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上,彰化市是整個台灣西部的中心點,但多年來卻始終落於台中之後,位居中部第二大城。
時移勢轉,對在地人來說,是不是中部的老大哥已經不那麼重要,論生活機能,彰化方便的程度還優於其他鄉鎮,車子一旦轉上中山高速公路、中彰公路或台一線省道,只消三十分鐘就抵達台中市,一切便應有盡有了。
只是,在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古都中閒逛,昔日榮光遺跡處處可見,當年的叱吒風雲與今日的靜謐樸實,恰成對比......
彰化建城,可以回溯到二百八十一年前的明鄭時期。因地利取水之便,彰化自古便是聚落開發的好地方,史書上記載:「明鄭部將劉國軒在此屯田,並逐漸成為南北交通要津。」清雍正元年在此設立「諸羅縣」縣治後,彰化市更一度成為中部農產品的集散中心。
貓鼠麵 名聞遐邇的貓鼠麵,無貓也無鼠,取這樣的名字純因老闆的綽號而來,可說是全台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它的湯頭是由蛤、粗骨、扁魚骨所熬成,上頭所淋的肉燥則是豬肉丁放進鍋裡油炸過後,再加上扁魚、蔥、醬油熬煮而成,麵質有點像豆簽,口感特殊,可因個人喜好不同,加些店家特製的雞捲、蝦丸和香菇丸等。貓鼠麵吃起來的感覺像一般的擔仔麵,吃不慣的人也許會覺得腥味太重,不習慣。
兩港消長,殃及彰化
只是好景不常,清光緒年間,劉銘傳考量到鹿港淤淺、航運功能逐漸喪失,於是選擇在台中建台灣省城,從此確立了台中市日後的發展地位。做為鹿港腹地、和鹿港唇齒相依的彰化市也頓失優勢。日治時期,日本人更在台中市積極開發各項建設,彰化市遂淪為台中的衛星城鎮。
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彰化市一度改制為省轄市,原本有望與其他大城並駕齊驅,但卻因地狹發展受困,五年後又被調降為縣轄市至今,地位等同於一般鄉鎮。
「彰化市交通便利,市況繁榮,人口外流並不嚴重,可是與鄰近的省轄市嘉義市相較,雖然只少了三萬多人,但每年的預算卻相差一百多億元,這對地方建設來說,實在很不公平,」曾任彰化市民代表會主席,現任彰化市長的溫國銘無奈地表示,希望中央能早日讓彰化市恢復舊制,提升位階。
即便歷任幾位市長都希望彰化市能合併其他鄰近鄉鎮,以壯大規模,跳脫縣轄市地位,無奈地方鄉鎮的角力各有考量,總是無法順利完成。更弔詭的是,彰化市雖為彰化縣的縣治所在,但它的興衰榮枯,卻又完全受台中市牽動。
在溫國銘心目中,彰化市是個融合了古典與現代的城市。他說:「彰化市擁有十一處國家級古蹟,是人文薈萃的古都;但為了貼近時代脈動,也要以新手法來維繫和現代社會的連結。」為此,他成立了「台灣民俗古蹟文物陳列館」和「民俗才藝研發中心」,希望透過不斷創新,讓這些民俗資產得以永續傳承。
在彰化市已跑了近二十五年地方新聞、如今在市公所服務的張建棻指出,整個彰化市的發展瓶頸,主要受困於先天地形的狹窄。他說:「彰化西有八卦山脈阻隔,火車鐵道又貫穿全市,讓市政發展呈現極度對比的現象。」
