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魚大豐收囉!今年冬天,位於台中的梧棲漁港屢屢傳出令人雀躍的訊息。許多漁民好像中了大獎。
烏魚,不是每年都會來嗎?不是都在南部捕嗎?捕個上百萬尾、賺個幾千萬算什麼?今年的烏魚潮有什麼重要?為什麼稀奇?
去年聖誕節,當插著四支國旗的茄定籍漁船「進拱榮」號浩蕩地駛進興達港時,岸邊鞭炮與歡呼聲齊響。一支國旗表示一萬尾烏魚,一網四萬尾,興達港漁會的人都說,好久沒有這樣風光了。進拱榮船長陳敏雄則說,「運氣好,今年對船員有交代了」。這船烏魚後來以每尾台幣二百六十五元賣出,總共賺了一千多萬元。
烏魚是漁民最重要的財源之一,捕完烏魚好過冬,一年的工作就此畫下休止符。(張良綱)
烏魚潮驟降驟起
「一冬攏賺嘛也賺這烏魚」,陳敏雄表示,在近海漁業資源枯竭、漁民老是抓不到魚的今天,一年一度的烏魚期,正是他們最主要的財源之一。像今年,烏魚漁況稍好,收入可佔全年收入一半以上。
今年,可算是漁民幾年來最好的光景了。據台灣省水產試驗所的統計,直至民國八十二年元月十五日為止,全省烏魚捕獲量共一百廿萬尾,比去年烏魚期多了七十餘萬尾,創六年以來捕獲量最高的紀錄。而今年烏魚群主要聚集地台中港外海,更以破天荒的七十八萬尾捕獲量,創有史以來新高。
台灣省水產試驗所高雄分所助理研究員黃朝盛指出,烏魚一年來一次,據歷年的記錄,捕獲量超過百萬尾以上為「豐魚年」。民國六十八年間,烏魚捕獲量最高曾達二百五十多萬尾。到了七十五年卻驟降為八萬多尾。此後六年漁獲一直低迷,今年又從谷底暴升(詳圖)。這起落消長之間,連研究人員也大呼不可思議,究竟有何奧秘?
烏魚價值在其卵巢,在魚市場內行的魚販從魚肚一擠,露出黃黃的卵汁即為母魚,否則就是公魚。(張良綱)
到寶島繁衍子孫
烏魚學名鯔魚,廣泛分佈在熱、溫帶海域,加拿大、澳洲、巴西都有其行蹤。就好像守信的候鳥一樣,烏魚每年報到台灣一次,時間約在冬季十一月下旬到一月下旬。
烏魚從何而來?為何會到台灣?有些迷團至今仍不清楚。例如生長地,有人說是長江沿岸,也有人說是福建沿海,漁民更據名推測其來自烏(黑)龍江沿岸。
至於來台灣的原因,「台灣是寶島啊!」台灣省水產試驗所所長廖一久幽默地形容,台灣就好像烏魚的第二故鄉一樣,成熟的烏魚要產卵生子,總要到台灣海峽過過水,卵才會肥美,體態才會雄健。
水試所漁業生物系主任郭慶老指出,生物習性外,物理因素也推著烏魚南下。當冬天大陸冷高壓直下,成長的烏魚受不了嚴寒,便南下到較溫暖的台灣海峽。
烏魚產完卵後到哪兒去?大部分的烏魚產完卵後,便順著潮水遠去,回到生長地方。有些產後的母魚會躲在岩洞休息,等海水溫度回升再回去,這些隔一陣子才出現的烏魚,「只吃不動,因而頭大身肥」,茄定漁民鄭福男形容,這種魚便稱為「台灣烏」或「回頭烏」。
水溫跟海流是影響烏魚群聚的重要條件。圖中攝氏廿一到廿三度處是魚群聚集所在,漁民可以據此研判烏魚群的位置。(台灣省水產試驗所提供)(台灣省水產試驗所提供)
誰有「魚腥命」,托神來庇祐!
