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魚子是營養又味美的食品,深受國內外老饕的歡迎,經濟價值很高。每年入冬,在台灣西部海域,都有成群的烏魚南下產卵,為寶島台灣的漁民帶來一筆可觀的財富。烏魚的漁撈作業在近年來尤有突破性的進展,政府不僅輔導漁民更換現代化的新裝備,並由水產試驗所提供快速準確的漁汛消息,使得漁民得以事半功倍,漁獲量愈來愈多。但是國內的水產專家又擔心過度的捕撈可能會破壞生態的平衡,因此又開始進行烏魚漂流試驗,以科技協助烏魚的繁衍。這些發展的歷程,都在在顯示了中華民國漁業發展的進步。
肥大的烏魚。(艾燕)
寶島漁民的一大財富
每年十一月中旬到翌年二月,是烏魚來臨的時候。成群的烏魚在台灣西部海域,順著寒流南下產卵,為寶島的漁民帶來一筆可觀的財富。
烏魚的身價極高,製成的烏魚子更是馳名中外、引人垂涎的珍品。因此,每年一到烏魚期,台中梧棲至屏東恆春一帶,聚集了數百艘漁船,形成一股「捕烏熱潮」。
歲暮天寒,台灣海峽刮起了東北季風,東北海岸的近海作業漁船大半瑟縮在港內過冬,個個漁港漸漸冷清起來。此時,卻是西海岸沿線大大小小漁港開始忙碌緊張的時刻。
「先頭烏」的訊息,使西南部漁港熱鬧了起來。到漁港內走一遭,可以感覺出那種烏魚來臨時,既緊張又興奮的氣息。
修整漁網是準備工作中,最繁瑣、也最重要的工作。目前,捕烏船大都已採用操作迅速、成效大的「巾著漁網」,這是以韌度極強的尼龍線編織而成,長約五百公尺。
補網時,要從亂糟糟的漁網中,理出個頭緒,真是不容易。補完網,必須進行整網工作,大家一字排開,花上三、四個小時,把漁網一排一排編放整齊,免得下網時,纏結在一起,影響作業。
魚市場拍賣烏魚的情形。承銷商看看貨色,心裡盤算好,等待拍賣員喊價。(艾燕)
出海前的準備作業
這些工作,可一點也馬虎不得,否則,萬一下網時,發現漁網有漏洞,成千上萬的烏魚,就會成了漏網之魚而逃之夭夭,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漁民也只能束手無策地看著到手的大筆財富溜走。
修理好漁船,補整好漁網,召集了船員,加足了油,漁民們就抱著滿懷的希望,精神抖擻地出海遠征了。
巾著網必須由兩條漁船一起操作,所以巾著網漁船一向是出雙入對的。在茫茫大海中,只見一對對漁船的魚網相連,齊頭破浪前進,兩條船上的漁民可說是「禍福與共,休戚相關」。
經驗老到的漁夫,端坐在捕烏船最高層的瞭望台上,銳利的雙眼,注視著海水,不放鬆任何動靜,另一船員也緊盯著艙頂木架上的魚群探測器。
魚探器是利用裝在船底的電眼,掃瞄海中的魚群,然後在捲成筒狀的顯影紙上顯示出來,色澤愈濃,表示魚群愈密。
烏魚群通常在破曉時分出現。
漁民熟練的壓壓烏魚的尾腹部,就可以分別出雌雄。(艾燕)
劃破長夜的哨音
晨霧瀰漫,海風刺骨,忽然,「嗶!」地一聲,守望的漁民吹出一陣尖銳的哨音,劃破寂靜的長空,打消了每個人的睡意。
原來海上出現了大批的皮刀魚群。側耳傾聽,沙沙的聲響愈來愈近。極目遠眺,成群的皮刀魚把海面染成一片銀白,船上揚起一陣歡呼,成群的皮刀魚被打撈上來。這時,每個人的心情都是焦灼的,情緒都是興奮的。因為據說,皮刀魚是烏魚群的先頭部隊,皮刀魚的出現,就是烏魚來臨的癥兆。
