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多元族群

都市不是牠的家?

都市不是牠的家?

文‧張靜茹

1990 5月

患了出血性腸炎的小狗接受治療。照顧馴化的寵物都問題不斷,更何況是養野生動物?(黃麗梨攝)(黃麗梨攝)

雖然飼養動物帶來許多問題,但是不是除了狗、貓和兔子這樣的「家畜」外,野生動物都養不得呢?國內動物學者與生態保育人士,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師大生物系教授呂光洋以為,即使像狗這種被人類豢養歷史最久,最「好養」的動物,國人的責任感都令人質疑。大街小巷充斥被丟棄的癩痢狗——「我們還有什麼資格養可能造成更多問題的野生動物?」他因此極力反對。

野鳥學會台北分會理事長陳葉旺則表示,養動物本身很難說好不好、對不對;而應看時代與環境的背景,決定該採取的「分寸」。今天自然環境被嚴重破壞,並危及到人類本身,我們只有儘量把自己的行為,對自然界造成的破壞減到最低程度,因此「應有限度地養野生動物」。

台大動物系副教授李玲玲和一些保育人士就都認為,若真的喜歡動物,就不應該一定要挑選所謂的特稀有品種。他們建議養狗和貓這些離開人類無法獨立生存的動物,如此也可避免飼養野生動物的麻煩。

中國人養珍奇異獸是有長久歷史的。古代帝王還有專用的苑囿,不僅為賞玩,也為打獵。

但「此一時,彼一時」,過去野生動物可以供人類奢侈的利用,今天全世界大部分地區的野生動物已變成「弱勢團體」,人類對大自然的態度自然也應有所調整。

近來動物園的設計也被要求儘量維持動物野生環境的面貌,圖攝於巴黎。(張良綱攝)(張良綱攝)

動物生命應受到尊重

如今即使具有「教育意義」的動物園,也常因為動物生活空間和設計不佳而受到批評。國外做為科學實驗的動物,不管野獸、家畜或寵物,也都有非常嚴格的法令管制。

西方不少保育人士更開始推展高層次的生態保育觀;對動物,他們提倡動物也有生存權、動物的生命應受到尊重、任何利用動物的行為都要考量「動物福祉」、把動物養在籠中是不人道的種種說法,來抵制人們不合理地對待動物。

但人類依賴與利用動物的歷史很長,和動物的關係密不可分,層次過高的生態保育觀念在許多地方都還不易被接受。加上目前的生態保育觀是「保育是為了使人類能長久利用」,而把動物當寵物也是利用動物的方式之一。因此,只要有合理的法令規範,並不是絕對不准養野生動物,仍是目前被比較多人接受的想法。

國內寵物店可以見到不少被法令列為禁止交易的鳥類。(黃麗梨攝)(黃麗梨攝)

立機關、清戶口

現在國際上對野生動物的保護,訂有「華盛頓公約」。它考量世界上現存野生動物的數量和生存環境,把需要保育的動物一一列出。並分成幾類做規範,如第一類根本不准交易,第二類只有學術單位或動物園可購買……,列在公約中的動物幾乎都不准進行私人交易,但這份名單會隨著動物數量的變動加以調整。

不列在此名單上的動物,則由各國自行管理。一些比較重視生態保育的國家,也都有法令列出他們認為不准捕捉、交易的動物。但通常會把經「人工繁殖、飼養」的野生動物排除在外。

在美國,許多動物雖未被列在保育類,但想要養某些動物的人,卻有像養狗一樣的一套管理制度須遵循。比方立機關,然後把每隻動物都列入登記,飼主想交易、繁殖都須報備。

如此政府可以知道這些動物的增減情形,萬一有某些疾病流行,也可追蹤和提供疫苗、醫療,便於管理。

虐待動物要坐牢!

