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群島早在清代的地理教科書中,就已刊印說明是我國的版圖;民國肇立之後,內政部所公佈的與地圖誌上,也註明屬於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二次大戰時,日人曾佔領南沙群島,日本戰敗後,我國派海軍赴南沙測量,重建國界碑石,海軍部隊也長駐太平島上,並在太平、中業諸島著手探測海底天然資源。島上指揮官特別指出,民國六十年島上官兵進行修築工事時,在「威鎮南疆」石碑附近,挖到一塊墓碑,碑上寫著:「皇清,顯考純真郭公之墓」,足證清朝時候太平島上已有中國人移居。從先民遺跡與歷史資料來看,南沙群島是屬於中國的,中華民國擁有主權是不容置疑的事。為了捍衛我們的南海疆土,我國強大的海軍經常在南海海域上航行巡弋,太平島上的駐軍亦築有堅強的防禦工事,守軍士氣高昂,經常保持戰備,隨時準備迎擊任何外來的挑釁。
最近從太平島地下挖掘出一座清朝前命的墓碑,足見當時就有中國人民在此地居住生活。(李培徽)
海軍艦隊巡弋南疆
九月四日清晨六時,天剛破曉,一支中華民國海軍艦隊巡弋抵達南沙群島。艦上的海軍健兒們忘卻多日海上作業的辛勞,除了值勤人員外,大家都站在甲板上,爭睹此一聞名中外的我國最南領土,向偏遠的南疆致以崇高的敬意。
這時,太陽從層層雲霧背後射出萬丈光芒,平靜無波的海上反射出粼粼晶光。外形遠望像隻草履蟲的太平島,已一覽無遺地呈現眼前。
太平島地勢低平,沒有顯著的高地,全島滿是青翠的灌木林,這種綠油油的景色對長時間航行海上的人們來說,真好比一針提神劑,每個人都興奮地盡情欣賞。
在島的中央,有座登陸紀念塔,上面豎立著一面巨幅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遠遠望見國旗在翠綠的山頭上迎風飄展,一股民族意識的暖流立刻湧上心田。
從遠處望去,島嶼和海面相接之處,為狹長的白色沙灘所圍繞,它好比替太平島這幅美麗的圖畫鑲上了一道銀白色的花邊。
軍艦選擇了一處較淺的水域,放下了鋼錨,那刺耳的磨擦聲劃破了附近的寧靜,也嚇跑了一大群的熱帶魚。
島上「南疆屏障」碑氣勢雄偉,是官兵的精神堡壘。(李培徽)
登臨太平島
經過協調聯繫後,島上官兵已經安排妥當,歡迎遠道來訪的海軍健兒們。艦上放下了小艇,官兵們從高垂的繩索上,以熟練的身手,迅速下到小艇中。
小艇輕巧地避過了海底的珊瑚礁,在海中迅速前進,一會功夫就到了船隻登岸處,大家依序爬上了木橋,踏上太平島。
戌守在此地的國軍燃放了成串的鞭炮,歡迎艦隊來訪。他們全都打著赤膊,古銅色的肌膚,在強烈陽光的照耀下,一個個顯得格外精壯。
原來島上守軍在碉堡、營房的四周,設置了不少鍛鍊身體的器械,像打拳擊用的砂袋、槓鈴、啞鈴、單槓、雙槓和跳繩等,難怪一個個都把體格鍛鍊得這麼棒。
許多被分派到南沙服役的青年,未來時心中都會有點兒忐忑不安,來了之後又會喜出望外,因為這裡風景幽美,空氣清新,好比一個世外桃源。
每當黃昏來臨,霞光染紅了西天,海浪一陣一陣拍拂著沙灘,太平島上的戰士們會靜靜的坐在海灘上,欣賞這百看不厭的美景。有時他們還會輕聲哼唱民謠歌曲,或一起合唱雄偉的軍歌。更有人輕撥著吉他,彈奏出對海的禮讚。
這座紀念碑上刻有國軍官兵決心反共抗俄的文字。(李培徽)
閒時不忘讀書
除了鍛鍊體魄,與大自然親近之外,其他的閒暇時間,大家多用來看書。戰士們在一天勤務勞累之餘,仍儘量把握時間,用功讀書。碉堡或軍營裡,到處都看得到書本。有些人準備退伍以後,要繼續讀書深造,因此一有空閒就手不釋卷,並且彼此切磋,交換研讀心得。
處此四面都是大海圍繞的小島上,休閒活動是非常重要的。太平島上設有中山堂——島上指揮部接待中心,以及可容納數百人觀賞電影的中正廳,這兩棟建築物都是當地官兵同心合力建造完成的,結構堅固,而且外表也樸實美觀。這兒所有的建築物看來都乾淨無比,一點煙蒂或紙屑果皮都看不見。
島上也有一處郵政代辦所,隸屬於台北郵局管轄,使用「台灣台北南沙群島(代)」郵戳,負責傳送戰士們的家信和包裹,這是國內目前最長的郵件傳遞路線。
為了維護島上官兵的身體健康,太平島上設有一座設備齊全的醫療站,一般的傷痛疾病在這裡都能得到妥善的醫療。若是遇到嚴重的急性病症,當地醫療設施不足以解決問題時,島上指揮部會立刻打電報通知台灣本島速派軍艦前來救助,以確保戰士們的生命與健康。
