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人性,因勢利導
在「禁」與「開」之間,有不少學者偏向後者。他們認為「大家樂」和飆車涉及的問題包括法律、治安、心理、社會、家庭……等層面,只靠治安權威恐怕不容易根除。「大家樂」風行了兩年多,每至開獎日,警方即出動大批人馬四處取締,結果卻是「你抓你的,我簽我的」,並不能真正遏止「樂迷」。飆車的問題,也是如此,甚至還發生飆車手、圍觀的群眾與執勤警員衝突的事件。
而且,他們認為,「大家樂」根本上是一個賭的問題,而「賭性」又是人性中的一部分,加上大家樂的中獎率比愛國獎券高,自然更吸引想碰運氣、發橫財的人。這種心理舉世皆然,也有不少國家乾脆面對現實,分別以賽馬賭狗、發行彩券等方式,提供這個慾望一個渲洩的管道。
讓禁忌消失
從國外的例子來看,無論是賭馬或彩券,主辦者都是政府。這樣一方面有公信力,不會引起糾紛,而且利潤可豐裕國家稅收,用之於社會建設。「但是以中國政治的傳統來看,政府扮演的不只是行政上與政治上的領導人,還是道德上的領導人,因此政府即使開放『大家樂』,也不太可能自己來主辦類似活動」,一位學者表示。
對飆車問題他們也認為不必太「嫉惡如仇」。青少年反抗性強,喜歡做些驚世駭俗的事,追求刺激,又有滿身精力需要發洩,聚在一起騎騎快車,除了影響交通及本身危險外,也算不上什麼大惡,不如仿照國外的做法,提供一個合法賽車場地,規定參加者需要的裝備,讓他們安全地飆車比賽。
持此類看法的學者認為,我們社會上原有太多限制和禁忌,現在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都在走向開放,社會面的限制和禁忌也應一一解除。如此很多問題都可避免和化解。
難以理解的「脫序」危機
另一種看法認為,開放並不能治本。民生報八月十五日的社論中,提到近來國內的社會現象中存在某些「無可名狀的、乖違理性的、甚至盲目危險的衝動或驅力」,文中並呼籲大家注意「社會的『脫序』危機」。
從飆車來看,飆車的青少年中流行著一句話:「怕死的就不要來!」而事實上,從一連串的死傷事件中,也的確沒有對那些青少年產生嚇阻作用。這種行為,在法國社會學者塗爾乾的理論裡,稱為「脫序性自殺」,多發生在經濟特別繁榮時。
按照塗爾乾的研究,這是因為現代社會中有些人未能充分適應,他們逐漸變得脆弱、敏感,一旦這些人對社會環境的疏離感加深到某一程度,以自殺做為發洩的潛在想法,就會付諸行動。
如果飆車不只是追求刺激與發洩,而是一種「脫序性自殺」;那麼我們的社會可能就潛伏著「脫序」的危機,「大家樂」和飆車只是冒出的冰山尖。如何在社會急劇轉型,當舊時代的價值觀與信仰逐漸模糊時,快速建立一套共通的社會規範與倫理,將是更深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