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原住民部落流傳一則冷笑話:一名年輕役男體檢時抱怨眼睛近視、看不見;區公所役政人員上下打量後,回答他:「把你排到金馬最前線,鐵定讓你看得一清二楚!」
這則笑話的背後隱藏一個事實:以軍隊的標準來看,好男要當兵,好鐵要打釘,體格魁梧、身手矯健的原住民,哪有不去從軍的道理?
今年9月,國軍實施新政府上任後首度漢光演習實兵操演,雖然參加演訓的國軍官兵清一色身著迷彩軍裝,但在高難度的單兵實戰演練中,依稀可見幾個強健的體格,俐落地做出戰鬥動作。他們普遍輪廓深邃、膚色黝黑,讓人一眼認出,他們就是國軍部隊裡的原住民弟兄。
表1:原住民就讀「軍校」情形
年度 | 全體學生數 | 原住民學生數(佔全體比例) |
2003 | 16,184 | 390(2.41%) |
2004 | 8,130 | 119(1.46%) |
2005 | 6,936 | 231(3.33%) |
2006 | 5,216 | 165(3.16%) |
2007 | 6,121 | 194(3.17%) |
原住民從小在山上長大,熟悉山況,故其山地作戰能力無人能敵。圖為軍中原住民大本營之一的陸軍航特部,其隊員在山區實施偽裝奇襲訓練。(軍聞社提供)右圖為全副武裝的海軍陸戰隊。
看見原住民
這些原民弟兄們,沒有軍教片《報告班長》裡,那位原住民阿兵哥演員滿口「的啦!」的口頭禪,也沒有網路流傳的原住民當兵歌曲〈軍中的生活〉所描寫的:「只有香菸、檳榔和小米酒,才是我的好朋友……」。
在強調「紀律」與「軍令如山」的軍隊裡,原住民弟兄的體格與身手備受推崇,甚至被「神聖化」為特種部隊的第一人選,但社會上有多少人,正視過他們在軍中的存在?
根據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統計,全國2,300萬人口中,原住民約佔45萬人,亦即每千人裡有19位原住民。而自1994年實施「軍隊國家化」後,國軍人事不再區分族群與省籍,因此目前無法確切統計原民子弟從軍的人數。但國防部粗估,現役國軍27萬8,000人之中,原住民約有7,800人,也就是說,平均每千名軍人裡,有28人是原住民,此數字明顯高於原住民人口對全國總人口的佔比。
而根據原民會自2003年開始進行的原住民就讀軍校人數統計(表1),近3年來(2005-2007),軍校原住民對全體學生的佔比均超過3%,亦即每千位軍校生之中,有30位是原住民。
這些數據顯示,在以漢人為主體的中華民國國軍結構裡,原住民朋友的存在不容被忽視。
表2:原住民報考軍校加分優待
報考軍校類別 | 報考資格 | 加分優待 |
中正預校 | 國中畢業 | 增加基本學力測驗原始總分15% |
陸海空官校、國防醫學院、國防大學 | 高中畢業或同等學歷 | 增加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原始級分3.75% |
表3:原住民就讀「非軍校」情形
年度 | 原住民學生數 | ||
高中職 | 專科大學 | 研究所 | |
2003 | 13,073 | 11,428 | 246 |
2004 | 14,349 | 12,482 | 319 |
2005 | 15,273 | 13,175 | 425 |
2006 | 16,459 | 13,753 | 494 |
2007 | 18,123 | 15,750 | 585 |
天降雄兵!陸軍空降部隊裡,常見原住民弟兄從空中矯捷垂降的身影。
原住民從軍為家計
在目前徵兵制度下,雖有不少役齡青年想逃避兵役,但對多數原住民來說,當兵,尤其是當職業軍人,不但每月有固定薪水可領,服役滿20年以上,還可終身享有退休福利。相較於留在部落被譏為「沒出息」,或是離鄉背井到都市打零工,「從軍」確實是不錯的職業選擇。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所長蔣斌表示,早期部落青年只有兩條出路,若非到都市做粗工、出賣勞力,即是當護士、老師或職業軍人。後三者,尤其是從軍,被認為是原住民打入漢人白領階級的主要管道。
除了優異的體能條件之外,原住民的心理素質也被認為適合當職業軍人。「在部落傳統下,原住民心思單純,服從性高,很能符合軍隊『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要求。」本身是阿美族的中研院民族所助研究員周惠民,如此形容原住民的忠誠。
在去年剛退役的排灣族陸軍少將曹明生規劃下,陸軍成立了以原住民為主力的特戰部隊。雖然國防部看重原住民的戰力,但近年國軍陸續實施「精實」、「精進」等裁編方案,部隊逐年「瘦身」,因此許多原住民擔心,從軍不再是可以「吃一輩子」的鐵飯碗。
原住民從小在山上長大,熟悉山況,故其山地作戰能力無人能敵。圖為軍中原住民大本營之一的陸軍航特部,其隊員在山區實施偽裝奇襲訓練。(軍聞社提供)右圖為全副武裝的海軍陸戰隊。
國軍精實,原民卻步?
