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未清運的垃圾堆滿屏東市的道路兩旁;嘉義市大街小巷垃圾成堆;桃園縣楊梅鎮超過一個月未處理的垃圾延伸成百餘公尺長的垃圾路。垃圾、垃圾、滿地的垃圾,台灣這個美麗島已經成了垃圾島?
垃圾大戰在台灣已不能算是新聞,每隔一段時間總要「發作」一次。但近來這波垃圾大戰從新當選的桃園縣長呂秀蓮所轄境內燒起,加入了許多因垃圾而起的情緒,格外引人注目。
在縣內焚化爐、掩埋場設立緩不濟急下,多年來桃園縣一直請民間轉運垃圾到外縣市處理。由於每噸垃圾的轉運費高達一千二百元,業者又大多偷倒了事,無本生意引來黑道民代介入,桃園縣要興建焚化爐和衛生掩埋場解決垃圾問題,更是難上加難。以至於從宜蘭縣、新竹市、台中縣市到雲林縣都發現了桃園垃圾的蹤跡──垃圾中來自桃園縣的加油站發票、診所藥袋和便當上的地址等等證據,使得垃圾主人無所遁形。
在各地都苦於垃圾無處去的情形下,桃園縣屢遭指責,去年八月環保署停止核發十八家不合格轉運公司執照,缺乏垃圾處理能力的桃園縣,垃圾開始四處堆積,中壢、楊梅等市鎮,條條街道堆滿垃圾。
為了兌現選舉支票,使垃圾長城在桃園縣絕跡,新上任的桃園縣長呂秀蓮多管齊下,一方面向環保署申請興建兩座區域性焚化爐,四年後可啟用;一方面要求十三鄉鎮市興建衛生掩埋場,並允諾協助鄉鎮蓋小型焚化爐,闢建區域性垃圾掩埋場,做為焚化爐落成之前的緩兵之計。台灣省政府也承諾補助桃園縣興建四個緊急垃圾掩埋場的經費。
但遠水救不了近火,現下的垃圾何處去?五月二十三日在環保署長蔡勳雄的見證下,呂秀蓮和台北市長陳水扁達成共識,先將垃圾運到台北市處理,但此舉可能對台北市垃圾處理帶來壓力等等的問題,台北市多位議員遂紛起反對,只得作罷。
最後總算在環保署的協助下,苗栗縣銅鑼鄉願意接受桃園縣付費,協助處理桃園目前堆積的垃圾,雖然過程中仍遭當地居民抗議,但垃圾總算已一車車「進駐」苗栗銅鑼。
桃園垃圾問題發生後,不僅縣內議員以此質疑呂秀蓮的能力,有意角逐桃園縣長寶座的新黨籍台北市議員璩美鳳、國民黨籍台北市議員秦慧珠和立委朱鳳芝,也以垃圾問題抨擊呂秀蓮。呂秀蓮則認為,桃園縣垃圾問題沈痾已久,國民黨、新黨將責任全歸咎於她,垃圾問題已被泛政治化。無論如何,年底的縣市長改選,垃圾問題勢必成為重頭戲。
垃圾問題被「泛政治化」,並不能使桃園的垃圾從街頭消失。立法委員李應元建議,目前由地方自行辦理垃圾場設置等垃圾末端處理的規定,似應提升到縣級,這項提案已獲三、四十位立委連署。
根據環保署六月三日公布的垃圾場預警表,國內三百一十六個鄉鎮中,八十二個鄉鎮垃圾場已經飽和,另五十五處位於河川行水區的垃圾場也於六月一日關閉。在垃圾場陸續關閉的情況下,垃圾大戰延燒全台將可預見。
為解決垃圾場飽和問題,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處長陳永仁指出,只有增加垃圾場設置和推動資源回收工作,環保署將要求地方在變更都市計劃、區域計劃,和農地釋出變更時,保留環保用地。環保署副署長吳義雄也指出,年底前將有五個焚化爐完工,預計到民國九十年將有二十二個焚化爐,到時可以處理台灣百分之七十的垃圾,垃圾何處去的壓力將會減低。
另一方面,原本隨基本度水費徵收的垃圾費,為配合水費取消基本度數,七月起也改為隨實際用水量徵收,環保署希望能兼收節省水資源之效。不過國內環保團體建議,垃圾費應隨實際產出垃圾量徵收,才能達到資源回收、垃圾減量的效果。環保署七月起也將徵求幾個地方環保機關的意願,試辦隨袋徵收垃圾費,也就是民眾購買經環保署制訂規格的垃圾袋,使用量愈多,繳費也愈多,希望能起帶頭示範作用。
垃圾大戰不只是桃園縣的問題,如果政府民間無法由這次垃圾大戰學到教訓,切實從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做起,掩埋場和焚化爐再多,都只能解燃眉之急,各縣市的垃圾攻防戰,恐將成為台灣人揮之不去的垃圾夢魘。
p.59
中壢市街頭的垃圾長城經過風吹日曬雨淋,發出了陣陣惡臭,污水四溢,上下學必經此路的中學生,只好摀著口鼻撐過去。(蔡明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