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文化裡的植物
除了認識民族植物的功效,食農館也透過文字搭配插圖,介紹植物與部落的故事。
羅氏鹽膚木成熟的果實表面上有鹽分,可做為鹽巴的替代品,布農族也會將其樹幹燒成灰,加上硫磺石灰混合成獵槍用的火藥;但是,對於排灣族少年而言,向心儀對象的父母證明自己的勞動能力時,質地較軟的羅氏鹽膚木代表的是能力不足,砍伐帶回質地較硬的九芎,才是強壯的象徵。
泰雅族人認為山胡椒是先人留下來的食材,一看到山胡椒,就會想到祖靈。因此一旦部落發生爭執,長老會讓當事人喝下山胡椒水,雙方會藉此聯想到祖靈的教誨而冷靜下來,而族人也認為山胡椒有鎮靜的效果。
鍾秉宏希望讓觀展人從更多面向認識民族植物,因此「將山裡的植物與藝術品直接呈現在展覽中」:苧麻編織成的網袋、薏苡串成的項鍊、黃籐編織的帽子,甚至還邀請到排灣族鼻笛大師許坤仲親自用台灣特有種火廣竹做成鼻笛,並在上面刻畫象徵貴族的百步蛇與人型紋。
另一件耗費半年才完成的是賽夏族的臀鈴,原本該物件是族人世襲才能擁有,但是食農館的策畫團隊,台大實驗林團隊向「賽夏族織女」風順恩洽談許久,最後風順恩才答應此請求,並以傳統的方式,用薏苡珠串竹管,一顆一顆地串聯完成。
實驗林團隊在田野調查時,從一位80多歲的布農族獵人Linkav(霖卡夫)口中得知,布農族的傳統八部合音,在羅娜部落即將失傳,於是實驗林的水里木工廠提供30根木頭給這位資深獵人,由他教年輕人用台灣肖楠做成不同音色的杵,並學習演奏曲目。雖然這位長者已經去世,但是透過與實驗林的合作,傳統得以被傳承。
食農館周圍有許多布農族部落與景點,台大實驗林希望旅客到東埔泡溫泉,到望鄉賞櫻的途中,能到食農館參觀,透過原住民常用的植物,認識他們的文化與精神,如同展覽一開始影片內,長老對小孩所說:「夠用了,就好。」進入到山林裡這個大冰箱,雖然資源豐富,但要記得留給其他人與下一代。
來一趟望鄉部落,遠眺玉山、認識部落民族植物與原住民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