國軍從1997年開始實施精實案,在制度面上,多少限縮了原住民從軍的管道。
精實案啟動後,國軍人數從該年的45萬大軍,一路縮編至目前的27萬人。而新政府今年5月上任後,國防部長陳肇敏在立法院答詢時明確表示,精實案最終將朝20萬人的規模邁進。
關於國軍員額大幅縮編,曹明生以過來人的經驗指出,國軍精實後,三軍部隊的素質與軍校招生的門檻也隨之提高,去年軍校錄取率僅約37%,遠低於大學近100%的錄取率,而原住民報考軍校雖有加分優待(見表2),但要通過入學門檻,難度確實增加;目前原住民軍校生的佔比雖未下降,但人數較國軍精實前已大幅減少。
國軍裁員、軍校窄門難進,軍中職缺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原住民是否還能把改變人生社經地位的希望,寄託於從軍?
台灣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理事長、高雄縣蚵寮國中教師瑪達拉.達努巴克長期觀察發現,近年不少部落學生對志願從軍充滿疑慮,擔心即使進入部隊,未來恐怕也將遭致被「裁員」(強制退伍)的下場。又因各類升學考試的錄取率不斷攀升,因此即使家境艱困,原住民學生國、高中畢業後,也較不傾向進軍校,而會選擇其他升學管道。(見表3)
「目前正在服役的原住民,也會擔心自己缺乏電腦資訊、外語等專業,遲早會被部隊淘汰,所以服役期滿後,他們寧願自動退伍,早點出來創業,以免未來中年轉業困難,」達努巴克詳述周遭從軍原住民朋友的心聲。
按國防部規定,軍、士官服役滿20年者可享終身俸,但根據「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國軍服役年齡與年數都有所限制,並非人人都能在軍中待滿20年,在此之前退伍者,只能領回退伍金(軍人退職金)。舉例來說,自任官之日起,上尉服役滿15年卻無法晉升少校者,也只能接受「強制退伍」的命運,最多可領回將近180萬元的退伍金;上士年滿50歲卻無法晉升士官長而退伍者,最多約可領回74萬元。
達努巴克的姪兒便是自動提前退伍的例子。他5年前自屏東內埔農工畢業後,簽下3年短期的指職士官,部隊當時頻放風聲要把體能較好的人調到外島,他不願離家太遠而被留在台灣,但因不具專長而被派至伙房當班長,服役滿3年後又不願轉服常備士官,只好黯然退伍。
升遷聲聲慢,原民失信心
原住民在軍中升遷不易,更是他們逐漸淡出部隊的主因。
截至目前為止,軍方只有晉升過4位原住民將軍,排灣族的曹明生是第二位,軍旅生涯經歷30年後,去年退伍(見後文「祖靈庇佑的將軍」)。他指出,不論軍種為何,原住民能夠升至「中校」就已是了不起的成就;中校以上,則寥寥無幾。
(上、下)海軍陸戰隊是國軍精銳部隊,成員極高比例是原住民。圖為參訓原住民弟兄忍痛咬牙爬過滿地尖石的「天堂路」,通過後才正式成為爆破蛙人部隊一員。
原民從軍,機會?命運?
原住民不善於經營軍中人脈,也是他們總與升遷機會擦身而過的原因。眾所周知,原住民個性海派隨和,容易與人打成一片,但卻拙於就特定人士經營人際關係;若再因安於現狀而缺乏強烈的成就動機,他們很可能成為軍方人事派系運作裡,成全他人升官的墊腳石。
原住民弱勢的社經地位,逼使他們傾向選擇投入軍旅,但軍中升遷不易,又迫使他們提前退役。難道這是原住民從軍的宿命?
中研院民族所副所長蔣斌表示,現行環境下,對陷入經濟困境的原住民來說,從軍仍是一條可行的活路,但若要讓他們在軍中安身立命,必須落實「用人唯才」的升遷與培訓制度,不應任憑傑出的原住民在軍中孤軍奮戰而終告流失。
對此,排灣族將軍曹明生建議,國軍人員進修名額有限,身為部隊主官、主管,其原住民下屬有校級以上軍官者,都應「全額」報請培訓,以確保有意願者可以獲得參訓機會。「唯有一網打盡,優秀、但卻無人脈或不喜強出頭的原住民,才能出線獲拔擢。」
從原住民族群發展的角度來看,從軍,給了原住民在社經階層結構裡「向上流動」的機會,但這絕非原住民「唯一」的人生選擇。蔣斌提醒,社會各界切勿因原住民朋友的某些特質,就刻板地認為他們的前途,非當兵、做粗工,或走體育及演藝之路不可;對從軍的原住民,也不應將其侷限於蛙人、特勤部隊等最「操」的單位。
「沒有一個人是『先天』適合勞動的,」蔣斌說。同理,也沒任何人先天便適合從軍。經濟弱勢的原住民選擇軍旅,軍方應提供他們更多元、公平、開放的機會,才能創造國軍與原住民之間的雙贏。
前無橋、後無路,但原住民特戰勇士仍能架起三索吊橋,列隊過河前進。
(上、下)海軍陸戰隊是國軍精銳部隊,成員極高比例是原住民。圖為參訓原住民弟兄忍痛咬牙爬過滿地尖石的「天堂路」,通過後才正式成為爆破蛙人部隊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