美、英與歐洲一些國家對飼養者也有嚴格限制。以養鷹為例,除了規定只能養野外族群繁衍還很穩定、無瀕臨絕種之虞的種類外,美國法令還限定必須年滿十四歲以上,且先要通過有關動物生態、飼養、法律常識的考試,才能申請養鷹。

他們並將養鷹人分三等級。首先是兩年的實習生,然後是普通級與指導級。初級生必須有最高級的人指導;即使成為養鷹高手,最多也只能養三隻。

此外,不准拿放鷹做賭博;若要繁殖小鷹,也有處理方法,而養鷹的環境、方式也都有細則,譬如籠子的大小,綁鷹的繩具材質,每天關在籠中不能超過多久……,儘量把規則訂到使動物不致被虐待。

寵物店也要管理

政府並鼓勵養同一種動物的人組成協會,大家相互監督。「會內規定往往比會外規定嚴格」,因為有朋友養鷹,而對國外養鷹做過了解的陳輝勝指著美國養鷹協會出版的刊物說,若有人不遵守規定被發現,除個人名譽大壞、被剔除會員資格,可能還要受法律的懲罰。

台大動物系研究生吳海音,也提到國外的情形可資借鏡。美國密西根州有專門賣蜥蜴的商店,提供各種法令允許交易的蜥蜴。寵物店本身也受到規範,比方獸欄多大、店內空氣流通情況……。

先進國家已朝「有人養的動物,就想法要發展一套管理方法出來」的方向走。國內的寵物店則根本沒有管理,而動物商也只管把動物推銷出去,之後就沒有任何責任了。

合理的利用

「但國外能這樣做,是有前提的」,獸醫祈偉廉表示,他們花許多時間了解自己的動物在野外生長的情形。

比方有專門的野生動物研究單位,對野外族群調查,精確估算數量。那些目前不擔心絕種的動物,有人想養,則不需太嚴格限制。研究單位還隨時做追蹤調查,萬一發現某種動物族群量有減少跡象,就及時規定不能再捕捉。

「若能知道自己有些什麼東西,並定出完備法令,別說養,要打獵也沒問題」,祈偉廉說,英國某一地方在對自己區內每個山頭鹿的生長情形大致了解後,就規定在合理範圍內,一個冬天可以打幾隻;年齡太小、鹿角叉數不夠的不能打;而每個打獵者最多只能打幾隻,並須繳費做為此山頭鹿群保育的費用。

打到之後,還必須送警察局登記,若民間養鹿單位要索取鹿的器官做研究,不得拒絕。因為他們可據此研究野外數量的變化、是否有疾病傳染,並作為下一年度可被獵捕數量的參考。

國內去年已通過「野生動物保育法」,詳細列出不得買賣的動物,並規定現在養有保育類的動物都必須登記,和不得以藥品、器物或暴力騷擾、虐待野生動物。並將設立野生動物研究所,專門對國內野生動物的族群、疾病、生態習性等等進行研究……。對我們的野生動物可說是喜事一樁。

需要貨真價實的動物研究所!

但目前手上擁有保育類動物,向主管機關登記的人數「大概只佔百分之一」,祈偉廉估計後解釋,因為許多人擁有的動物來源不明,大家都怕登記了會被處罰或沒收。「登記其實只為便於管理」,農委會保育科技士陳超仁表示,法令既往不究,唯有大家確實登記,才能杜絕走私和違法獵捕,野生動物的管理才能真正上軌道。

另外,由於許多人不諳野生動物研究所成立的意義,而把它當成「家畜研究所」,農委會畜牧處爭相把牛、豬、雞、鴨等家禽家畜列入其中做研究,使許多動物學者「頗為無奈」……。

看來,國人想要有一套合理的野生動物飼養辦法,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圖片說明〕

P.90

患了出血性腸炎的小狗接受治療。照顧馴化的寵物都問題不斷,更何況是養野生動物?(黃麗梨攝)

P.91

近來動物園的設計也被要求儘量維持動物野生環境的面貌,圖攝於巴黎。(張良綱攝)

P.92

國內寵物店可以見到不少被法令列為禁止交易的鳥類。(黃麗梨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