觀的銷路。後來台灣日報還特別發了一張記者證給劉興欽,讓他到各處參觀、寫生。一時間,台灣的名勝古蹟都成為漫畫的背景,劉興欽得意地說,「老天爺大概見我每天忙在家裡畫畫,很少出去閒逛,特別開恩讓我出去玩玩。」
劉興欽初中畢業後考上台北師範專科學校藝術科。他說,考師範學校並不是為了前途,而是為了吃免費飯,又有地方住,「我這個人一向沒遠大的志願,別的小朋友長大要當總統、當醫生、當科學家,我想都不敢想。讀完初中,我想繼績升學,否則就要幫人殺豬,我很害怕,就跟父母要求想去讀書。爸爸說你可以去讀書,但是不能向家裡拿錢,我想不能向家裡拿錢,要吃、要住,怎麼辦?只能讀免費的師範學校。」
橫山鄉把劉興欽的「阿三哥」和「大嬸婆」漫畫人物做為導覽當地的指標,吸引大家到橫山一遊。
無心插柳柳成蔭
劉興欽後來會走上漫畫這條路,和他在師範就讀很有關係。父親曾警告他:如果功課不好留級的話,就要叫他回去做工。他擔心會被抓回去,蹲在烈日下,無休無止的工作,於是發憤讀書;別人一學期只繳二十張素描,他卻繳了一百多張。
劉興欽的同班同學,日後也成為漫畫家的徐麒麟說,當年他是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北師專藝術科,劉興欽卻是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徐麒麟並透露一段鮮為人知的小插曲:當年校方規定中午要睡午覺,但是劉興欽從來不睡,一個人到美術教室畫素描,天天如此,因此素描成績特別好。學期末老師還自掏腰包,買了一份禮物送給他,並說教學多年,第一次碰到這麼用功的學生,真是令人疼愛。在徐麒麟的記憶中,劉興欽是一位做事認真、不怕吃苦的人,決定要做的事,決不半途而廢。
從小到大,劉興欽從未打算成為漫畫家,他的第一本漫畫《尋仙記》,創作於一九五五年,劉興欽想起創作這部漫畫的動機,自己都覺得好笑。
原來當時整個社會很流行「小人書」,這些巴掌大的漫畫書裡面畫的盡是一些武俠練功、神仙鬼怪的故事。許多小孩看得入了迷,甚至離家出走,到山上找故事書中的世外高人傳授他們武功及成仙的方法。
後來教育局下令要老師注意,不要讓小朋友看連環漫畫。注意此事很久的劉興欽,當時正在永樂國小任教。他發現,父母及老師叫小朋友讀書,小朋友都不見得聽,卻捨得把口袋的零用錢拿去租連環漫畫,可見漫畫的確有吸引力。所以當校長要他想個辦法,防止小朋友看不良漫畫時,劉興欽想,既然小朋友這麼喜歡看漫畫,就來個「以毒攻毒」。於是他畫了一本叫人不要看神怪小人書的連環漫畫《尋仙記》。
想不到這本漫畫一出來便大為暢銷。一九五五年,他的薪水一個月是三百八十塊,書商給了他二千塊。當時書很少,書一暢銷,名聲就傳出去,結果許多漫畫出版社都來找劉興欽。一夜之間,劉興欽從一個沒沒無聞的小學老師,一下子變成大家追逐的漫畫家。劉興欽一看漫畫可以改善家計,便開始畫漫畫。這些過程他後來也都畫入《阿欽的故事》裡。
後來有漫畫家告訴他,說他的生活太呆板,沒有變化,創作不出什麼好題材,最好去咖啡廳、舞廳、酒家逛逛,找一些靈感。坦承自己是鄉下土包子的劉興欽說,他從不敢去那些「黑矇矇」的地方,也不想去。
他想,漫畫要吸引人注意,的確要有自己的特色,「我的特色是什麼呢?」劉興欽靈機一動,就把自己最憨、最土的一面,勾勒出「阿三哥」這號人物;接著他又把母親的特色,創造出另一個漫畫人物「大嬸婆」。
劉興欽說,她的母親天生一副大嗓門,九十三歲爬樓梯,速度之穩健不輸給年輕人;九十五歲唱起山歌聲若洪鐘,還得過冠軍。劉母個性直爽,她最看不慣遊手好閒、好吃懶做的人,碰到有流氓作風、又無正義感的人,會破口大罵,從不虛與委蛇。
這兩名個性鮮明,有料有笑的人物一出場,果然吸引眾人的雙眼,大街小巷到處可見二人的宣傳海報。劉興欽天天被人追著畫漫畫,每天夜以繼日地畫,還填不滿出版社的需求,恨不得再生兩隻手幫忙。
劉興欽的漫畫也因此獨樹一格,因為他畫的正是他自己和周邊的人,生命的每一個階段,充滿歡笑的小故事,只有最初的《尋仙記》和後來的《機器人》,是把生活加上幻想色彩而成。想不到的是,「機器人」這個小朋友最喜歡的小幫手,卻讓劉興欽意外走上發明家的道路。
「吹牛大王」?
