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文建會邀請兩位日本古蹟修護專家來台講授古蹟修護方法,並參觀國內經由勘定、正在進行維修的古蹟。在巡迴勘察中,原先未被列入參觀行程的台中潭子「摘星山莊」,卻獲得兩位日本古蹟修護專家最高的評價,並譽為我國最具古樸之美、保存最完整的古蹟。如何適當地維護整修,使這所古厝生命延長,讓更多國人得以一睹它精美、考究的原貌,據此揣摩先人生活的型態,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文建會原訂參觀古蹟的行程並未排入「摘星山莊」,後經研究中國傳統建築的專家李乾朗大力推薦,乃臨時加入這一地點,想不到卻因此「看」出這座古厝的價值。
高端和岩崎是日本有名的古蹟修護專家,此番文建會專程邀請他們前來,對他們的意見自是非常重視。在參觀全臺古蹟的行程中,一路上我方陪同的學者及有關人士,就沿途所見向他們請教了許多問題,他們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到了「摘星山莊」,他們被古宅優美的形制與精緻的雕飾所吸引,一時丟開陪同人員,花了許多時間自行在古宅中拍攝、紀錄,並且推崇備至。
2:兩廂之間有矮牆相連、廂房間狹長天井可以採光、通風及交通。(鄭元慶)
形制完整、建築精美、保存亦佳
這座名為「摘星山莊」的古厝,過去雖然知名度不高,但國內不少建築家、美術學家早已認定它是一所不可多得的古宅大厝,此回經兩位日籍專家勘定,從此身價百倍、聲名大噪。這所古厝可說是集中國傳統建築藝術之大成,舉凡中國傳統建築所採用的形制、佈局與裝飾技巧(如彩畫、泥塑、雕刻、交阯燒等),都表現了典型的中國風味。
李乾朗認為,這座古厝保存較完整的原因有二:一為中部氣候較佳,使日灑雨淋的風化程度降低;再者為林家後代子孫逐漸式微,無暇又無力整修,使它能充分保存原有風貌。
「摘星山莊」的起造及落成年代,因物換星移,人物凋零,缺少耆宿口述及文字記載而難以考證。但據目前林家第十九代掌業者林勝雄表示,「摘星山莊」大約是在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奠基,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完工,距今已百餘年。
林家先人原並不富裕,最初居於福建省漳州府昭安縣。第十三代祖先林朴直經商不順,乃於清嘉慶年間渡海來臺,希望在新環境中有所發展,惜未能如願。
傳至第十五代林其中,他幼時父母雙亡,由兄長撫養長大,沒受多少教育,唯愛舞棒弄槍,一心想往武術上發展。十六歲時,中國大陸發生太平天國之亂,林其中乃在阿罩霧(霧峰)林有理麾下為勇,渡海與太平天國軍隊作戰。
3:潭子「摘星山莊」全貌,前有水池、四周圍以竹林。(鄭元慶)
衣錦還鄉,建造大宅
林其中經過幾番征戰,建下戰功。有一回受到太平天國軍隊包圍,正值一籌莫展之際,幸賴地方仕紳王成助解危,兩人乃結成好友。林其中為人正直、坦誠,頗得王成助信任。幾年後,王成助不幸身染重疾而亡,因無子嗣,就將一切產業遺贈林其中。
後來林其中又在清同治甲戍會試中了武進士,並獲同治誥封「昭勇將軍賞戴花翎」官銜,乃衣錦榮歸,於潭子現址籌建家宅。
直到今日,林家後代子孫仍承繼林其中遺訓,將王成助牌位立祀於正廳神龕,以示不忘他的恩德。王成助的香爐居正(左)位,林家的居次(右)位,王成助的靈牌也比林家祖先牌位為大。
這座林家大宅何以名為「摘星山莊」呢?林勝雄表示,想係林其中在福建所建官邸稱謂的沿用。當年林其中封了武官之後,曾在福建建有豪華官邸;後來飲水思源回到臺灣老家,所建之宅邸亦以「摘星」為名。
4:廂房外牆頂部的裝飾為泥塑彩墜,並有琉璃空花磚砌成的氣窗。(鄭元慶)
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建築
摘星山莊位於臺中縣潭子鄉潭富路二段八十八號,佔地二千五百餘坪,為一四合院式大宅,坐北朝南,分為前後兩進,左右兩側各有兩座廂房。門前有水池,東南方有門樓,山莊四周有矮牆圍繞,其外並栽植竹林。
