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體刨冰」大行其道
除了「正宗刨冰」外,許多它的「變體」近年也大行其道,較具代表性的有搖搖冰、綿綿冰、炒冰等。
三個桶子,一桶一個口味,插上電,以馬達帶動,讓桶子不斷上下搖晃,就是搖搖冰所有的設備了。桶內裝的是刨冰和果汁,在不斷搖晃中,使刨冰更細緻、果汁更入味,可以直接喝,也可用湯匙舀著吃。
「綿綿冰」又名「泡泡冰」,製法是將配料,主要有花生醬、草莓醬、烏梅露等黏稠性原料放入大碗,加上刨冰不停攪拌,直到發泡呈雪花狀為止。泡泡冰風味軟綿、細柔,類似冰淇淋,但沒有冰淇淋甜膩。
冰涼的冰還能夠用「炒」的嗎?原來「炒冰」是拜「急速冷凍」技術所賜,發展出來的時髦新吃法。
平底的炒鍋,看起來貌不驚人,其實暗藏玄機——底下為一冷凍機,所以電源一開,倒入果汁,只要用像炒菜一樣的鍋剷炒兩下,瞬間就結成細冰,可讓顧客享受攝氏零下四十度的快感。
台北有些大規模的炒冰店,擁有一、二十台機器,可以讓顧客自己動手炒冰;規模較小的店,則多由店主服務。
炒冰的風味類似綿綿冰,並不特別;重點是顧客可以親見製冰過程,甚至自己動手「炒」。因此炒冰每盤約廿五元,較綿綿冰多了十至十五元。
此外,還有「雪泥」、「舒乃斯」、「思樂冰」等舶來品,也是果汁加細冰。
冰磚則是另一特別口味,為早期台灣的「芋冰」壓製而成,冰質細緻,還頗耐嚼。
嚼在嘴裡,涼入心脾
與「細緻綿密」相反方向發展的是「刀削冰」。刀削冰是以鑿子將冰塊敲成碎冰,一小塊、一小塊地,咬在嘴裏咔嗞咔嗞響,十分過癮。
刀削冰的出現,係由台中的「刀削蜜豆冰」開始的。
所謂「蜜豆」是譯自日文的「蜜汁嗎妹」;且台菜將糖與食物以溫火熬煮,直到變成糖漿濃稠、食物軟甜的烹調方法,稱為「蜜」,「蜜豆」就是將紅豆、綠豆、大紅豆與糖熬煮;加上冰,就是「蜜豆冰」。
今天的蜜豆冰,除了三種基本的「豆」外,也加入各種刨冰的配料,甚至還有各類水果,放在一盤,再加入幾滴香蕉油,以它的香味調和「大雜膾」中的各種味道。
台中的刀削蜜豆冰歷史悠久,至今已卅多年,因配料種類多,加上首先用刀削冰而揚名。因此,全省各地也出現了許多刀削蜜豆冰店;還有些冰店,以一定的配料,讓顧客選擇刨冰與刀削冰。
輕柔細密、清脆耐嚼,各有所好,也各為夏溽添上了清涼的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