原來,早期仰賴火車運輸的時代,火車站通常是商業開展的起源,鐵軌貫穿城市在各地也是普遍現象,只是彰化受限於地形,火車站東側較為平坦的區塊固然順利衍生成繁榮的商圈和聚落,但西側就只能用「門可羅雀」來形容了。此外,中山高速公路又從西側經過,等於形成兩道牆將西區切割,加上高速公路特定區的開發限制,使得西區望過去一片稻浪,更顯沒落。
儘管彰化市人口密度不高,還沒有開發西區的急迫性,但對市政建設的規劃而言,行經至此,總覺窒礙。所以對於未來台灣高鐵只繞經彰化山區一角,沒在城中落站,不至於進一步切割市區,彰化市民反倒像是逃過一劫,喜多過憂。
碩果僅存的放射狀鐵軌就在彰化站北側,中間是「轉車台」,供火車調換方向進入車庫,庫房順著車道設計成扇型。
古董級扇型車庫
彰化市擁有悠久的建城歷史,眼前雖因無法突破人口規模及區位的限制,只能屈居中部一角,然而早期的彰化市,卻是風光一時,尤其火車站前曾是南來北往旅客中途歇腳的中繼點,令人記憶深刻的車站景象,是彰化人最驕傲之處。
彰化站是南北縱貫鐵路山海線的交界點,也是通往南投內山的必經之路。蒸汽火車時代,從高雄開往台北需耗費十個小時,為了考量人力換班問題,必須在彰化稍作停留,待交接完畢才又繼續前進;加上這裡是鐵路網的輻輳點,各班次列車一到彰化,旅客蜂湧而出,轉運量龐大,班次也十分密集,最後一班火車甚至凌晨三點才進站。曾有人打趣說,這裡是夜不打烊的火車站,也是戒嚴時代全台僅見的「不夜城」。而這不打烊的車站裡,還有座被列為縣定古蹟的「扇形老車庫」。
一九七八年台灣鐵路電氣化後,蒸汽火車全面淘汰,而這些為蒸氣火車進行維修保養的扇形車庫也跟著拆除殆盡,最後僅剩下彰化這一座了。
彰化火車站維修組主任陳德安在台鐵服務十七年,他解釋:「所謂扇形車庫,就是火車軌道以放射狀的方式設計,從空中鳥瞰,就像一面打開的扇子般,共有十二條軌道,每條軌道可擺一部火車。當火車緩緩駛進庫內,就可以在這裡進行定期保養或故障維修。」
一九二三年建立的扇形車庫,如今已老舊殘破,木頭窗櫺斑駁,玻璃窗也搖搖欲墜,車庫屋頂還設有圓孔,原來是要讓蒸汽火車排煙用的。
「早期物資缺乏,搭蓋這樣的扇型車庫比較經濟,方便集中管理,」陳德安比劃著說:「入口處有個轉盤讓車子順著運轉滑進軌道中,長距離奔馳的火車來到此處,總算可以喘口氣保養了。」
據了解,彰化這座老車庫原本也要拆除改建,縣政府得悉後極力反對,縣長翁金珠認為,如果連最後這座也拆掉,以後子孫要想了解這段歷史就沒機會了。最後,老車庫搖身一變成為縣定古蹟,未來還將轉型成火車博物館。
為了不讓扇型車庫虛有其表,空蕩蕩地陳列在鐵軌上,全台僅存的兩台蒸汽火車頭也停放在這裡。之前北縣平溪鄉的天燈節,就曾「徵召」這兩台蒸汽火車頭前去助陣,成為吸引遊客的最好噱頭。
焢肉飯 彰化三寶之一的焢肉飯,乍聽下感覺很平凡,但一大清早,隨意在光復路上找一家焢肉飯店,只見門庭若市,店內的小方桌前已聚集了許多食客前來報到。一大塊連皮帶肉的焢肉先川燙過後,才切成塊,再放入大鍋中細燉、入味,為怕滷得軟爛透徹的焢肉皮肉分離,店家還將每一塊肉用牙籤串緊。吃起來肥而不膩的彰化焢肉,讓人由衷地豎起大拇指稱好,如此單純的料理,卻能名列三寶,焢肉飯果有其獨到之處。
彰化市?惡化市?