中國房屋的建築方位,習採「坐北朝南」之制,此屋亦不例外。在北半球採這種方位,可多得日照,又可祛避冬日凜冽的北風,使最適於居住。
門廳左右兩側各有二座廂房,廂房外凸,有矮牆連接。兩廂房之間有狹長天井,以利採光、通風、交通。內院兩側亦有矮牆,將廂房前天井與內院隔開。
正門前有半圓形「門口塘」,直徑約廿公尺,四周以卵石疊砌,除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外,也用來養魚、栽植荷蓮,甚至救火與灌溉。
門樓設於正門東南方45°角的「巽」位處,入口處當年有「保甲路」經過,路旁則有大片廣場,供演戲、聚會之用。由門樓延伸至整座山莊外圍皆設矮牆,形成保護作用,牆外為竹林,林外則為農田、便道。
圖1:門楣上裝飾靛青色瓷燒文字,水車堵上可見精美的交阯燒。(鄭元慶)
上等建材,來自中國大陸
「摘星山莊」建材中最主要的木材、石材、交阯燒等皆取自大陸,據說是林其中親自採購的。
木材以楠木、樟木為主。當時本省雖生產檜木,但產於深山峻嶺,砍伐與運輸不易,乃自大陸採購,由海路運回。該屋至今已逾百年,但其拱、樑質地仍佳,雖稍有龜裂,但並未腐朽;木結構的瓜筒、ヴ高驧﹞怹藎穭W的木雕亦十分完整,可判斷其材質確為上選。
所用石材有兩種,一為原產於福建泉州的白色花崗岩,名為「泉州白」;另一種為深綠色「青斗石」。這兩類石材質地堅硬,除用於石雕外,臺基、柱珠、牆基也有採用。
「交阯燒」為一種低溫陶器,是閩粵建築常用的裝飾物,被塑成花草、鳥獸、人物,嵌於壁上。這所古厝中也處處可見交阯燒優美的造型和華麗的色彩。
磚、瓦則選用本地窯所燒製的紅色磚瓦。
圖3:正廳牆上木雕多為歷史故事,貼以金箔,顯得金碧輝煌。(鄭元慶)
二組匠師競較高下
由本省中部的古老建築分析,潭子古厝可能與霧峰林家、神岡呂宅出自同一流派的匠師之手,而建築時間還早於那兩幢宅邸。
建屋時主要的木匠、石匠皆聘自「唐山」。當時請了兩組師傅、工匠同蓋此厝,他們以中軸分金線劃分左右兩區,各由一組匠師負責,各依設計圖施工。此種建屋方式除可收競爭之效外,又可壓低造價,當時稱之為「對場」,先由兩側蓋起,最後於中間契合。
兩組施工者為求表現,皆把已完成部分搭篷遮蔽,謝絕閒雜人等參觀,以免工作進度、施工方法等外洩。當時二組師傅、工匠的總數約在百名左右。
這所古厝採用的木雕、石雕及交阯燒等裝飾物,都是在大陸製作完妥,再運至此地安裝、黏貼的。
圖4:水車堵以剪黏方式製作的精巧裝飾。(鄭元慶)
無處不雕、無處不畫、無處不書
「摘星山莊」是一座土埆厝,外表黏貼紅磚,但其最大特色是「無處不雕、無處不畫、無處不書」。厝內只要是木材部分,必有雕、畫、書施於其上;以石料製成的柱珠、窗櫺、裙堵等,更是精雕細琢,繁複美麗。
古厝門樓上橫書「摘星山莊」四個大字,其下有橫幅「九天星斗換文章」,及對聯「江山獻秀明新景、樓閣增輝壯巨觀」。門旁牆壁上部的紅磚,呈鏤空的菱形、扇形與桃形,再貼以交阯燒,並飾以瓷質水藍色文字;下段以整塊石板雕成花草鳥獸之裙堵。牆基亦有石雕。左右石窗雕成「夔龍護爐」花紋。牆面則以不同排列方式的紅磚砌成。
門樓的石柱為方形,柱珠有腰身並有動物雕飾。牆壁厚達五、六十公分,甚有一百公分者。
入門之後,經廣闊的大埕到門廳,水池在門廳正前方。大門上有清同治時所治古匾一方,橫書「文魁」二字,下有對聯「無江海而閒不導引而壽,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榮」,並另題有「樹德堂」匾額。門框石刻為八仙像,栩栩如生。門旁壁上亦飾有交阯燒及其他文字。
門廳外牆有對稱石窗,窗中嵌有五條直立石板。內外牆上的紅色砌磚,遇直角處必刻有蝙蝠或蝴蝶圖案,取諧音同「福」。
門廳頂上有基本的大、二、三通樑及五個瓜筒對稱排列,瓜筒及束木皆有精美雕刻,並著各種顏色,樑上亦繪有人物、花鳥圖案。以木屏與兩側廂房分隔,右側木屏上有詩文,左側木屏為人物及山水畫,這些字、畫為當時詩畫名家所作。
內院後為正廳,廳門上橫懸「進士」牌匾。正廳內除供奉王成助及林氏祖先牌位,又有林其中的塑像與畫像。
