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麓古道:懸崖邊眺望峽谷
緊鄰懸崖的錐麓古道是太魯閣峽谷最險峻的步道,但也因此擁有絕佳視野。不僅可以看見對面塔山山頂飄浮著雲朵,也可俯瞰700多公尺下的立霧溪與公路。沿途所見植物種類越來越豐富、獨特,林茂耀說明:「這裡的許多物種在冰河期向南遷徙到台灣,但冰河期結束後,台灣海峽出現,原先來的物種只有兩種命運──滅絕或演化成台灣特有種。尤其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峽谷地形阻隔生物遷徙,因此許多植物在小區域範圍演化為『太魯閣特有種』。」
「目前研究發現共有70種以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內地名、山名所命名的植物,如太魯閣櫟、太魯閣薔薇、南湖杜鵑、奇萊紅蘭等,其中多達56種是台灣特有種。」林茂耀說台灣雖然地質年輕,但藏著許多古老物種,因此有「台灣又老又新,又大又小」的說法。
錐麓古道上的巴達岡駐在所,位在氣候乾燥的岩石地,在此可觀察到葉緣尖銳的太魯閣櫟。再往上走,林茂耀指出罕見的太魯閣千金榆與太魯閣小檗:「保育全世界熱帶與亞熱帶植物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也很重視太魯閣千金榆。」雖然錐麓古道位處亞熱帶地區,海拔也不到1,000公尺,但是受到東北季風吹拂,因此氣溫恆低,連生長在寒冷區域的綠背刺柏都在此成長。
生態豐富的錐麓古道,其實在日治時期是一條警備道路,用來巡視山裡的太魯閣族並運送警察生活物資。1914年,「山地開路專家」梅澤柾警部率領作業隊開鑿,遠從日本到太魯閣的工人,一見到錐麓斷崖就打退堂鼓,梅澤柾只好找來當地部落青年爆破、鑿打岩壁。
歷經七個月,錐麓斷崖橫貫道路完工,37人在過程中不幸去世,為了紀念如此艱巨的工程,梅澤作業隊在錐麓隧道口外突出的岩石上,鑿下:「大正叁年,開鑿紀念,梅沢作業隊」,根據台灣古道學者楊南郡與徐如林調查,現在岩石上缺少作業隊三字,應該是岩石經年風吹雨打,化為小石塊,掉落到立霧溪了。他們也從史料發現這條道路開通後,開始有日本學者深入立霧溪中上游進行生態調查,像是發現「台灣鱒」(櫻花鉤吻鮭)的大島正滿博士,在警察護送下沿著這條警備道抵達塔比多駐在所(天祥),並向太魯閣族人宣布高價收購活的帝雉,後來順利地將15對帝雉帶回日本。
砂卡礑步道中段可見日治時期運輸砂卡礑溪溪水的大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