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島嶼行旅

「鼓」動傳統

「鼓」動傳統

文‧黃之寅  圖‧張素卿

2016 1月

離新北市新莊捷運站不遠的响仁和鼓藝工坊,1923年由王桂枝創立,現由他的三位兒子經營,是台灣碩果僅存依傳統工藝技法的製鼓廠之一。

王家兄弟1973年因父親驟逝,繼承了家業。雖然他們自幼被鼓所圍繞,對其製作工法細節卻是一竅不通。父親生前擔心製鼓利薄,並不鼓勵他們傳承學習。三兄弟不忍見到父親50年的心血就此付諸流水,立定決心要重拾該技藝,反覆試驗和歷經多次失敗後,終於習得製鼓的精髓。

儘管中國鼓的構造不外乎就是以張力將牛皮覆蓋住一個空心的木桶,它依然有許多不同變化,像是用以伴奏誦念的鼓音較為低沉,而醒獅團所用的鼓,音調較高。

王家兄弟對於鼓藝的執著和付出,終將响仁和打響成樂界首屈一指的品牌,用戶遍及海內外各大廟宇,更包括如朱宗慶打擊樂團、優人神鼓和漢唐樂府等台灣頂尖的表演團體。

面對這項體力吃重的工作,王家三兄弟在邁入耳順之年後,漸漸退居幕後指導,由第三代的生力軍接下重擔,產量不受影響,更將其發揚光大。响仁和鼓藝工坊的鼕鼕鼓聲,未來還會繼續響徹雲際。

响仁和鼓藝工坊的鼕鼕鼓聲在國家音樂廳裡響徹雲霄。

响仁和鼓藝工坊除了製鼓,也提供維護與修繕服務。

鼓依其用途,有音調上的不同。

响仁和鼓藝工坊的鼓皮來自本地的水牛,依不同類型的鼓的要求,選用對應的皮面製作,處理上非常需要師傅的巧手。

响仁和鼓藝工坊的鼓皮來自本地的水牛,依不同類型的鼓的要求,選用對應的皮面製作,處理上非常需要師傅的巧手。

調校鼓面張力是一道繁複、費力且仰賴師傅經驗的程序,對於鼓音的質地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三兄弟中的大哥王錫坤製鼓嚴謹,每個製程都仔細丈量並加註記號。

三兄弟中的大哥王錫坤製鼓嚴謹,每個製程都仔細丈量並加註記號。

响仁和鼓藝工坊成立於1923年,是台灣碩果僅存依傳統工藝技法的製鼓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