民國六十年初,劉興欽應廠商之邀,畫了轟動一時的「機器人」。結果有個小讀者對他說:「你很會吹牛!世界上哪有機器人,除非你做一個證明給大家看。」劉興欽為了不讓小朋友瞧扁了,就此一頭栽進發明世界,而他第一個發明也正是「機器人自學機」,答對鼓掌,答錯搖頭。
當時還沒有電腦,這項發明算是相當新奇了。結果有一個美國玩具商,向他租了兩年專利,每個月付給他好幾萬元。單是這個教育玩具,在二十多年前,就為劉興欽賺進六百萬元。從那時起,劉興欽專心從事發明,到民國六十七年,他一共得到一百三十八種專利。
他的發明包羅萬象,包括現在家家戶戶使用的冷熱自來水龍頭、自動鉛筆、多頭洗衣夾等,但最多的、也為他帶來最大財富的,則是像機器人一樣的教育玩具,其中包括讓小朋友選顏色、形狀、動物等的「智慧珠」,以及紙上學開車的「小司機」等等。
近十年的發明過程,像是如何找靈感、找目標、找合作夥伴、家人的支持,甚至有時受騙上當遭受挫折等等,劉興欽都用漫畫紀錄下來,這便是他最後一套漫畫集《發明趣譚》。畫完之後,劉興欽覺得,總算對自己、對社會有所交待,他也就此封筆停手,想再找一些新點子來「玩」。
很多人都問劉興欽怎麼會那麼聰明,發明這麼多東西?劉興欽表示,其實他只是從小在艱困的環境裡養成動腦筋的習慣,「窮則變,變則通」。比方說,他曾發明電子音樂鞋,但是他本人對電子一竅不通,「我先把圖畫出來,然後把別人教我的功能加進去,再請人做出來,一試再試,就完成電子音樂鞋了。」他還透露一點,全世界的發明家當中,以畫家出身的最多。劉興欽認為,畫出精確的草圖,發明就成功了一半。
目前定居美國的劉興欽,每半年回來一次,把在美國研究的心得,回國傳授給幼教老師。劉興欽常說,他這一生最感遺憾的事,就是未在老校長過世前,為他畫一幅素描像。他對家鄉也有一分難捨的情感,儘管去國多年,對家鄉依然念念不忘,只要故鄉需要他,劉興欽一定全力以赴。
劉興欽有三女一男,多在美國,這是劉興欽夫婦與孫子及在台的三女兒劉威琪(右一)、女婿合影。
重回內灣
去年五月,新竹縣橫山鄉計劃推動「內灣村形象商圈」,有意借重劉興欽幽默、風趣的漫畫人物造型,做為當地旅遊的廣告看板、文宣及精神指標,吸引大家到橫山一遊。劉興欽得知,一口答應,無條件的將自己創造的「阿三哥」、「大嬸婆」供家鄉使用。他還為此還專程回國兩次,與有關人員討論細節。目前所有工作已進入完工階段,預計今年三月可對外開放。
橫山鄉文史工作者彭瑞雲表示,橫山鄉值得參觀的風景區不少,但人文氣息比較單薄。劉興欽是橫山鄉土生土長,人人皆知的漫畫家,鄉民們都以他為榮。如果能夠借重劉興欽廣受歡迎的漫畫人物做宣傳,可讓內灣形象商圈更具有地方色彩。
雖然已不再畫漫畫,研究發明也告一段落。但是,劉興欽並未閒著,前幾年他迷上水墨畫,一切從頭開始學習。別人說,這個時候再來學水墨畫,太晚了。劉興欽毫不在意,他以陸游寫的「六十余年妄學詩,工夫深處獨心知,夜來一笑寒燈下,始是金丹換骨時」,形容此時無論畫什麼都是漸入佳境。
從事水墨寫生,劉興欽畫的不是現在居住美國豪宅前的湖光山色美景,而是兒時記憶中的鄉間生活,「碾稻穀」、「製簑衣」、「滾木材」等等。他說,這些都是珍貴的台灣史料,然而,他那一輩學畫的人通常家境較好,很少做過鄉村農家的工作;而一般農人、工匠又不會畫畫。只有他得天獨厚,生在那個窮苦時代的莊稼人家庭,老天爺又賜給他繪畫的天份,他當然不能辜負上天的恩賜,一定要把它畫下來,讓台灣後代子孫能瞭解,先人是如何胼手胝足地過日子,而這些繪畫集合成冊後,就是一部活靈活現的台灣早期農村社會史。
也由於這樣的抱負與使命感,使得現在已近七十高齡的劉興欽依舊身強力壯、神采奕奕。他說,曾有一陣子,他在所謂的「功成名就」、「家財萬貫」的福境中,一心只想死,覺得人生已經走到盡頭,沒有什麼可做的,每天當米蟲,了無生趣,反而不如兒時穿著打了二十幾個補釘的衣服、用花汁、樹脂、木炭畫畫幸福快樂。
幸虧,在美國習醫、篤信基督的大女兒傳給他福音,前年他在夏威夷湛藍的海水中受洗成為基督徒,心靈找到了歸宿;現在又開始畫兒時農村的萬象,生活也再度有了目標。
劉興欽表示,在人生旅途的沙灘上,他不要有與別人相同的足跡,也不要有與自己完全相同的腳印。海水沖走了沙灘上的足跡,一切可以歸零,從新開始,他不在乎從頭學起,只在乎內心想學就好。
或許是這種豁達的人生觀、不斷追求服務人群的心志,讓充滿了幽默感與創意的劉興欽,始終像我們記憶中頭髮尾巴翹起、憨厚而聰穎的「阿欽」,永遠帶給世界無盡的歡笑。
劉興欽回到現在已遭廢棄的母校大山國小留影,這裡有著他一生最快樂的時光。這所偏僻的小學培養了這麼一位家喻戶曉的大人物,放牛校長功不可沒。
內灣有許多觀光景點,這是當地有名的油羅溪。
「機器人自學機」是劉興欽的第一項發明,三十年前就為他賺了第一個百萬。
劉興欽(右一)在夏威夷的海灘受洗成為基督徒,海天一色彷彿身在天堂。(劉興欽提供)
讀小學時,劉興欽經常逃學躲到山洞遊玩,這是他的天堂。可惜「天堂」後來被改建為廟宇,他很遺憾之前沒有把「天堂」買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