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是為了連結
「基本上,進香活動是以在地神明的名義走出自己的地方,以連結外地的宗教、政治、經濟與人群等各種資源,建立並強化這些連結關係。」呂玫鍰解釋,換言之,進香藉由移動,建立廟宇神明之間的香火關係,也透過神與神、人與神的各項儀式活動,彰顯跨地域的人與人的連結。
早年參加白沙屯媽祖進香的信眾(稱「香燈腳」)都是在地人,今日九成以上均是外地人;白沙屯的進香路線不固定,加上腳程快慢不定,若要跟隨媽祖大轎行進(稱為「隨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信徒間流傳著「能走的,要等不能走的」,意指進香途中,大家要互相幫忙,互相照顧;過去進香常發生媽祖大轎轉頭返回走、或原地「行轎」,信徒解釋此為「等候跟不上的人」,是媽祖給予的教導指示。
白沙屯媽祖進香的路途中,一路上的飲食、住宿等,都來自信徒自發性地提供,呂玫鍰說道,這些捐助都請示過媽祖的神意,信徒們會擲筊詢問可不可以做?要準備多少數量?通常媽祖答應的,都會分送一空,不會造成資源浪費與負擔。近年進香團流行信徒自製「結緣品」(結媽祖緣的紀念品),如平安符、紀念小卡、吊飾、背包、鑰匙圈等,在途中分送有緣的信徒,或是在借宿接受幫助時,結緣品是小禮物,作為締結媽祖緣分的見證,也是人與人連結的體現。而即使心中的祈求已經實現且還了願,許多信眾還是每年來陪媽祖走一段,他們稱此是「與媽祖的約定」,是這樣的連結不斷的擴散,同時也把媽祖的慈悲與善念分享出去。
林美容則解釋,漢人社會的男神要展現其權力,是藉由大眾從四方來朝覲,以彰顯其威權;但媽祖則是藉由進香的移動,連結各處的資源,形成影響力。就像是漢人社會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可是女人就厲害,女人很會串門子,走動在各親族間,連結交換資源,林美容生動的形容了漢人社會中女性的流動,因此媽祖的進香,像在一個個村莊間流動,串起連結,產生影響力,「媽祖信仰在台灣如此盛行,代表父系社會對女性生產力的肯認。」
媽祖信仰與台灣人的生活緊密連結在一起,廟埕是地方居民生活的重心。(莊坤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