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不就是大潤發、全聯嗎?
初到台東時,夫妻倆承租民宿經營,卻經歷了慘痛的血淚史,最終只得認賠罷手。「後來朋友帶著我們擺攤做生意,滷味配上椒麻醬,就能賣得很好。」聽說「台東慢食節」人潮很多,也跑去報名,「我們最初只想是擺攤做生意;沒想到慢食節不是報名就可以參加,還有資格審查。」小蒨娓娓道來與慢食的相遇,「主辦團隊會做新店家拜訪,了解你對慢食的想法、食材的來源,說明市集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原則。」
「還問我豆干哪來的?我就說菜市場呀!貢丸呢?不就批發市場嗎?」小蒨眼睛睜得豆大,描述當年她的吃驚。慢食講究要清楚知道食物的來源,只得從頭發想符合主題的菜色。「一開始覺得麻煩,但是(慢食節)人潮真的很多,所以雖然麻煩,他們要求什麼我就做。」
後來搬家到鹿野,遇見了另一群朋友;疫情前,常常一家一菜聚在一起吃飯。「還沒動筷子,他們會問說,今天準備的菜是哪來的?誰種的?」聊到這邊,老孫的聲音又高了幾分貝,「哇!吃個飯壓力山大,我就說不要再去了,菜不就是全聯或大潤發買的嗎?」
但日子久了,慢慢了解,才發現台東的得天獨厚,它是食物的產地,可以直接跟農家採買最新鮮的食材,知道農夫的耕作方式,才發現「原來我們的飲食與土地的連結如此深刻,也讓我們願意多花一點點的成本選擇對土地更友善的種植方式。」小蒨說。
原本擺攤是為了生計,接觸了慢食的夫妻倆,把慢食活成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