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立法院在朝野政黨的激烈角力中,三讀通過了以國民黨和親民黨版本為主的公民投票法。法案中除了排除預算、租稅、投資、薪俸及人事事項不得公投外,對於人民是否可以公投修憲、行政機關是否可以主動提出「諮詢性公投」等,均做了若干限制,並明訂人民提案公投時,提案人數需達到總統選舉人數的千分之五,連署人數則需達百分之五,同時設立「公投審議委員會」來審核公投事項。
由於限制重重,這部法案被執政黨稱為「不能公投的公投法」,並尋求以覆議方式解套,但仍在在野陣營席次較多的情況下未能覆議成功。
在此同時,因公投法第十七條明訂,當國家遭受外力威脅,以致國家主權有改變之虞時,總統可以經行政院會決議後,就攸關國家安全事項,交付公民投票,也就是所謂的「防禦性(防衛性)公投」,陳水扁總統於是在十一月三十日宣布,根據情報資料顯示,中共在大陸東南沿海部署了四百九十六枚飛彈,台灣的國家安全已受外力威脅,他將本著總統職權,於二○○四年三月二十日總統大選時辦理公投。這項宣示,不僅在國內引發熱烈討論,也引起國際的高度重視。
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陳總統表示,三二○公投的題目將暫訂為「要求中國立即撤除對台飛彈,並宣示不再對台使用武力」,其內容不涉及統獨爭議,也不會違背西元兩千年就職演說時「四不一沒有」的承諾,而是台灣深化民主、維護和平的一環。在世界許多國家都舉辦過全民公投的情況下,台灣民眾應該享有同樣的權利,不應被強行打壓。
陳總統進一步強調,之所以要舉辦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公民投票,是因為許多國人缺乏危機意識,對來自中國大陸日益嚴重的飛彈威脅毫無警覺,因此有必要藉防衛性公投來鞏固心防,凝聚全民力量。
此外,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不解除,危害到的將不只是台灣一地,更包括亞太區域甚至全球,對此,國際社會不應坐視,應正視中國是世界和平一大威脅的事實,並傾聽台灣二千三百萬民眾「要民主,要和平,反飛彈,反戰爭」的強烈心聲。
雖然陳總統表明公投無涉統獨之爭,但無庸諱言,公投議題已為台美中三方關係投下變數。其後中國總理溫家寶訪美,與美國總統布希會談時,布希總統亦對此一行動可能會「片面改變台灣的現狀」表達憂心;但他同時也明確表示,如果中國對台動武,美國將不會置身事外。
至於國內反應方面,相對於「防衛性公投」,在野黨總統候選人連戰則拋出「兩岸軍備管制會談」,希望兩岸能以談判來代替衝突和對抗。部分政界人士憂心,台美中三方運行多年的「戰略性模糊」,在公投表態下勢必被迫提前攤牌,而中國大陸近年快速崛起,其國際政經勢力已不容小覷,美國若向中共傾斜,對台灣可能產生不利的後果。
針對這些疑慮,十二月中旬,在英國金融時報專訪中,陳總統更進一步解釋,「防衛性公投」非但不會改變台灣現狀,相反的,反倒是捍衛台灣永續發展、主權獨立現狀的必要手段。而中華民國一直是國際自由民主陣營中的重要成員,相信美國也不會為了要改善與中共的關係而犧牲台灣的利益。陳總統希望中共當局立即做出具體的善意回應,否則如果中共仍一味以軍事威脅或飛彈試射進行挑釁,「四不一沒有」的承諾也將不存在。
從公投立法一路演進到「防衛性公投」,台灣所面臨的國內及國際情勢已愈形嚴峻。如何將台灣的聲音傳達到國際上,藉此獲取台海安全、世界和平的許諾,並讓世人再次堅定對民主價值與自由人權的信念,正考驗著相關政治領導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