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村故事,永不止歇
因為小搖滾的緣故,寂靜的漁村開始轉動了起來。
回到蚵仔寮近十年的余嘉榮,一直覺得故鄉很安靜,直到從臉書上看到第1屆小搖滾的消息,在大吃一驚之餘,自告奮勇地去作志工;曾芷玲則是回到蚵仔寮經營民宿,因為要做民宿三合院屋頂的整修工程,才結識了蔡登財,最後因緣際會成為小搖滾重要的幕後推手;施合峰從前來駐點拍片,最後甚至加入工作團隊,一同參與討論。
連來參與的表演者,也紛紛為海口大叔的熱情所收服。這既不像一般的商業演出,彼此的關係也就不同於尋常的主辦單位與表演者,薑薑說:「一般的主辦單位也不會打電話問你要不要回來吃飯吧!」這樣微妙的變化也改變了演出的本質,少了制式用來炒熱氣氛的橋段,更多是台上台下熱烈且自然的互動,維尼回憶著:「尤其你知道大哥他們會在後台看你,就像被朋友包圍的感覺。」
雖然,在舉辦了3屆以後,小搖滾的名氣扶搖直上,但是大批遊客所帶來交通、噪音的問題,加上如何不失初衷,活動內容又要持續演進,再再都是挑戰,因此,在2015年活動落幕後戛然喊停,「未來還是會辦啦!」郭進順肯定地說著。
小搖滾雖然暫停了,漁村裡的故事持續在發生。好比說,有在小搖滾裡演出的學生,受到啟發後選赴中華藝校就讀,還在暑假自發性組成「蚵寮青年工作隊」,帶同學回來認識故鄉;施合峰因為看見蚵仔寮鄉親對於故鄉的深情,動念搬回自己的故鄉斗六居住。
這個從風土裡自然長出的音樂節,也激勵了台南安平「南吼音樂季」、台南左鎮「故鄉是我的愛人」音樂會、彰化「叫春小搖滾」等地方音樂節的誕生,熱情的海口大叔也義氣相挺,南征北討地趕去聲援。
近年,蔡登財也在蚵仔寮海濱投資開設了「意滿漁」餐廳,曾芷玲擔任店長,店裡時不時有歌手駐唱,也舉辦時事議題講座,作為引入多元文化的平台;余嘉榮在距餐廳不遠處承租下幾幢閩式古厝,預計開設成結合書店、學堂、民宿、酒吧、個人工作室等功能的複合空間,他回憶著:「一開始整理房子的時候,也是學校志工爸爸媽媽一起來除草的!」這群朝夕相處的人,確實從來不曾離開過。
蚵仔寮,就像台灣許多不起眼的偏鄉,但也不像一般的偏鄉。是這群特別的人,懷抱對故鄉的一往情深,以及不由分說地團結,讓這片寂寥的土地在地圖上熠熠發亮,就像濱海的花蕊,風狂,卻挺拔,孤芳自賞地綻放著。
許多歌手因著參與小搖滾,與蚵寮結下不解之緣,日後也會再到當地作live演出,為漁村激發出不一樣的火花。(一次映畫提供)
許多歌手因著參與小搖滾,與蚵寮結下不解之緣,日後也會再到當地作live演出,為漁村激發出不一樣的火花。(一次映畫提供)
由於海岸線侵蝕嚴重,漁村沿岸風貌變化劇烈,但不變的是蚵寮鄉親的坦直、熱情,以及對故鄉的愛。(林格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