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穿梭──記憶之最
「台灣大概40歲以上的人,所有的離家,不管讀書、當兵、或是工作,幾乎都跟火車回憶是關連的。」蕭菊貞娓娓道出她的觀察。
拍攝過《紅葉傳奇》、《銀簪子》等紀錄片的蕭菊貞,這三年多來把鏡頭轉向火車。剛開始她想拍攝環島鐵道的故事來閱讀台灣,「台灣許多老城鎮都是跟著鐵路和火車站發展,很多地方都是沿著火車站長出聚落,這個部分一直沒有人好好談。」卻因為計畫過於龐大,在友人建議下,而把鏡頭對準了「改變中的南迴線」。
除了身兼紀錄片導演,蕭菊貞同時也在清華大學教授台灣電影。她觀察在台灣新電影中,如侯孝賢始終在意捕捉民眾的共同記憶,在《悲情城市》、《在那河畔青草青》、《戀戀風塵》等作品裡,都出現火車的身影。「我覺得火車在台灣早年的庶民生活記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位置。」蕭菊貞說。
火車帶起了各地的聯繫,搭火車就能環島一周,「但另一方面,我們並未因為台灣幅員小,而更認識地方、熟識各地的故事。」蕭菊貞提出了疑問。身為一名紀錄片導演,蕭菊貞自認對台灣土地故事認識已深,但在拍攝南迴線的過程,她方覺不足,發現自己對南迴地區其實所知有限,如當地的原住民部落、被安置的大陳義胞(二戰後由浙江沿海撤退來台的居民)等等。
拍片過程中,她曾被隧道工程師的一句話觸動,「(中央隧道)短短的八公里多,我們挖通至少花了八年的時間,現在咻一下幾分鐘就過了,你們是不會知道我們當時的故事。」所以需要記錄,需要把更多的故事挖掘出來,然後把故事流傳下去。「有了故事就會產生連結,就好像我現在跟南迴線有了情感的連結一樣。」蕭菊貞若有所感地說。
曾經有學生聽了她的分享,回饋說:「老師我下次搭南迴經過中央隧道,我一定不會睡覺,我會認真看一下。」「雖然隧道裡一片烏漆抹黑,我也不知道她要看什麼啦!」蕭菊貞玩笑地說著,但是了解了土地的故事,人與地方的風景有了連結,哪怕只有一小步,都把人與土地的距離拉得更近了。
藍皮列車沒有冷氣,只靠車頂已有年資的電風扇循環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