彰化市是一座古城,清初稱「半線」,隸屬諸羅縣,「半線」是採自平埔族「半線社」的語音翻譯,後來才改為「彰化」。
很多人都說,「彰化」是清政府「彰顯皇化」之意,事實不然。據彰化作家、文史工作者康原考證,彰化自一七二三年雍正元年建城,三年後建了孔廟,裡面有座碑文上這麼寫著:「設學立教,以彰雅化。」由此可證明彰化之名的典故。至於真正的「彰顯皇化」應是日治時期,日本人為凸顯天皇威德而引用的吧。
據說,彰化人對於異族壓迫,曾表現出無比抗拒,因此當日本人議論台灣問題時,往往直呼彰化市為「惡化市」,要台灣總督特別注意,擺明這裡是有名的「難以治理」,但這點卻是彰化人最為自負的地方。
彰化作家、曾任賴和紀念館館長,也自創文史工作室的康原提到,西元一八九五年台灣割讓給日本時,彰化人曾頑強抵抗,地方先烈李士炳、吳湯興、吳彭年等人,還在八卦山與日本軍血戰三天三夜。
那次戰役,彰化人死傷慘重,日方的能久親王也於中彈後不治,為此,日本人還在八卦山立了一座能久親王的紀念碑,不料,紀念碑上的「王」字竟被人暗中塗掉,日方得知後大怒,四處查緝,但無功而返,這個舉動在當時鶴唳風聲中真是勇氣十足。
被尊為「台灣新文學之父」的賴和先生,曾為這場戰役寫過史詩:「黑旗風捲卦山巔,善戰才堪當一邊,留有昔年遺老在,男兒猶共說彭年。」而國民政府時代也在八卦山蓋了一座「乙末紀念公園」,來紀念這群抗日英雄。如今這段歷史漸為世人淡忘,但彰化人叛逆不羈的「反骨」特性,在當時一覽無遺。
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甲午戰爭那年出生於彰化,一生以中文寫作,反映日治時代台灣庶民心聲。
台灣新文學原鄉
對整個台灣文學而言,賴和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名人物。他在中日甲午戰爭那年出生於彰化,幼年念私塾、學習漢文,舊文學底子深厚,還習慣留著長辮子。資料上記載:「在他的意識裡,保留著『沒有一條辮子拖在背後,就不像是人』的觀念......」,因此遲遲不願到日本人設立的公學校唸書。後來不得不進學校學習日文後,才將辮子剪去,但他終其一生都以中文創作。
賴和十六歲時考進總督府醫學校(台北醫學校),一九一六年在彰化創立了賴和醫院。兩年後跑到福建廈門,任職於鼓浪嶼租界的醫院,在那裡感受到「五四新文學運動」對於中國文化和社會的鉅大影響,隔年返台後,便積極投入台灣新文學的創作。
賴和一生創作的主題不脫離舊社會習俗的敗壞,被屈辱的人民和弱者的奮鬥等。受他影響的後進有楊逵、王詩琅、呂若赫、吳濁流、葉石濤等人。目前彰化市的賴和紀念館內還藏有賴和的遺物、藏書、字畫、手稿以及相關文獻資料,並陸續蒐集彰化地區其他作家的手稿文物。
彰化市地圖。
彰化的象徵──八卦山
反骨精神和台灣新文學之外,八卦山與大佛,也是大家對於彰化的共同印象,八卦山尤其蘊藏了許多歷史記憶與典故在其中:反清、抗日、軍事基地......,標高四百多公尺的山頭,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八卦山自古便是重要的戰略地點,史料上記載,八卦山原名「望寮山」,清朝駐有軍隊,又稱為「定軍山」。後來嘉慶年間,有一位流寓彰化的晉江秀才蔡德輝寫了一首八卦山詩云,「曉登八卦山,歸來讀周易;掩卷一回思,山形尤歷歷」,指的就是這座山的形狀,因此才改名為「八卦山」。