正廳的ヴ高蠾@四扇,其上施以數種花形雕刻,平時關閉,逢家中有事時才打開。
正廳內木屏亦有字、畫,左側繪有林其中帶領僕從進入大陸府邸的圖畫,右側則為林其中家居生活圖,一家大小其樂融融。正廳頂上亦有「三通五瓜」,上有各種圖案及雕飾,較低的牆框並貼有華麗金箔。
在門廳及正廳廊牆上方,皆作成二道線腳的「水車堵」,中間飾以剪黏成交阯燒,內容多為人物帶騎、山水花園或一般民生剪影,每組都有一個民間故事。
屋頂皆舖紅瓦,前、後進的正脊是傳統建築常見的馬脊,中央微凹,形成優美的弧線,脊上飾有泥塑人物。屋頂及水車堵皆留有小窗,可透光及透氣。
圖2:屋簷下水車堵留小窗可透氣。(鄭元慶)
子孫不發達,古宅因未整修而得以保存
林其中時代生活富裕自不在話下,以後的三代子孫仍託祖蔭,不需從事生產,僅靠好幾百甲田產即可過活。後因子孫分家及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林家的田產乃逐漸散落。
「摘星山莊」目前仍居有四十幾人,除林家後代外,還將房間租給外人,每天摩托車來來去去,損及古意。
林勝雄投資經營多種生意。其他親族多居外縣市,經商者佔大多數,也有擔任教職或公務員者。
經不起歲月的刻劃、洗禮,「摘星山莊」的建築精華已呈斑剝。
圖5:百餘年來的日曬雨淋,使古厝裝飾呈斑駁之狀。(鄭元慶)
適當的維護與整修有其必要
門樓的屋頂因破漏不堪,林勝雄以白色石棉瓦整修,失去原來紅瓦屋頂的古樸之美;原圍繞山莊的牆堵亦多已傾頹,難辨原跡;古厝前方和左方已有高樓、工廠蓋起,視野大受影響;牆上裝飾的交阯燒與剪黏,雖已褪色,但仍可看出製作工匠的慧心與巧手,可惜有不少被不慎破壞;屋內壁上的詩文與壁畫,因後人清掃時用水沖刷,而遭「善意的破壞」,有些字畫因顏色褪變而無從辨認……,實在非常可惜。
國內的古蹟多為古建築,而建築又是當代人民生活的表徵,是一種歷史的證物。透過它,可揣摩先民的起居活動甚至思想狀況,古建築在文化傳承上有其不容忽視的重要性。因此,我政府近年來大力進行古蹟的保存與修護工作,請各縣市政府勘察轄區內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地方特性的古蹟,提報至內政部,該部匯集這些報告後,會同文建會進行評鑑,然後由專家學者協助維修。
我國目前把古蹟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級由中央管理,第二級由省政府維護,第三級由縣市政府保存。
潭子「摘星山莊」由於在上回調查中被地方政府忽略,至今未被列入任何類級,日後其保存與修護令人憂慮。若不被列入古蹟保護範圍,該古厝即可由持有人任意處理,若有朝一日因改建、翻修而被破壞,這座佈局完整、形制傳統、建造精美的古厝,恐原貌難尋。
圖6:瓜筒、通樑、斗拱及束木皆施以精美雕飾。(鄭元慶)
圖1:門廳內牆上木屏記述古厝建造經過。(鄭元慶)
圖2:正廳神龕供奉著王成助和林家歷代祖先牌位。(鄭元慶)
圖3:木屏上有訓示子弟的文字:「有打瞌睡神僊(仙),無不讀書豪傑」。(鄭元慶)
圖4:從門廳向內望,可見一進又一進。(鄭元慶)
圖5:牆飾交阯燒部分已斑駁脫落,實在可惜。(鄭元慶)
圖6:堅固的磚牆及精緻的雕飾,在台灣古宅中堪稱第一。
圖7:厚重的木門已逾百齡。(鄭元慶)
圖1:分隔內院與廂房天井的牆上有書卷形窗。
圖2:牆上嵌有罕見的神仙故事磚刻。(鄭元慶)
圖3:磚刻蝙蝠花紋,取諧音「福」之意。(鄭元慶)
圖4:正廳中的八仙桌,其上有石榴木(深色部分)嵌入黃楊木(淺色)的技巧。(鄭元慶)
圖5:頂上的漆、畫雖已褪色,仍可依稀揣摩出當年的華麗氣象。(鄭元慶)
圖6:石雕竹節窗上有書卷形瓷質文字。(鄭元慶)
圖1:石制洗衣板仍為林家後代所沿用。(鄭元慶)
圖2:林家後代有部分族人仍住在這所古厝裡。(鄭元慶)
圖3:小孩在廂房玩耍,不識古厝百年來的滄桑。(鄭元慶)
圖4:古厝住來十分陰涼,一個孩子於午後坐在門檻上發呆。(鄭元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