南沙守備區碑展示國軍實力威震南疆。(李培徽)
有個「島王」愛上了這裡
不要以為太平島的孤懸地位會讓人裹足不前,有人寧願在太平島上待一輩子,也捨不得離開,劉勝芳士官長就是一個例子。
他在島上駐守了十年多,每次部隊換防時,他都不願離去,理由是他太喜愛這個地方,這兒遠離紅塵的自然環境,能夠滿足他心靈的需要。他不再掛記城市中的舒適、便利,也不懷念人群中的熱鬧、喧囂,只是喜歡太平島上平靜、恬淡的生活。
由於他算是島上的「耆老」,年輕的弟兄們常愛去他的居所和他閒聊,或陪他喝茶下棋。他生活得的確愜意。
劉勝芳白天上班時間在南沙電台從事譯電工作,下班之後他就整理自己的菜園。靠著他細心的栽培,菜圃裡生意盎然,有空心菜、絲瓜、紅辣椒等作物,有紅有綠,真是成績斐然。
劉士官長今年五十五歲,總是精神抖擻,成天穿著一條紅短褲,在島上各地來回穿梭。大家都喜歡他,也尊敬他,並封稱劉勝芳為太平島的「島王」。
劉士官長非常好客,一有客人去他那裡參觀,就把由台灣運去的罐頭汽水一罐罐的拿出來請客,又親自打上井水給訪客洗臉。
中華民國海陸軍戰隊在島上設置的精神堡壘。(李培徽)
自助助人之例
他不久前託人從台灣買進了一部抽水機,每天可以打上來四百加侖的淡水,不僅是供他自己使用,也和島上弟兄共享這些寶貴的水源。
島上官兵一向戰志高昂,在島上「威鎮南疆」碑附近的一座紀念碑上,鐫刻著以下的詞句,顯示出他們保國衛土的堅定決心:「南沙海甸,嶔巍列邦,魁閎英頎,際會一方;反共抗俄,氣志皦昂,華儀赫奕,聲威溶漭。」
像這類自我勗勉,共赴國難的字句,不僅刻在各個營房和碉堡裡,也銘刻在每位戰士的心版上。
長期戌守偏遠的外島是辛苦的,國軍官兵們除了平常的執行勤務外,他們也經常操演,保持戰技的純熟、兵器的靈敏準確,以確保南疆的安全。尤其在越南淪陷後,共黨勢力滲入中南半島,並且赤焰燃向鄰近地區,南中國海成了民主陣營與共產集團力爭的據點。近來蘇俄艦隊常出現越南金蘭灣附近海面,越共海軍也叫囂不已,加上菲律賓宣佈兩百浬經濟漁區的措施,都造成了南海的複雜情勢。太平島上的駐軍責任顯得更沉重了:他們加強構築工事,並且不斷鍛鍊戰鬥技能,誓以自己的生命捍衛國家的最南領土。國軍一直處於機動備戰狀態,使得他國的野心勢力,無法在南沙附近蠢動。
在軍艦甲板上觀賞南沙的日出。(李培徽)
海軍艦隊維護漁民作業
中華民國政府為了保護漁民的安全和利益,已經宣佈實施領海十二浬,經濟漁區二百浬的最新措施,並且決定指派海軍艦隊加強在我國領海區域的巡邏,以確切保障漁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海軍艦隊也定期前往南沙群島進行補給作業,一直以堅強的武力捍衛我國的南疆。在此動盪不安的海域,唯有雄厚的實力才足以確保領土的完整。
這個孤懸在遠洋的小島,西洋人稱為伊杜阿巴島(Itu Aba Island),對日抗戰勝利後,我國於民國三十五年派太平艦接收本島,並且定名為「太平島」。此後國軍一直在島上昂然擔負著保衛領土的神聖使命,至今已三十多年。
南沙群島地處熱帶,又接近赤道無風帶,所以氣候炎熱,但是島上又受海洋調節氣溫的影響,氣溫最高不超過攝氏三十五度,最低也不低於攝氏二十一度,年溫差很小,非常適合人類居住。
南沙群島在南海諸島中,是位置最南和面積最大的群島,全部為珊瑚礁所構成,散佈在北緯四度到十一度三十分之間,經度則在東經一百零九度三十分到一百十七度五十分之間,海域很寬闊,只是大部份地區仍有待探勘,所以被認為是危險地帶。
太平島上國軍官兵種植的絲瓜高及人肩。(李培徽)
島上鳥兒多
由於島嶼孤懸海上,島上動物很少,最常見的是以魚類為主食的鰹鳥,綠嘴紅腳,身上是灰黑色的羽毛,所產的蛋,比雞蛋小一點,在島上到處都撿得到,是阿兵哥加菜的好材料,味道鮮美無比。而且島上沒有蛇,也少蚊蟲,適合居住。
據島上官兵說,常有二、三百斤重的母海龜利用夜晚天色漆黑的時候,緩緩地爬上沙灘來下蛋,然後再細心的用沙把蛋埋好。當母龜在挖洞產卵時,雄龜會躲在水邊把風,一旦發現情況,就猛拍海水,通知母龜逃走。可是往往雄龜在尚未有效通知母龜前就先拚命跑了,佇候多時的戰士們一湧而上,三兩下就把海龜給翻了過來,四腳朝天的它就再也逃不掉了。
龜肉成了守軍的菜餚。海龜殼則用陽光曬乾後,帶回台灣送人,還很受歡迎哩!
