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滋味傳承百年
聊到台灣滋味不可不提已有400年悠久歷史的台南。土生土長的台南囝仔謝小五,也是民宿台南謝宅的主人,正興街是他從小玩耍的街廓,台南小吃是他腦中的地圖。請教他台南的待客之道,他舉食物為例,「如果是老店,店家盛裝食物的器皿一定是陶瓷,這很重要,因為這影響了食物的狀態。一杯銅板價的蓮藕茶,一定用玻璃杯裝,玻璃杯表面因冰鎮形成水珠,嘴唇接觸玻璃杯的清涼感和一口入喉的暢快,和用塑膠杯喝起來就是不一樣。」
還有許多為顧客量身訂做的客製化,譬如每一碗肉燥飯,可以囑咐老闆不要太肥、醬汁多一點、瘦肉多一點、口味淡一點、飯只要半碗等等,只要開口說,就可以量身訂作,是誰都可以有的待遇。
而台南人對於食材品質的吹毛求疵更是到了極致的地步。如位在中西區的黃氏蝦仁肉圓,鐵捲門常常是拉下緊閉,門口只掛著「嘸蝦賣」(沒蝦賣)三個字。不明就理的人以為是賣完了,但謝小五解釋,那代表老闆今天找不到品質好的蝦子,所以就不開店了。「貨源穩定代表的是均質,但如果要求一個高於均質的水準就不可能供貨穩定。因為店家不肯屈就蝦的品質,造就這樣的開店模式。」謝小五解釋,「這就是台南對『服務』的堅持。」
話鋒一轉,謝小五聊到台南人重情。「台南是個老城市,所以很吃情分(台語)。」因為發展的早,許多店家都傳承到了第三代、第四代了,而每一代、每一棒能夠順利承接下來卻非易事。
「重點是『傳承』,而不只單純是『味道』。」遙想老店創始的年代,經濟尚不富裕的台灣,店家靠著一碗碗的銅板交易,咬著牙攢錢,送孩子受教育出國,總希望下一代別那麼辛苦了。但也有店家為了把這專屬台南的味道保留下來,把棒子傳下去,努力地在兩個世代間溝通調解,只為台南人保留下這兒時的記憶和味道。而且台南小吃在年節時多只休息一兩天,究因才知道是為了長年光顧的老客戶。許多老客戶都出國讀書、工作了,只有過年才回台灣,「所以當然要開店,不然老客戶就吃不到這思思念念的味道了。」謝小五解釋,這份心意、主客關係,想來最是動人。
欣葉食藝軒與徐仲合作推出的「環遊台灣」與「台北台北」套餐,在餐桌上旅行台灣,道道都有節氣、土地、風土、文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