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皮刀魚順暖流由南而北,烏魚順寒流由北而南,兩種魚群只是經常在西南部海域相遇,並不是皮刀魚領導著烏魚前進。不過,捕烏船在發現皮刀魚後,經常可以發現烏魚蹤跡,這倒是事實。
大家屏息凝神地注視著海水,魚探機上終於顯示了烏魚的蹤跡。從空氣中,也依稀可以聞到烏魚來臨時,刺鼻的魚腥味。
第一隻烏魚輕巧地竄出水面,很快的,第二隻、第三隻……翻騰跳躍的烏魚,終於暴露了明顯的位置。
滿載而歸的漁船回航了。(艾燕)
網得烏魚歸
漁民立刻吆喝起來,迅速投下漁網,然後兩條船以最快的速度,向相反方向航行。接著拉開漁網,火速圍捕。不到十分鐘,兩艘漁船重新會合,五百公尺長的巾著網,把一大群烏魚團團圍住。
烏魚入網後,捕烏船利用馬達,發動起網機,絞收漁網。漁網一寸寸的收緊,成為一U型網,成千上萬的烏魚在堶情A慌亂的掙扎著,亂竄著,想逃出那牢固的漁網,然而都是徒勞無功。
漁民開始利用網具,熟練的撈取緊束在兩船之間,還在跳躍的烏魚。撈上來一網網的烏魚,立刻放入冷凍倉冰凍起來。滿倉的烏魚,正好比滿倉的鈔票,難怪漁民們個個都眉開眼笑,激動的情緒許久許久才會平靜下來。
激烈的捕烏作業結束了,漁船滿載而歸。還沒靠近港口,碼頭上就已擠滿了急著看貨色的承銷商,和看熱鬧的群眾。
漁船靠岸了,船員打開艙蓋,讓承銷商先看看貨色。一般說來,一條烏魚最小的有三十多公分長,最大的有五十多公分長,重量大約一公斤至兩公斤之間。雌烏魚又比雄烏魚肥些、重些。
漁民開艙取魚,一尾尾肥大的烏魚愈聚愈多,漁民的笑容也愈來愈深。(艾燕)
拍賣市場趣味多
承銷商看完貨色,心裡有個底後,漁會的工作人員開始協助漁民拍賣。不論雌雄,以一尾魚為計算單位。拍賣員手搖銅鈴,以朗誦的方式「唱」出標價,速度奇快,外行人很難聽懂。
據說,最早還流行一種古老的客家小調,以招徠顧客。隨著時代的進步,唱歌叫價的方式已經簡化很多。
拍賣市場的行情,隨著漁獲量的多寡,經常一日數變。普通的得標價每尾總在新台幣一百五十元左右。而烏魚最值錢的部分是雌魚的魚卵,未加工製造的魚卵,每付至少可賣得三、四百元。雄烏魚的魚白雖然也可食用,但不如魚卵值錢,價錢只有烏魚卵的一半。所以承銷商購得的整批魚群中,如果雌的多,雄的少,就可以大大賺一筆了。
交易完畢,立刻開艙取魚,辨別雌雄。最簡單的鑑別方法是「指壓法」:按住烏魚尾腹部,如果有魚白流出,就是雄魚;如果有黃色的卵粒流出,那就是雌魚了。
分別完雌雄,承銷商立刻把雌烏魚高價賣給工廠,製造「烏魚子」。
烏魚子的製作方式,根據漁民的經驗,還是傳統的鹽漬法最理想,製成的烏魚子,味道最鮮美。
烏魚子加工的最後一個步驟是日曬,漁婦用水刷去烏魚子上的灰塵,細心的照顧著這筆龐大的財富。(艾燕)
烏魚子加工的步驟
雌烏魚取來後,漁婦用尖薄的利刀剖開烏魚的腹部,用兩手插入腹腔,細心取出整個卵巢,剩下的烏魚體,再整批轉售給魚販。
取出卵巢後,首先用湯匙輕輕的把卵囊膜上的血絲刮起來,千萬不能破壞卵囊膜。後用清水把卵囊充分洗淨,如果卵囊頭端裂開,就用細棉緊縛,以免卵粒逸出。
脫血洗淨的卵囊,放入平面竹筐內稍為滴水後,在整個卵囊表面,均勻地撒上一層細鹽。然後排放在乾燥木板上,再在上面加一塊木板,上面放幾塊紅磚加壓數小時。
然後洗淨殘餘的食鹽,用手揉摸,至卵囊內的各別卵粒分開,整個魚子柔軟為止。如果有損傷,應貼上玻璃紙或白細布,仔細整型。