台灣居民捕烏魚的歷史由來已久,至少從一六五○年的明朝末年,就有漁獲紀錄。水試所高雄分所楊鴻嘉表示,當時大陸漁民來台捕魚,以烏魚最多,也最重要。熱遮蘭城日誌記載,一六五七到五八年間,烏魚的平均年獲量有卅萬尾,魚卵三萬斤以上,收穫十分豐盛。
當時,南部打狗、堯港、下淡水是漁業中心。來台漁民須向據台的荷蘭人註冊,對漁區、目的地、捕魚期限皆有規定,捕完漁後還需繳稅。漁民來台捕魚時,在漁場附近暫居的漁寮,後來成為早期漁村的濫觴。
捕烏期間甚短,漁民常說烏魚只在冬至前後十日出現,其實烏魚群聚集、易於捕撈的「盛魚期」,每年只有十餘天。因此捕烏魚,運氣的成份很大。「要有『魚腥命』」,台中港一名漁民形容,有沒有賺錢命,誰也不能預測。
在多年來以捕烏魚著名的高雄茄定港,每到捕烏魚期,各處廟宇香火鼎盛。漁民在出海前總會先向神明祈願,希望魚兒守信到來,漁船才能滿載而歸。有些漁民先跟神明祈願,若是此去滿載,他日回來必定報恩。例如再奉三牲、四果、擺戲或電影一棚等,今年烏魚豐收,傳說茄定媽祖宮作戲日程,已排到農曆二月十九日。
捕烏魚的人也有種種禁忌,像是開捕時須擇日,捕魚前曾參加喪禮者、或是女人等皆不宜上船,用膳盛飯時不稱「底飯」(閩南語),而稱「添飯」;滿載算魚時,數雙不數單等都是。有些漁船將香符掛在船頭,有些在船身漆上吉祥圖案,只為討個吉利。
位在興達港的火力發電廠就建在茄定漁港邊,八十一年底,漁獲大受影響的漁民,群聚向電廠索賠,釀成新聞事件。(張良綱)
冬天暖了,烏魚群不見了!
和往年一樣,去年十二月廿一日冬至前,西南外海上便已陸續聚集許多漁船,大家都殷切盼望冷峰快快來臨。「烏魚吃冷度」,漁民林旺說。水試所調查,最適合烏魚生活的水溫為攝氏廿一到廿三度,水溫太冷或太熱,烏魚群都不會來到。
洄游的烏魚又為何群聚?奧妙的影響在海流。水試所漁況海況研究室林雅民指出,當大陸冷水團下來,從東海岸北上繞來的黑潮暖水支流,兩道潮徑的冷暖水相推擠,就好像兩堵圍牆一樣,將魚群團團圍住,形成良好魚場。這便是海洋學上所稱的「障壁效果」。
魚群為何不往下游?一般推測是因為水溫驟變,魚群受到驚嚇,因而停滯不前。
過去幾年烏魚產量不穩,研究人員企圖尋找原因,很重要的一個發現是,大陸冷水團雖然下至台灣,但不是推的不夠持續,就是來的不夠南邊,或是力量不夠強,無法與黑潮支流形成推擠,不能形成魚群。
「也就是說,烏魚並沒有不來報到,只是分散或沉入海底洄游」,林雅民說,漁民因而抓不到魚。
比較正規的烏漁船都用巾著網,兩艘船共用一組,是大型圍網的一種,捕來效果最好。(張良綱)
環境改變,烏魚不愛來了?
這跟幾年來全球氣溫的改變有關。林雅民指出,據日本學者的研究,由於溫室效應,十年來全球平均溫度提高了兩度。暖冬的發生,不僅影響大陸冷高壓,也使太平洋重要的暖水潮流——黑潮路線異常,大大影響魚群生態。
今年的情況又如何?林雅民指出,今年雖然也是暖冬,但是因為大陸高壓幾次持續南下,跟黑潮的暖水支流配合得恰恰好,「等溫線密集,魚群又找到適水溫」,因而有幾年少見的大豐收。
海況的變化之外,也有人認為,烏魚產量不穩,是因為台灣西南海岸的環境已經改變,烏魚不願意來了。
水試所楊鴻嘉認為,從西部海岸一路下來,如台中火力發電廠、茄定興達電廠等,就建在漁場邊,沿岸河口排出的工業廢水,連人都不敢靠近,更何況魚?
