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西門町去?」
這句話在十幾年前,可能是一個驚喜、一番慰勞,或一次快樂的慶祝。
如今,同樣的話,卻可能換來猶豫的表情:「非去不可嗎?」那兒的擁擠、吵雜、髒亂,已教人視為畏途。
西門町可能就此沒落?或者,她能重現往日的丰采?西門町正在十字路上。
「上西門町是一個快樂的回憶」,電影編劇吳念真說。
十幾年前,他十七、八歲,剛來台北,總是懷著「朝聖的心情」上西門町,買討價還價的廉價皮鞋、看西門戲院的二輪電影、吃美觀園的日本料理、泡天才咖啡廳……。
一位廣告公司經理則解釋說:「以前讀大學的時候,電影票太貴買不起,難得逛西門町;現在做事有錢了,卻不想上西門町,因為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跟年輕人擠。」目前居家、上班都在東區,西門町在他的印象中是屬於青少年的地盤。
每次縱貫鐵路火車開過西門町,平交道的柵欄一放下,東西向交通頓時斷絕。
燈火依舊,紅顏已老
西門町曾經是台北市最繁華奪目的一顆鑽石。
獨一無二的電影街、百貨洋行、酒樓、咖啡廳、大酒店、歌廳、舞廳,從富商大賈到販伕走卒,無論購物、娛樂,走一趟西門町就應有盡有。入夜時分,霓虹燈閃爍耀眼的光芒,不知道滿足、亢奮了多少人的心。
曾幾何時,西門町燈火依舊,卻令許多人視為畏途:計程車不願意行駛——怕塞車;私家汽車不敢開進去,怕找不到停車位;上班族興趣缺缺,受不了擁擠和髒亂;單身男子更是步步為營,當心碰上色情黃牛阻街拉客,一個不小心還可能惹禍上身。
人們不禁感嘆:西門町沒落了!
大約在民國六十年左右,台北市政府的東區信義計畫完成。當時即有人預測,西門町這個曾經以新興姿態出現,而取代傳統萬華、大稻埕地位的商業中心,也將同樣面臨被取代的命運。
隨著東區一條條寬闊筆直的街道逐一通車,及街道旁高級現代化商業辦公、住宅大樓的先後聳立,加上規劃中的街頭公園綠地,東區就像一盤穩操勝算的棋局,一步步迫向漸呈老態的西門町。
鐵路地下化工程完成後,南北向的交通就可暢行無礙。(鄭元慶)
東盛西衰?
果然,近年來忠孝東路上的頂好市場、統領百貨、明曜百貨及號稱東南亞最大的太平洋崇光百貨形成一個大商圈後,在明亮、寬敞的現代化空間對照下,西門町「臉上的皺紋於是歷歷可數」。
歲月無情。過去器宇軒昂的洋樓,如今夾在十幾層現代商業大樓之間,難免尷尬參差,有礙觀瞻。昔日鐵馬悠遊的十二公尺馬路,在兩旁停滿車輛之後,更有人車爭道、行不得也之苦。
人潮不但帶來擁擠,也帶來垃圾、噪音和治安的問題。環境品質跟不上時代,又造成中高級消費階層的轉移。西門町成了消費能力不強、卻多的是閒暇的青少年大本營。所以,雖然人潮不減,無疑卻是「活動量大,活動品質低」的商業型態。
西門鬧區的許多商家表示,這兩年生意一落千丈,只有往日的兩、三成。其中又以百貨公司的業績起落最明顯:去年屬於西門商圈的五家百貨公司業績合計,與前年相較,竟是負的成長率,反之位於東區的百貨公司,多數業績均呈大幅成長,益發使得百貨商圈大嘆「東盛西衰」。
西門町最主要的商業價值一旦衰退,是否意味著今後真將步萬華、大稻埕的後塵,成為人們懷舊緬古的地方?
中華商場老舊的建築,雜亂的擺設,使它逐漸失去往日的吸引力。(鄭元慶)
西門町會沒落嗎?
