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飼養,保護生態
柯心平研究所畢業時,正值電玩「甲蟲王者」風潮,全台的昆蟲店在巔峰時期有高達80多家,飼養昆蟲的民眾越來越多,業者從野外捕捉的量也大幅提升。擅長養蟲的柯心平見此現象,決定創業,大規模人工飼養,以降低對生態的傷害。
「業者從野外抓,一天就可以抓100多隻鍬形蟲,但人工繁殖,是抓少數回來繁殖,要養一年幼蟲才會長大。」柯心平說明,雖然這麼做成本較高,但可以掌握昆蟲的生長履歷,確保其品質,也能清楚告訴消費者,這隻蟲的壽命還有多久。
飼養昆蟲時,主要注意事項有溫度、食物新鮮度、容器大小、干擾程度,柯心平生動地說:「甲蟲只要一兩個月換一次食物就好,每天換會嚇死牠,不小心驚動到牠,牠會以為自己要被吃掉了!」而當幼蟲被養得越大,成蟲就會越大。原則看似簡單,但擁有長年的飼養經驗與知識,才能掌握關鍵。
問起柯心平有飼養哪些罕見品種,他思考了一會,難以在「得意之作」中挑選出一個來介紹。「你有看過彩虹鍬形蟲嗎?非常漂亮,牠的外殼會反光,但牠只住在澳洲北部熱帶雨林的小山上,標本也非常稀有,一隻要價台幣五六萬。」後來柯心平幸運地透過一位熟識的日本學者取得合法幼蟲,悉心照料後,培養出大量成蟲。原本是旗艦級的彩虹鍬形蟲,現在變成飼養的入門款。
另外,產地在玻利維亞山區的撒旦大兜蟲,屬於數量稀少的保育種,任何的國際交易行為都受到《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管制,但是柯心平人工飼養的則沒有這個限制,有助於該類研究在國際間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