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島嶼行旅

土裡的「黑金」

土裡的「黑金」

台灣黑金剛花生

文‧李雨莘  圖‧莊坤儒 

2024 10月

黝黑的黑金剛花生,是上天送給雲林縣元長鄉的禮物。

不論是因為黑色外衣,在國際舞台上成為台灣特色的黑金剛花生,或是尚在發掘階段、等待更多資源投入的台灣松露產業,都是台灣寶島孕育出的珍貴「黑金」。

黑金剛花生 上天送給台灣的禮物

台灣詩人陳金波所著〈落花生〉,寫下「成油且待添盞,作膳猶堪佐酒觴」,將被稱為「長生果」的花生,作為台灣人喜愛的零嘴、榨油點燈的種種日常景象,描繪得栩栩如生。

台灣花生的多樣與豐富,讓人目不暇給。佔最大宗的是淡褐色種皮的「油豆」,使用範圍廣泛,水煮、烘炒、榨油樣樣皆可;此外,還有紅色種皮的紅仁、斑馬紋路的花仁,以及黑到發光的黑金剛花生。

撥開黑金剛花生外殼,映入眼簾的是炭黑與土黃的鮮明對比。

老天贈與元長鄉的禮物

撥開殼紋清晰的花生外殼,三、四顆帶有黝黑種皮的花生仁,與土黃色硬殼形成強烈對比,讓人在品嚐前就對這顆平凡花生留下不平凡印象。

探究黑金剛花生的起源,可謂眾說紛紜。長期致力花生品種研究的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員陳國憲表示,比較可信的說法,是農夫在栽種花仁時發現其中有全黑樣態的花生種子,因好奇而刻意留下這份老天贈與的禮物,進而讓雲林縣元長鄉自此成為黑金剛花生的家鄉。

民間盛傳的黑色食物具補肝腎、滋陰五臟觀念,為黑金剛花生鍍金,而此論述在科學上其實也是有所本的。陳國憲指出,黑金剛花生如同黑豆、葡萄等蔬菜水果,其黑色種皮富含天然花青素,還有八種必需胺基酸、維生素B6、B2、B1、菸鹼酸等多種人體有益成分。

香脆又唰嘴(台語「紲喙」,讀音suà-tshuì,形容東西好吃得讓人一口接一口)的烏黑花生,美味又健康,2010年代上市時,霎時成為民眾送禮熱門選擇。陳國憲更分享,從此之後每逢農曆過年前,都會接到多通電話,詢問黑金剛花生人工染色的疑慮,他也在2012年特別撰文說明識別方法,並澄清花青素快速溶於水中是為正常現象。

即使已經高齡80歲,被稱呼為「喜笑婆婆」的吳張宮裡,仍親手挑選優良花生作為種源。

不好照顧的烏黑花生

「花生最怕就是淹水。」花生品牌「喜笑花生」的第二代吳文欽說。近期凱米颱風來襲,為中南部帶來豐沛雨量,多處田地淹成汪洋一片。慶幸的是,元長鄉得天獨厚的半沙半土環境,以及現代良好排水系統,未造成太大損失。

走在元長鄉田間,隨處可見陳金波詩詞中描述「遍地如茵披葉綠,滿園若蝶吐花黃」,近期種下的花生田,綠色枝芽間隨處可見小巧可愛的黃色花生花。對吳文欽的爸爸吳啟魯來說,花朵盛開是作為農耕者的他,必須特別留意的時間點。

「落花生」一名的由來,即是因為花生的花朵盛開、授粉和凋零後,被稱為果針的子房基部會鑽入土中,發育成我們熟知的果實——花生。這段期間內,花生需要較多營養素,也因此農家多會在此時加強施予肥料,以利花生成熟。

相比油豆的生長期90到100天,黑金剛花生需110至120天,期間除了要持續施予各式肥料,更需留意地面莖葉高度,避免生長過盛、影響土下花生生長。

此外,近年氣候變遷使得四季逐漸不分明,極端氣溫頻繁出現,也衍生出難以預測的發芽問題,「前幾年最嚴重的時候,有七成花生在採收時就發芽了。」吳文欽補充,發芽花生不會有馬鈴薯發芽後具毒性的問題,僅是口感較新鮮花生稍差了些。

綠油油的花生田間,點綴著小巧可愛的花生花。

從爸爸吳啟魯(右2)、媽媽吳張宮裡(左2)手上接下家業,第二代的吳文欽(右1)和吳文勝(左1)等四位手足,共同建立「喜笑花生」品牌,持續開展通路,以期讓黑金剛花生能獲得更多關注。

黑心裡的愛護之心

如陳金波在詩中所感嘆的:「我愛秋深收莢日,喫來齒頰永留香。」不論是混合麥芽的花生糖、香濃綿密的花生湯,或是肉粽裡與鹹香完美契合的花生仁,各式花生甜鹹食,總是讓人口水直流。

但對花青素遇水便會溶解的黑金剛花生來說,入菜可能有將料理染黑的風險,是此,黑金剛花生最常見的販售模式為帶殼花生。

剛採收的花生,首先要經過約十天日曬,每每產收量豐碩,鋪在產業道路上形成壯觀的「花生大道」。「曬花生不是一直放著,一天至少要翻兩次,勤勞點的話,每兩小時就要翻動。」吳文欽補充,做過日光浴的黑金剛花生口感,是機器烘乾所沒辦法達成的脆口。日曬後,還要去雜質、挑選、分級,最後才能進入炒鍋內與沙一同拌炒,吳文欽分享,拌沙烘炒可以幫殼「美容」,還能使花生平均受熱。

為讓元長鄉的黑金剛花生能開展更多市場,接手家業的第二代,共同努力為父親畢生的志業創建「喜笑花生」品牌,與廠商異業合作,陸續研發花生糖、雪Q餅,以及黑金剛花生油等產品,成功打入國際市場。每顆「黑心」的黑金剛花生,飽含「喜笑花生」一家三代的用心,還有他們保護元長鄉黑金剛花生的真摯心意。

經過日曬與烘炒的黑金剛花生,表面烏黑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