「都市老化是開發較早的地區最常見的現象」,市政府工務局都市計畫處處長卓聰哲表示,西門町是個典型例子。
然而,由於台北盆地受限於淡水河及三面高山的先天地理形勢,發展腹地不足;而在人口增加的壓力下,地窄人稠的台北市根本不可能有閒置的土地出現。因此,西門町儘管衰老,卻不可能任其沒落。
西門町衰老的現象在媒體上炒開之後,引來極大迴響。
一位留美學人在國外看到國內一份雜誌的報導,即下筆千言,反對西門町衰退之說,還提出規劃藍圖。他在投書中表示,廿年前的西門町的確比現在風光多了,但這種沒落之感只是一時跟不上經濟成長比數,只要稍加規劃,再多做投資,應可預期更繁榮的市面。
東區敦化商圈的鴻源百貨公司總經理彭春長也不認為西區在沒落。他認為東、西兩區百貨商圈性質不盡相同,消費階層也有異。西區百貨的業績確有停滯現象,但這是整個社會大環境在改變。在這個轉型過程,只要調適因應得當,必能再創新績。
事實上,一些腦筋動得快的商家,早在近年已經注意到消費人口的改變,而轉變經營方式。
萬年商業大樓是個好例子,本以成人淑女為主的服飾店,在四、五年前紛紛關門,改走青少年路線,以流行新潮的舶來品吸引消費能力不高、但有閒暇逛西門町的青少年。目前萬年商業大樓一到三樓幾乎都是這類青少年的商品店。
在西門町拍電影,馬上引來觀看的人潮。(鄭元慶)
交通地位仍佔優勢
二年前,台北市政府都市計畫處委託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都市計畫室,針對西門商業區的發展作一整體規劃研究。
在這項研究中,也顯示了東、西區不同的商圈性質。主持這項計畫的王鴻楷教授表示,雖然信義計畫完成後勢必影響西門町,一部分消費人口會由於距離的關係,被信義區吸引過去。但是,基於條件差異,必然將分化形成不同性質的商區。
他進一步解釋說,西門町北邊的大稻埕及火車站地區,是以批發為主的商業區,以及全市交通中心所在;西南為西門零售娛樂商業區;東為城中區的金融服務業及行政中樞所在地,又鄰近台北市乃至全國商業、行政、金融、交通中心,因此西門町在服務機能上顯然比東區更為豐富而完備。
此外,由於長期累積的結果,西門町鬧區每一類重要商業活動,如電影院、百貨公司、服飾、餐飲等,都已具備相當規模,所導致的同類聚集經濟效果遠比東區顯著。
再由交通轉運的功能來看,目前西門町和中華路有四十幾線公車站牌,每天來往的人潮不下幾十萬人。除了市內運輸,這裡也是台北市對外的門戶,中和、永和、三重、新店、板橋、新莊、淡水……莫不以此為活動中心。
等到目前施工中的鐵路地下化及大眾捷運系統完成後,這裡更是轉運交會點。從新店、景美、中和、永和、樹林、板橋、新莊、三重、淡水、關渡、北投、石牌、士林等外圍地區乘坐捷運系統的旅客,即便要前往信義計畫區也都必須經過這裡。在都市計畫的藍圖中可以看出,四線捷運系統從這兒呈放射線出去,而信義區只是捷運紅線的一端,只有內湖及木柵較接近信義計畫區。相較之下,兩區地位高下可見。
理教公所附近有三百多戶違章建築,成為西門地區的景觀之「瘤」。(鄭元慶)
美夢乎?惡夢乎?