整完型,再把烏魚子排在木板上,魚子上覆塊白細布,疊上一塊木板,再排置烏魚子。一直重疊上去,最上層放置紅磚塊加壓。晚上加壓,白天搬出去,陳列在架子上曬太陽,以日出後三個小時,和日落前三個小時的陽光最合適。三、四天後,就可以真空包裝、裝箱,準備待價而沽了。
從雌烏魚腹中取出魚卵後,必須先將卵囊頭用細線縛好,免得卵粒溢出。(艾燕)
營養又美味的食品
烏魚子的營養非常豐富,含有高單位的蛋白質和脂肪,一向被視為進補的美食,加上來源有限,愈發顯得「奇貨可居」。食品店中包裝整齊的烏魚子,每付甚至於可賣到新台幣九百元以上的好價錢。除了國人自己食用外,大部分外銷到日本,賺取外匯。
也許因為烏魚子的成熟度比其他魚卵高,所以味道特別鮮美。用火烤過後,切成薄片,加上一片白蒜、一片白蘿蔔,再蘸點醬油,吃在口裡,真叫人齒頰留香。
隨著艘艘滿載而歸的漁船,台灣西南部海鮮店的玻璃櫃裡,許多肥大的烏魚躺在碎冰上,細白的魚鱗上仍淌著血絲。夜市裡,掛出了一個個耀眼的「烏魚米粉」的燈籠,攤子上擺著數條口中塞著青蒜的烏魚。另有些「白切攤」上,褐黃的乾烏魚子和豬舌頭、豬心、香腸、花枝陳列在一起,看在老饕的眼裡,不禁垂涎三尺,忍不住要坐下來,大快朵頤一番。
漁民捕烏深具歷史
這項為寶島台灣帶來財富,帶來美食的捕烏業,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每年冬天,尤其是冬至前後二十天左右,好幾百萬的烏魚,就像守信的候鳥一樣,順著寒流南下,產卵洄游。
根據「現代台灣漁業誌」的記載,早在三百多年前,福建、廣東沿海居民,在冬至前後烏魚汛期內,紛紛駕船集結到「打狗」(高雄)撈捕烏魚,還曾在高雄旗津搭蓋草寮,作為棲身的場所。
專家推測,由此也促成了不少遷台的移民。換句話說,有些台灣省籍同胞的祖先,當年也許就是為了撈捕烏魚,而由大陸移民來台。
烏魚到底從什麼地方來的,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證據顯示。漁民傳說,每年入冬後,出現在台灣西部海域的烏魚群,是來自黃河口,再輾轉順著寒流洄游至屏東外海七星岩產卵。
有些水產專家推測,洄游台灣西部海域的烏魚,可能由福建沿海游來,向東洄游後,在台灣西北部的新竹近海轉而南下。游至中部西岸時,卵巢還沒成熟,經過二十至三十天的功夫,游至台灣南端,卵巢正好發育成熟,雌烏魚就在巴士海峽附近海域,把體內的卵排出去。
不受歡迎的回頭烏
雌烏魚一次產卵至少有二百萬粒,產卵後,就循著原來的路線洄游到高雄附近海域,往琉球方向游去,漁民通常稱這作「回頭烏」。
如果撈捕回頭烏的數目顯著增加時,就表示烏魚汛期要結束了。
每年烏魚期,平均有三到五個主群順寒流而下。魚群移動的速度,最初相當快,愈往南部就愈慢。因為台南以南至屏東一帶,海岸線往東南方向傾斜,東北季風不強,水溫比西海岸其他海域暖和;加上菲律賓來的黑潮支流由南向北流,烏魚在台南以南海域的洄游速度,勢必緩慢下來。這一帶就形成漁民截捕烏魚的主要漁場。
烏魚這種洄游性魚類,產卵期的集結性很強,漁況很不安定。從前,出海的漁船,就像賭博似的,運氣好的,可以一網數萬尾,狠狠發一筆大財;運氣不好的,往往「入寶山空手而回」,不但沒賺到錢,反而蝕了老本。
以現代化的設備作業
