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社會觀察
透過傾聽我們得以重新認識這片土地,在平凡日常中尋找不凡,而藝術家吳燦政策動的《台灣聲音地圖計畫》,便以長達十年的尺度,蒐集台灣各處的聲景。吳燦政至今已環島無數次,收錄的聲景涵蓋都市、山間、田埂、湖畔、公路、車站等,並整理出超過1萬4,000筆的錄音檔案,製作成台灣聲音地圖網站與大眾分享。
吳燦政也以視聽裝置的形式展示台灣聲音地圖,跑遍全台,並且到韓國、德國、日本、西班牙等地展覽,今(2022)年夏天,聲音地圖來到桃園龍潭的十一份美術館。
展場裡一大面台灣地圖上,遍布紅色的小點,吳燦政將聲音與Google Maps定位整合成資料庫,民眾只要用滑鼠點擊便可聆聽該地的聲景。吳燦政表示,民眾通常會先尋找自己熟悉的地點,但他刻意不顯示縣市名、街道名,讓大家只能在衛星空照地圖裡尋找蛛絲馬跡,「我是故意讓它變得難找。」吳燦政笑說,如此一來,大家在尋找過程中就會點到其他地點,而能藉由聆聽了解不同環境的聲景。
每到一地參展,吳燦政定會錄下當地聲景,而且會錄好幾趟。第一次先場勘,讓耳朵記下聽到的感受,錄音時他著重環境音場與恆常的聲景。吳燦政期盼,「讓聲音呈現該地生活的面貌,並透過聲音揭開我們所忽略掉的生命感知經驗。」
以十一份文化園區為例,附近有陸軍基地,固定的時間有直升機起降,但吳燦政第一次來沒有遇到,後來他刻意在傍晚前來,不只錄到直升機,還偶然發現當地社區會在傍晚以廣播放送音樂,最後錄下了鳥鳴、狗吠、垃圾車、直升機,還有社區播放的背景音樂,一段人文與自然激盪的聲音。
當來到陌生城鎮,吳燦政最喜歡去菜市場錄音,對他而言,菜市場的有趣在於可以快速了解當地人口組合跟生活型態。例如現今的台北市因為生活型態改變,菜市場都已室內化,少有露天。菜市場反映出城市規劃、人口匯聚、消費型態,所以不同地區的菜市場聲景有不同的面貌,比如西部靠海的菜市場,與城市裡的菜市場就會完全不同。
范欽慧邀集錄音師、生態專家,一起建置台灣自然聲音地圖網站,分享台灣豐富又迷人的自然生態。
點擊台灣聲音地圖上的紅點,各地聲景就在耳邊,讓人「聲」歷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