但康原指出另種說法:台灣的反清運動中,不論是林爽文、戴潮春、施九緞、陳周全......等,都與「八卦會」有關,事實上八卦會就是天地會的別稱,因為「天乾」、「地坤」二卦,正居八卦之首。乾隆年間,每年天地會的活動,就以彰化為中心,是台灣抗清運動最重要的一環,而為會眾掩護屏障的這座山崗,則稱為八卦山。直到日治時期,八卦山依舊是中部抗日份子最佳的攻守據點。
不論是軍事要寨或抗爭重鎮,如今的八卦山對我們來說,卻是童年的共同回憶之一,因為那裡是全台大多數國小學童遠足郊遊的必去之處。
至於八卦山頂的那座大佛,已陪伴彰化人有半世紀之久,更是外地人指認彰化的最好地標。這座仿日本「奈良大佛」造型而建的釋迦牟尼佛像,是當時的彰化縣長為整建八卦山風景區、發展觀光事業而建,於一九六一年完成。整座佛像高達二十三公尺,當年號稱是東南亞第一大佛。大佛四周設有蓮花座,並有門通往內部,讓香客自由進入佛身中參觀;大佛的法腹內部分為六層,雕塑著佛經故事,供遊客參觀膜拜。
由於八卦山位於市中心區,山勢居高臨下,只要在彰化市較高的建築物上眺望,都可以見到這座大佛巍峨聳立。從前,北上的高速公路上只要遠遠看到圓山飯店,就知道台北到了;至於說到彰化,相信很多人腦海中,也會不自覺地浮起那座甚具代表性的「八卦山大佛」。曾幾何時,台北的地標已經從圓山飯店換為標高世界第一的101金融大樓,但巍峨聳立的八卦山大佛,依舊數十年如一日,屹立不搖地在八卦山上,靜靜守護著彰化市......。
彰化市小檔案
彰化市位於彰化縣東北方,東北以大肚溪鄰接台中縣的大肚鄉、烏日鄉,南鄰彰化縣花壇鄉、秀水鄉,東接芬園鄉,西與和美鎮、福興鄉連接。
全市面積共65.69平方公里,約23萬人口,分73里,是彰化縣治所在地,也是台灣中部(中彰投三縣)的第二大城。
彰化市古蹟多,人文薈萃,依傳統建制的孔廟是國家一級古蹟,「元清觀」則是台灣唯一以「觀」為名而供奉玉皇大帝的寺廟,南門外的「南瑤宮」奉祀媽祖,希臘式的柱頭建築頗具特色。
彰化的飲食文化也相當著名,其中「彰化肉圓」、「焢肉飯」、「貓鼠麵」號稱為「彰化三寶」,是引人垂涎的鄉土美味。
伴隨許多人走過童年記憶的彰化大佛日前整修完畢,配合大佛文化季《大佛亮起來》活動,讓八卦山大佛法力升級,再度展現萬丈佛光。
一輛蒸汽火車頭停在彰化站,是台灣早期鐵路文化的珍貴回憶。
彰化南瑤宮俗稱「媽祖宮」,有兩百年歷史,是國家三級古蹟,為彰化地區宗教信仰重地。
彰化市地圖。
賴和紀念館內還藏有賴和的遺物、藏書、字畫、手稿等。
彰化市地圖。
彰化在地人極力推薦的阿璋肉圓擁有二十多年歷史,每天賣出近千個肉圓,全賴紮實的材料贏得口碑。
肉圓 說到肉圓,一般來說,北部偏愛油炸,南部則習慣清蒸,正統的彰化肉圓以油炸為主,裡面有整朵的香菇和醃過的絞肉、筍絲、蛋黃等。咬開油炸過的表皮,就是鮮嫩多汁的內餡,搭配特製的調醬,少許辣椒,一碗吃完,齒頰留香,讓人直想再來第二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