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島嶼行旅

南沙尋海龜

南沙尋海龜

文‧初聲泓  圖‧程一駿提供

1995 7月

椰林、沙灘、夕陽,充滿南國風味的南沙太平島,有其獨特的生態體系。(程一駿提供)

夏天清晨,前往沙灘巡邏的新兵,急急忙忙跑回哨所,上氣接不了下氣地向班長報告:「沙灘上有好幾條履帶的新痕跡,可能是敵軍摸黑登陸了。但順著痕跡卻又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怎麼辦?」

 

班長問道:「這幾條痕跡是相互交錯?還是平行的呢?」新兵答是前者。班長氣定神閒地揮揮手說:「沒事了!下次別再把烏龜當坦克!」

 

這是流傳在南沙群島太平島上有關綠蠵龜間的一則笑話。

一九九五年是「西太平洋海龜年」,凡所屬海域內有海龜分布的國家,都致力於有關海龜的研究。我國則在四年前就已著手進行,並於去年劃定「澎湖望安島海龜產卵棲息地保護區」;同時,海洋大學副教授程一駿於澎湖望安做研究調查時,在兩隻綠蠵龜身上裝電波發送器,利用兩個月的時間,經由衛星定位系統找出它們的迴游路徑,並已在國際場合發表研究心得,提供各國研究機構參考。

而根據一九九○年的文獻顯示,在南海海域內共約有五萬隻海龜。為了調查該地區綠蠵龜的分布及族群狀況,去年七月,程一駿曾前往東沙群島做綠蠵龜分佈調查,又透過農委會向國防部申請,在今年四月隨著海軍的運補船,前往南沙群島的太平島做研究調查。

程一駿抵達太平島第一件事,就是尋找並測量綠蠵龜的舊「履痕」。(程一駿提供)

海龜領航員

從高雄左營軍港搭上海軍的補給艦,搖搖晃晃地在船上待了好幾天,海天一色的景緻雖然美麗,但看久了也會煩人。幸好在船上聽了海軍與綠蠵龜之間的一些傳說故事,打發了無聊的航程。

海軍人員敘述,以前艦艇導航設備不佳時,有艘補給艦前往太平島運補,因起霧能見度極差,一直找不到就在附近、海拔約三.八公尺的太平島。這時船速較慢的補給艦上,一位士兵見到海龜游泳,船長就指示朝著海龜的游向走,結果竟然找到目的地。由於有這一層關係,海軍在島上特別保護海龜。

運補作業和天候狀況一向關係密切,但太平島上沒有精良的氣象設施,所以附近空域的氣象資料一直付之闕如。前些時候電信局應國際組織的要求,在島上做了高空氣球探測設施;為了探測時能有較準確的數據,也運了探測設施所用的發電機,以維持電壓的穩定。這個高空氣象站所提供的資料,除了有助航功能外,對瞭解綠蠵龜的氣候適應習性也很有幫助。

太平島接近赤道無風帶,天氣十分悶熱,四月份的白天溫度約為攝氏四十度、晚上為攝氏三十度,每個人都只穿一條短褲生活。雖然共有卅八台冷氣,但都放在辦公室、重要儀器室和指揮官寢室,其他官兵就只好靠電風扇度日。又因發電機經常負荷過重,加上冷氣和線路老舊,每天總要跳電好幾次。

傳聞當地駐軍為了好玩,早期曾偷偷挖揀綠蠵龜蛋泡酒,稱為「王八烏龜酒」;但自從保育觀念普遍獲得重視之後,就沒再聽說有此行為了。

綠蠵龜上岸產卵完成任務後,趕在破曉之前,重回大海。(程一駿提供)

保護自然環境

太平島和其他南海群島的島嶼相同,也是由珊瑚礁所組成,其範圍雖不大,但因為有食用的淡水,並具要衝地位,所以軍方一直派軍駐守。

程一駿抵達之後,先在全島沙灘做調查,結果發現了不少綠蠵龜上岸產卵的足跡,新舊都有,表示綠蠵龜曾經陸續上岸產卵,至於上岸地點的分佈,則以在島東南岸沙灘居多。

測量了舊足跡之後,他對十六位已經在島上服務將近一年的士官兵,做了一項問卷調查。綜合這些問卷的答案後發現,當地全年都有綠蠵龜上岸產卵的紀錄,而以七、八、九三個月份的次數最多,同一隻綠蠵龜可能在同一地區多次上岸產卵。平均每位受訪者在這三個月內,每月都見到八次以上,他認為這可能與當地自然環境還未遭受大幅破壞有關。

