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台灣味
今(2023)年四月才席開200桌,為兒子湯貴翔娶媳婦舉辦婚宴的阿隆師,浮誇的排場與菜色,勾起民眾對在地辦桌文化的話題。
「咱傳統的辦桌菜會讓人懷念,主要是因為有一種『氣口』,來自『土法煉鋼』的味道!」什麼是土法?擁有30多年辦桌經驗的阿隆師說:「就是照起工來,遵循傳統古法的工序,要煏(piak)!要芡香(爆香)!要炕(khòng,慢火久煮)!」
他以古早味油飯為例,紅蔥頭、絞肉要先炒香;蝦米、魷魚、香菇分別爆香,再一起拌炒事先炊好的糯米,炒至都沒有水分了,越嚼越香,正港油飯放在室溫兩天不會壞掉。相較同樣以糯米為原料,只蒸不炒的米糕來說,台灣人會將油飯作為小孩彌月的伴手禮,沒有聽過人送「彌月米糕」!就是因為方便保存。
俗語說:「醫生驚治嗽,總舖驚食晝。」(意喻醫師怕治療咳嗽,因為不易痊癒;外燴廚師怕烹煮午餐,因為時間太過緊湊。)阿隆師解釋,辦桌菜裡的二路菜魚翅羹,先用大骨、魚骨、洋蔥等蔬菜熬煮四~五個小時,才能呈現湯頭的渾厚,所以總鋪師一定要預留時間,以四~五個小時「炕」高湯,慢慢提煉,才能熬出食材的天然甜!羹湯中的香菇、扁魚等材料都要一一「煏」過,連胡椒粉等香料也炒過,而不是直接灑入湯裡,「這是重現阿嬤古早味必要的SOP。」他強調。
提到魚翅羹,阿隆師不禁搖頭說,近幾年動保團體有拒吃魚翅的呼籲,但魚翅羹裡沒有魚翅,引起客人抱怨,「我只好回應,太陽餅裡也沒有太陽啊!」現則選用海藻萃取物做的冬粉翅代替,口感亦不輸真魚翅,也適用於素食宴。
而阿嬤時代的古早味,最經典的就是菜尾,以往民眾利用辦桌打牙祭,勤儉惜福的心態,更會將辦桌吃剩的封肉、雞湯、丸仔湯等打包回家,煮成一鍋菜尾湯。
《總鋪師辦桌》的作者黃婉玲則認為,60年代以前的台灣,辦桌是全村總動員的大事,鍋碗瓢盆及桌椅都是跟街坊鄰居借,同時也要請他們幫忙洗菜、切菜等,菜尾湯就是用來感謝大家的幫忙,回請街坊鄰居以及來幫忙辦桌的「水腳」(幫廚、學徒),絕非剩菜。
想要復刻這道經典的「古早味菜尾」,阿隆師建議,可用丸仔湯為基底,融入蔥油、封肉的醬汁,再加入菜頭、雞肉、貢丸、蝦仁、干貝、排骨、白蘿蔔等材料,成就融合一爐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