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島嶼行旅

神秘、有深度的黑食材

神秘、有深度的黑食材

細說皮蛋

文‧曾蘭淑  圖‧林格立

2024 10月

來台近50年的美裔作家何瑞元曾為文指出,最能代表寶島的食物,說不定「皮蛋」適合登上這個寶座,因為那是外國人怎麼想也想不到,怎麼做也做不出來的。他說:「原本一顆白白淨淨的蛋,偏要將它製成黑黑的、醜醜的皮蛋,妙的是,儘管有著黑、白不同的內容,依然風味猶佳。」

沒有看過或吃過皮蛋的民眾,或許對這顆外觀看似深褐色、半透明的蛋,有些抗拒,尤其切開後,蛋黃部分是墨綠近黑色的凝膠,咬下去的瞬間,蛋白滑溜像果凍,蛋黃濃烈的味道中卻帶著些許硫磺味。

這顆由老外何瑞元所形容「毀譽參半」的食材,所做的皮蛋豆腐、皮蛋瘦肉粥、金銀莧菜等菜餚,卻是台灣民眾餐桌上的日常,坊間還有皮蛋拌麵專賣店,台中「發愣吃麵店」的皮蛋擔擔麵因豐富的味覺層次還入選米其林指南。

台南鴨莊休閒農場場長蘇清發近年推廣皮蛋、鹹蛋DIY等食農課程,讓學生們了解台灣傳統食物的由來。

皮蛋的傳說

說起皮蛋的起源,《台灣光華》團隊造訪養鴨60多年的台南鴨莊休閒農場場長蘇清發,他引述很久以前的古老傳說,相傳一處山上的草寮中,有座用石灰與泥土砌成的野竈,鴨子在佈滿稻草灰的野竈內下了蛋,無意中變成了皮蛋。

皮蛋大多用鴨蛋製作,從小與鴨仔為伍的蘇清發,祖父與父親採游牧式養鴨,在1940~50年代,鴨農趁著一、二期稻作收割後,將鴨群趕入稻田,啄食割稻時掉落的稻穗以及田裡的田螺,鴨農藉此節省飼料成本,鴨子排泄物則可做為稻田的有機肥料,這種方式又叫做「逃冬」(或是「討冬」)。

他記得寒暑假或是假日,總是跟著爸爸從最早割稻的屏東開始,一路往北放牧鴨子,晚上鴨子夜宿埤塘或水池,鴨農則是搭棚露營。他說,鴨子很聰明,每次喊(台語讀音hiàm)鴨子時,只要走過一次,牠們會自動排隊,還會自己回家。

蘇清發從東吳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在木器工廠擔任經理,卻遇到工廠外移泰國,心懷創業夢想的他,以五分地開始飼養1,500隻鴨,想從事鴨蛋加工,自產自銷,卻被同村的人嘲笑:「阮毋免讀大學嘛會曉飼鴨子。」(我們不用讀大學也會養鴨子)只是萬事起頭難,沒有通路,他只得先到各個市場擺攤賣鹹蛋,還打出「路過就送一顆、買十顆也送一顆」的行銷手法。由於蘇清發用新鮮的鴨蛋做鹹蛋與皮蛋,鮮香的名聲口耳相傳,未出攤消費者就等在一旁搶購,讓他二年後就站穩腳跟。

青草茶拌入紅土中,包裹著已熟成的皮蛋二週,即成青草皮蛋。

小朋友親手製作皮蛋。

化學程式與祖傳秘方的啟發

1990~1995年營業高峰期間,台南鴨莊每天加工二萬顆鴨蛋,做成鹹蛋、皮蛋。蘇清發解釋,皮蛋製作的原理是透過包裹或是浸漬稻草灰、蘇打粉、石灰等鹼性物質,使蛋體凝固。土耳其、法國與東南亞國家也有用石灰加水醃漬食物,改變食物的質地與口感的做法。

往年製作皮蛋的業者會添加氧化鉛、硫酸銅等物質緩衝酸鹼值,避免鴨蛋在製程中破裂,因此坊間出現「皮蛋含鉛、有重金屬」等負面訊息。縱使政府對皮蛋有法令規範與抽驗稽查,為了讓消費者安心,蘇清發請他高中好友、東吳化學系畢業的林繁綸協助研發「無鉛皮蛋」。

林繁綸找文獻、請教專家,寫成了CaO+H2O=Ca(OH)2等三個化學程式給他。這些化學程式化為實際做法,經過改良調整後,蘇清發大方公開配方:100公克稻草灰、600公克生石灰、150公克的食用鹼、20公克的鹽,加上150公克烏龍茶混合成泥漿,塗抹在殼上,並靜置至少一個月。因為比例得當,做好的皮蛋蛋黃呈現溏心的膏狀。他叮囑不能用有裂痕的生鴨蛋,像是敲起來有「破、破、破」聲音;「喀、喀、喀」的聲音代表蛋殼完整。

蘇清發還發明「青草皮蛋」,兒子在一旁說這是不傳之秘,蘇清發卻忍不住透露:「我的外祖父是走江湖的『赤跤仙仔』(台語,意指早年未受過醫學訓練而幫人看病的人),他用金合歡、榕樹根、台灣月桃葉、山葡萄、磨盤草煮成的青草茶,清熱消暑。」蘇清發把青草茶拌入紅土中,然後包裹著已熟成的皮蛋二週,即成青草皮蛋。

2007年蘇清發朝休閒農場轉型,度過SARS、禽流感等慘澹經營的時期,因應食農教育的風潮,台南鴨莊每年接待近四萬名師生與遊客,藉由皮蛋、鹹蛋DIY等食農課程,讓小學生們了解台灣傳統食物的由來。

「很多外國遊客來,抱著入鄉隨俗的心態,都可以接受皮蛋。」蘇清發說。皮蛋因為紅土的隔離與石灰的轉化,封住時間,可以保存半年之久,他推薦,用油爆香辣椒、紅蔥頭,最後放入切碎的皮蛋,做成皮蛋辣椒醬十分下飯;或許您也可以試試,吃粥、拌麵、炒菜,加入這顆黑得晶瑩剔透的蛋,讓您的餐食更加津津有味。

 

皮蛋冷盤往日是廟會辦桌、婚宴的一道菜。

皮蛋瘦肉粥是台灣民眾日常的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