近幾年來,政府大力扶植漁業,貸款輔導漁民購置巾著網和動力揚網機。老舊的木船逐年汰舊換新,每艘新建的鐵殼漁船和玻璃纖維漁船,既牢固,又耐用。而且大部分漁船上都擁有對話機、氣象機、魚探機、聲納、水溫計,甚至於海底電視等各種現代化的捕魚設備,令人嘆為觀止。
烏魚期來臨時,各地漁會也提供貸款,讓漁民好好整修漁船,作周全的準備。台灣省漁業局也派遣「護漁一號」,每天在海上巡邏,維持海上秩序,保障漁民的安全。
每年的烏魚漁況速報,更使捕烏船改被動為主動,大大增加漁民出征的勝算。
台灣省水產試驗所高雄分所,位居高雄前鎮漁港出海口右方,是台灣海域截捕烏魚的指揮中心。
集合力量廣搜漁汛
最適合烏魚洄游的水溫是攝氏二十度至二十二度,海水鹽度是千分之三十二至三十三。入冬後,水試所就派遣水產試驗船,巡邏西部沿海,測量水溫、鹽分,並利用大型魚群探測器掌握魚蹤。一有烏魚的消息,立刻拍無線電給高雄漁業電台、警察電台、中廣電台,通知捕烏船前往圍捕。
此外,西部海岸數十個漁會,每天以電話向水試所報告當地的捕魚情形。每地並雇兩條民間漁船作為「標本船」,每天出海測量當地附近沿海的水溫、鹽分,再以限時專送把資料寄交高雄分所。
高雄分所現由技士林榮森負責發佈烏魚漁況速報,他擔任這項工作已有十七年的經驗了。每到烏魚期,他每天都必須坐陣在辦公室裡,接聽試驗船和各地漁港傳報的漁況消息,拆閱「標本船」寄來的限時專送。根據這一大堆資料,迅速分析整理出烏魚的可能動向,然後把結果以電話通知各報社與各廣播電台。
捕烏船,不論是停泊在港口,或是已出海尋覓,看到報紙,或聽到廣播,就立即前往圍捕。
幕後英雄的貢獻
漁況速報是件相當辛苦的工作。譬如今年度的烏魚期,林榮森和他的兩名助手,從去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開始,一直不曾休假過,每天嚴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直到一月初,烏魚的最高潮期過了之後,才得稍微喘口氣。
烏魚是否在豐年期,還可從烏魚的體型和年齡來判斷。烏魚豐收時,四歲以上的魚較多,體型又長又大;反之,不是豐年期時,烏魚多半不到四歲,體型也較小。
於是林榮森他們每年都要做魚型測量工作,每條漁船捕獲的烏魚中,各抽樣數十條,量魚的體重、體長,並採集鱗片,測定魚的年齡,預卜烏魚量。
他們的辛勞絕對是有代價的。每年的漁獲量愈來愈多,由幾十萬尾增加到一百多萬尾;最近兩年,更躍增到二百多萬尾。像今年,甚至超過了兩百五十萬尾大關,總收入高達新台幣三億五千萬元以上,創下了歷年來捕烏魚的最高紀錄。捕烏魚再也不是全靠運氣了。
注意生態平衡
測定烏魚的體型和年齡,還可以用來判斷烏魚的來源是否有問題。目前,被捕獲的烏魚,多半是四歲左右,表示情況很正常。如果發現捕獲的烏魚,年齡降低到三歲以下,就表示烏魚的來源有了危機,必須提高警覺,另尋發展了。
雖然年年都有大量的烏魚被截捕,但每年仍有數百萬的烏魚洄游台灣西部海域,可見得撈捕烏魚能合乎自然生態平衡的原則。但近幾年來漁獲的數目遽增,使水產專家擔心過度的撈捕可能會影響烏魚洄游路線和數目,干擾了自然的生態平衡。因此,除了繼續進行烏魚體重、體長和年齡的測定外,水產專家還計畫進行烏魚漂流試驗,借重科技,以人工繁殖烏魚,再送入海中任其大量生長繁衍,用以預防因藉科技所可能造成的捕撈過度的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