至於這十六位受訪者,服務一年來曾經見過綠蠵龜的總次數,從五次到六十次都有,但多數在三十次左右。

綠蠵龜最多出現在島的東南岸,一來因沙灘保存完整,較無建築物,而且因為此處不屬於島上駐軍經常活動的區域,保留的熱帶原始林也較多。

軍方的建築工事,有時也會妨礙綠蠵龜上岸產卵,甚至使它們遭死亡的威脅。據受訪的駐軍表示,由於全島周圍在高潮線都已架設貼地的鐵絲網和挖了壕溝,綠蠵龜若爬得離岸較遠,深入這些工事附近,會被鐵絲網卡住進退不得,或跌入壕溝。由於海龜曾救過海軍官兵,因此太平島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絕不殺龜。目前駐軍們每天巡邏時都特別注意有無因工事而受困的綠蠵龜。只要見到綠蠵龜受困必須協助它回到海底,並報告、做紀錄。

島上資源的開發,也間接影響綠蠵龜的生存。

太平島上有鳥糞層,可做成工業用的磷酸鹽。第二次大戰被日軍佔領時期,日本的一家公司曾在此開採,並將南沙群島更名為「新南群島」,字碑至今仍留在島上,不過碑上島名下方的日文已被塗抹。

政府遷台之後,退輔會也曾在島上採過鳥糞層,但鳥糞層的開採,卻影響到當地的飲水品質。話說回來,太平島四周都是大海,除了靠雨水、夏季午後陣雨或颱風的雨,怎麼可能會有淡水呢?原來島上地下水的水質不錯,可供飲用,而鳥糞層就是天然的過濾系統,它可以把海水濾掉鹽份。退輔會開採鳥糞層的後期,抽出的地下水鹽份很重,幾乎無法飲用。停止開採之後,水質才逐漸恢復穩定。而由於開採鳥糞的活動停止,太平島除了駐軍,再無其他干擾,綠蠵龜的蹤跡又出現得頻繁起來。

程一駿此行的運氣起初並非很好,可能不屬於它們上岸產卵頻繁的季節,所以前三個晚上都「槓龜」,等不到任何一隻綠蠵龜。

已廢棄的簡易碼頭設施,如今成為海鳥的休息處。(程一駿提供)

幸好沒「槓龜」

第四天下午,任務指揮官說「沒事的就先上船」,但程一駿向指揮官表示,他的工作都在晚上進行,若提前上船等於少了一個機會,結果指揮官同意他留下來。最後一個晚上的等待,終於讓他記錄到兩隻綠蠵龜。其中一隻上岸產卵,另一隻上岸後因找不到適合產卵處而回到海裡。程一駿也帶回這兩隻綠蠵龜的組織標本,將送到美國做遺傳因子分析。

事實上想要將南中國海全部的綠蠵龜族群做族群調查並不容易,因為現在有許多國家都宣誓南海主權為自己所有,並且或多少都在南沙佔據某些島嶼。在目前這種狀況下,除非透過某種管道,將各自的調查綜合研究才能有一些成果;否則各做各的,還是無法整合。

不過,若是南沙群島各島嶼都由各國劃為「海龜產卵棲息地保護區」,「則自可名正言順地好好進行海龜習性的調查,也可連帶地降低該區的緊張氣氛」,程一駿說。

〔圖片說明〕

P.52

椰林、沙灘、夕陽,充滿南國風味的南沙太平島,有其獨特的生態體系。

P.53

程一駿抵達太平島第一件事,就是尋找並測量綠蠵龜的舊「履痕」。

P.53

綠蠵龜上岸產卵完成任務後,趕在破曉之前,重回大海。

P.54

已廢棄的簡易碼頭設施,如今成為海鳥的休息處。

P.55

太平島在日軍佔領期間,曾被更名為「新南群島」。

太平島在日軍佔領期間,曾被更名為「新南群島」。(程一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