另外,把大海龜蛋曬乾和適量的米酒混合後,裝瓶封口陳放一段時間,就製成了很出名的「南沙龜蛋酒」。在酒瓶上所貼的說明上寫道:「此為婦女稀貴補品,早晚取一湯匙吞服,可以滋陰、養顏,治療經痛及婦女雜症,甚具奇效。」他們視自製的龜蛋酒為南沙特產,且頗為自豪。
在漁業資源方面,南沙群島附近淺海中,漁產豐富,是我國蘊藏量最豐富的漁場之一,諸如:鯧魚、鯛魚、鮫魚、海龜、石斑魚、烏賊、江鰩、石花、海藻、海美、海棉、海茄、海星、海膽、海參等,應有盡有,布滿了海底礁盤。貝類中以蛤蚧、海螺、大海蚌等最多。
南沙長滿熱帶植物和美麗花卉。(李培徽)
是最好的漁場
早在民國四十五年間,我國漁產試驗船「海慶號」就曾到南沙群島海域進行研究探勘工作,發現這一帶為良好的漁場,漁產蘊藏量甚豐,可以大量開發捕撈。
台灣漁業界人士也認為,台灣沿海的漁產,遠不及南海地區豐富,普通一艘船在台灣沿海作業十天,往往比不上在南海作業三天的收穫量,可見漁業捕撈如果向南沙群島求發展,前途必然可觀。
軍艦航行時在甲板上就可以看到成群的石斑魚、烏賊漂游而過,數目之多竟使海水變成了另一種色彩,可以讓人充分體會到海洋資源的豐富。
南沙群島的土質是由珊瑚礁及介類殘骸風化所構成,因而含有高成份的石灰,而且含鹽量也多。南沙群島的地下水,亦多帶有鹹味;唯有太平島上幾口水井,水質甘美,清澈可食。
太平島上灌木叢生,野芒果樹的樹幹可以數人合抱,樹葉茂密,遮蔽天日,人入其間,恐會迷失方向。島上滿地的落葉和樹枝,經年堆積,使土呈黑褐色,土質肥沃。可惜土壤粗鬆,不易保持水份,太平島上培植作物的泥土多由台灣運去,用尼龍塑膠布襯在下面,以免水份流失。
鰹鳥糞幾千年來凝結成的磷酸礦,是女性化妝品的原料。(李培徽)
島上多磷礦
在礦物資源方面,太平島上最著名的是磷酸礦,且為品質極佳的自然磷,經濟價值很高。
太平島上的磷礦主要是由於成千上萬的鰹鳥所排洩的糞便,經雨水沖入地層中,起化學作用而形成。據說這些磷礦具有漂白作用,是女性化妝品的原料之一。
近年來盛傳南沙群島附近可能蘊藏有大量油氣,使得此地甚受世人的矚目。臨近的一些國家也想要研究開採此一寶貴的地下資源,但是這明顯的會侵犯我國的領域。
遠在南宋末年,南沙群島就已經成為我國南海中的主要漁場,史稱「十二子石」。
明朝三保太監鄭和曾經七次下南洋,把南沙群島收入中國版圖。今天在南沙群島中仍不時可發掘到中國古代的錢幣,足證國人早已登臨南沙生活。
現在的太平島上有座明代建造的古觀音庵,千百年來中國漁民到南沙附近捕魚,都會上岸參拜,祈求平安。這座觀音庵後來由國軍重新修建,但仍不失原來古樸的本色。
中華民國海軍在南中國海展示雄厚的實力。
堅固的屏障
南海是我國最大的內海,閩、粵兩省的居民早年經由南海到達南洋開墾,南海不論在地理上、文化上都與中國有最密切的關係。南沙群島是我國最南的疆域,它是南海南方大門的屏障,國軍長年戌守南沙,維護此地區的平靜和安寧,對促進附近的和平,貢獻極大。
衛戌太平島的國軍更深切體會出軍人保衛國疆、寸土必爭的神聖使命,他們多年來一直堅守崗位、沉著奮鬥,期望著國家的興盛和壯大。
太平島上的總統 蔣公銅像莊嚴、雄偉,是島上官兵的精神引導。(李培徽)
島上高大而茂密的熱帶林。(李培徽)
海軍官兵在甲板上集合聽取任務分配。(李培徽)
海軍艦隊巡弋途中的無線電對話。(李培徽)
給船隊的一景。(李培徽)
小艇全速向太平島駛進。(李培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