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瑞穗車站
車站簡介:1914年建立,取名水尾乘降場;1917年改名為瑞穗驛;1968年改建成水泥建築。
建築風格:現代建築,利用線條結構,創造符合古名「水尾」的意象。
一提到瑞穗,除了溫泉與牧場,還有什麼?多數人不知道,在日治時期,這裡有50~80間菸樓。不過,隨著日本人離開,政權轉移,產業改變,昔日的建設都沒入荒煙蔓草。若不是地方文史工作者黃家榮,因著對神社的好奇,進而了解日治時期的花蓮,這段歷史可能很難為大眾所知。
「台灣有這麼多神社,但是當年教科書都沒有記載,也沒有人重視,所以我就想去把它追出來。」黃家榮這一追,從業餘愛好變成專業博士,幾乎花蓮每一條街道,他都能細說背後故事。
日治時期,花蓮有三大官營移民村:吉野、豐田、林田,大約都在1917年前完工,而瑞穗移民村則於1933年完工,融合先前官營移民村的菁英與後來自行來台的移民。黃家榮笑著說:「當時住在瑞穗的,都是菁英中的菁英。」
瑞穗溫泉,與日本的有馬溫泉同類,屬富含氧化鐵的「黃金湯」。而鄰近萬榮鄉的紅葉溫泉,水質則是透明無色的。早年,有位日本醫生來勘察,發現有猴子在泡湯,於是將該地規劃為溫泉區,供軍人與受傷的警員休息使用,後來才開放為公共浴場。
黃家榮帶著採訪團隊到虎頭山步道,雜草蔓生的路線,竟是過去參拜神社的道路。低頭走了幾階,看見右前方一塊平坦的土地。此時,黃家榮拿出一張泛黃黑白照,時間停在日本建國2,600年,日本人正在此地舉辦相撲比賽慶祝,相撲台四周的台階上站滿了人,熱鬧的景象與此刻的荒涼,產生極大對比。
「這個比賽台灣人也可以參加,有80幾歲的爺爺還記得,當初他與弟弟兩人報名比賽,打贏了日本人,得到第二名,獎品是兩顆麻糬。」黃家榮興奮地說,近年有學者來做田野調查,還從地底下挖出慶典後留下的酒瓶。
下山途中,黃家榮說起瑞穗地名的由來,當時,日本人常將台灣地名改為發音相似的日文地名,例如:瑞穗、舞鶴、鶴岡,加上母國神社有句「豐葦原之瑞穗國」,於是將水尾改為瑞穗。
虎頭山步道前方的瑞祥村,保留許多菸樓,其中一間具有太子樓煙囪和瓦片屋頂,緊挨著隔壁民宅。雖然外觀略顯破舊,仍不減其氣派的氛圍。日治時期,能夠買菸樓的通常是大戶人家,而眼前這棟菸樓的主人,正是東部教育家楊守全的父親楊朝枝。
大約2017年時,瑞穗的菸業全面停產,菸樓不再運作,徒留門前幾株菸草。不過,慶幸的是,楊守全的後代保留了住宅,現在身為藝術家的他們,將老屋當作展覽空間,用來介紹楊守全的生平並陳列自己的陶藝品。有時候,他們會烘焙自己種的咖啡豆,屋裡不時會飄出淡淡咖啡香,瀰漫在空氣中。
楊家菸樓旁的街道正好有幾株咖啡豆,黃家榮摘下一顆,直接放入嘴裡咀嚼,並解釋「日本人晚期追隨西方文化,所以開始喝咖啡。總督府為了讓台灣的日本軍人嚐鮮,於是在瑞穗與舞鶴種植咖啡,最大的田有500甲。」但日本人離開後,沒有喝咖啡習慣的台灣人就改種鳳梨與樹薯。
走在瑞祥村棋盤式的街道上,幾乎聽不見任何聲響,連狗兒也特別安靜,只見矮牆上露出一大把的野花,襯托這些老建築。問起黃家榮,「平常遊客知道這裡嗎?」他笑了笑,說不會。這樣的秘境,只有願意認識歷史的人,才有機會一窺。
下次搭乘火車,別急著離開車站,在那附近的街道上,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故事,等著你去翻開。
在瑞穗虎頭山步道,黃家榮拿出日治時期的照片,比照過去的神社建築與現在留下的遺跡。
瑞穗楊家菸樓屋頂是太子樓造型,表面鋪設瓦片,看起來相當氣派。
楊守全的老家保留日治時期的建築架構, 並陳列後代子孫的藝術作品。
瑞祥村的棋盤式街道上,有許多日治時期菸樓遺跡, 是一處人跡罕至、生意盎然的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