鐵路地下化和捷運系統,是台北人將要實現的美夢。但在築夢的過程中,西門町卻登時成為台北市交通上一個「解不開的結」。
部分西門地區的民眾甚至表示,西門町這幾十年來的轉變,還不及這項長達六年之久的鐵路地下化工程,在施工期間帶來的負面影響,塵土、噪音、嚴重的東西向交通阻塞,才是使西門商圈生意急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另一方面來看,西門町目前雖受鐵路地下化施工嚴重影響,房價地價卻仍居台北市之首;容積率更高達百分之八百。
從民國七十二年七月開工的鐵路地下化工程,迄今已進行五年之久,預計在明年六月竣工。屆時地面上的鐵軌、建築物隨之拆除,中華路從開封街至和平西路將出現長一千八百六十公尺、寬約八十公尺的新生地。
因此,如何利用此次鐵路地下化的時機,整頓交通,並配合新生土地做為公共設施(道路、綠地),加強都市更新、公地利用、徒步區規劃等綜合措施,徹底改善西門町的實質環境,將是西門町振衰起敝的一個轉捩點。
「日本與我國的國情相似,已有許多都市更新、再發展的成功案例,可供我們借鏡」,台北市政府交通局交通管制工程處代處長張桂林,今年二月甫從日本考察都市建設回國,他說,日本的大都會區,如東京、橫濱、大阪、神戶……等,經由政府都市再開發計畫,已經擺脫老舊都市髒亂、無秩序、建設不平衡、欠缺管理及維護的不良形象。
賓館林立,也是西門町的特色之一。(鄭元慶)
交通、商業相輔相成
他進一步指出,日本最成功的一點是密切掌握大眾運輸與都市商業活動的互動關係,利用城際通勤鐵路、捷運車站,闢建大型地下商店街、娛樂場所等商業設施,使二者結合發展,相得益彰。這種利用交通人潮帶動繁榮的方法,是最適合西門地區發展的一條途徑。
目前都市計畫處已經委託日本KMG(郭茂林)建築事務所,與日本三菱地所和鐵道會館共同規劃開發,希望趁地下鐵於明年六月完工拆除地上物時,利用新生地工程,一舉改善中華路的交通;並建地下街,以地下鐵及捷運系統帶來的人潮發展商業。在管理上,則希望藉由第三團體,避免政府運作的僵化限制,妥善結合交通運輸。
除了新生地的開發規畫外,在現有區域設置行人徒步區也是改善交通、提高環境品質、保存歷史人文特質的一種方式,國外大都市即有許多這樣的作法。
都計處規劃科工程員何志浩表示,西門町早期的街道本來就是為行人設計的空間,因此自成密閉完整的區域,非常適合休閒逛街。如今因為人車驟增而帶來擁擠髒亂,如果重新整理,成為一個安全、舒適、潔淨的徒步環境,更能促進市民休閒及消費意願。
百貨公司前的巨幅電視牆,整日播放MTV,許多青少年在此駐足,流連不去。(鄭元慶)
徒步區有待提高層次
早在民國七十四年,台北市政府就已做過行人徒步區規劃,但是,張桂林表示,因為層級太低,在景觀的設計上仍不免流於模仿近代美、日城市設計的窠臼。如雕刻、噴水池、紀念碑、牌坊、街頭表演等等,並沒有真正發揮西門町在台北開發史上的歷史感和地方特色。
所謂的「層級太低」,張桂林誠懇坦率地解釋,我國負責都市計畫的單位,屬於市政府的三級單位,因此只能扮演規劃的角色,不能有效的推動施行,造成許多規劃案不是無疾而終,就是效果大打折扣。
而在執行過程中溝通協調的問題也不易解決。以台北車站地下街來說,規畫案雖然由市政府工務局都市計畫執行,但是同一個地區有鐵路局的地下化工程和捷運局的捷運系統,而興建地下街時的管線拆遷是由養工處負責,土木建設由建管處管理……,「如何結合各個工程,將施工期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浩群建築師楊逸詠說,否則很可能造成地下鐵完成地上鐵路拆除後,兩線捷運系統的興建、中華商場的拆除、萬一地下鐵再由兩線道擴為四線……,這些工程一個一個接著來,且各自為政不相統籌,那麼施工期間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更難逆料。
重振西門雄風,呼聲大起
事實上,地下鐵完工之後,興建地下街之前,如何順利拆除中華商場、重建西門市場,其中與商家住戶的遷搬協調,更是棘手的問題。
今年二月,由西門地區各大投資、百貨公司領銜,數百家商店和住戶組成了「西門商業中心更新促進會」,執行長陳國興表示,他們希望能重拾舊日西門風光,主導明日商業中心地位。並且自居於政府與民間的中介地位,一方面為政府溝通民意,另方面也反應民意,使雙方能夠充分協調。
「促進會」究竟能發揮多少協調功能,目前還無法預估。可喜的是,顯然誰也不肯讓西門町就此僅成一個「美好的回憶」。看來,怎麼樣讓西門町再成為台北市熠熠發光的鑽石,不僅是台北人的美夢,對政府施政能力,也是一項嚴格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