許多漁民的捕魚經驗也證實,烏魚群的確有離岸愈來愈遠的現象。
但精準的研究調查尚未能證明污染與烏魚的關係,甚至還找到完全對立的數據。
接近台中火力發電廠的梧棲港,這幾年的魚獲量不減反增,去年為前年的八倍,簡直跌破專家眼鏡。
黃朝盛推測,如此異常可能因為比起其他魚類,烏魚較能抗污染。
另外,台中港的反常現象,正是這幾年不正常魚況的連鎖反應——烏魚群的漁場正在日漸偏北。
(蔡智本參考莊索圖繪)(張良綱)
漁場偏北,「烏魚大港」易位
以往烏魚是順著冷水南下,從新竹、梧棲、王功、台西、安平、茄定、東港,一直游到恆春,如果沒被捕捉,就在恆春七星岩產卵後離去。傳說在茄定興達港前,魚卵接近飽滿成熟,魚肉肥美,是老饕最愛。因此漁民也都愛在南部外海撈捕,再到茄定販賣,位在茄定的興達港因有「烏魚大港」之稱。
但是近十年,林雅民指出,只要不是豐魚年,主魚場都在台南安平以北,而且有越來越北的傾向。
這六年,儘管全省各地漁民都捕不到魚,但是台中港卻一支獨秀,年年迭創佳績。「七十九與八十一年全省烏魚漁獲量,三分之二以上在台中外海所得」,台中區漁會烏魚速報員王坐元說,台中港似已成為另一個「烏魚大港」。
這又跟冷水團下不來南部來的海況有關,而這幾年漁船設備的更新,像是兩艘船組合成大包圍似的「巾著網」、漁船馬力加大,及對講機的改進等,使得往昔沒法辦到的捕魚工作,都能順利完成。
上等的烏魚子,黃裡透白,外表肥厚,聞起來沒有腥味。(張良綱)
過度捕撈,年輕魚遭殃
這是許多老漁民難以想像的。已經七十四歲的蘇澳漁民簡萬財說,台灣海峽的冬天向以形勢險惡聞名,「十年前,冬天在台中以北的海峽捕魚,玩命啊!」他描述說,以往風浪大,船艙常被打破進水,過去捕魚的人站在馬力小的柴油船上,簡直沒法站穩。但科技的進步,把這些都克服了。
但這卻為魚兒帶來了浩劫。在烏魚產量不穩的討論中,烏魚的資源是否減少也是重點話題。
有人認為,烏魚在還沒有來台灣前,就被人捕走了。大陸漁民被懷疑是罪魁禍首,漁民甚至指證歷歷說,曾在福建沿岸見人炸烏。「那些都是還在成長的魚仔,炸掉了,就沒法游下來了」,漁民鄭福男說。
較為人信服的說法是,這幾年因為漁船設備改進,漁民已過度捕撈了。
水試所高雄分所所長蘇偉成曾根據烏魚的生長速度、歷年漁獲量等,推估一個大致的「烏魚持續生長量」,凡超過一百四十萬尾,都算過度捕撈。算起來,在民國七十四年以前,我們的確有五、六年跑過頭了。
捕獲烏魚的年紀也有越來越年輕的傾向。
郭慶老指出,民國六十六、七年間,漁民還有捕獲七、八歲以上高齡魚(烏魚的壽命約為八歲)的紀錄,到了七十四年以後,則都是四歲以下。黃朝盛的研究也指出,越是欠魚年,低齡魚越多。
曬乾壓扁是加工烏魚子的重要過程。曝曬的烏魚得翻轉兩、三次,才能完全曬乾。
不捕疲勞魚、回頭烏
沒魚,蝦也好!沒大魚,就抓小魚?但若是小魚也沒了,怎麼辦?
「不能趕盡殺絕呀」,漁民簡萬財說,過去漁民不大願意捕捉游到茄定以南的烏魚,因為這些都是即將產下軟軟的「水蛋」的成熟魚,卵跟魚的價格都不好。「回頭烏」也不大抓,因為都是產完卵的「疲勞魚」,肉泡泡的,不好吃。如此的共識反而維持了烏魚的生生不息。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近海底棲性魚類受到污染的影響,資源日漸枯竭。遠洋漁業受到各國兩百海浬經濟海域保護的規定,也越來越不景氣。如今的漁民是有魚就抓,「愛拚才會贏」!
烏魚子是年節最佳禮品,也是日本觀光客的最愛。(邱瑞金攝)(邱瑞金攝)
烏魚吉兆慶豐年
廖一久所長常勸漁民不要把魚捕盡,應該留一些給下一代,漁民卻回答:「這代做這已經很衰(命不好)了,下一代還做呀?!」他認為,這不一定是每個漁民的心態,但值得注意。
黃朝盛認為,也許可以訂若干辦法,如不許漁民捕「回頭烏」,或限制在茄定以南作業等,透過漁民自律組織切實執行。廖一久所長則希望烏魚的人工放流能早日大量地實施。
廖所長說,「烏魚既然選中我們這塊土地,不遠千里來此作客,而且跟著我們走過久遠歲月,我們就得義不容辭地保護牠。」
他認為,像生長在大海卻溯河產卵的鮭、鱒等魚類資源保護的例子,都可供漁民參考。美日加等國政府為鮭鱒的資源保護,互相訂定遵守公約,相約放流多少,才可捕撈多少,這幾年來資源已有復甦現象。
今年的烏魚豐年可是吉兆?以前人有烏魚「四年一豐」的說法,今年可是一個好循環的開端?
不管是漁民、烏魚的研究者,乃至愛吃烏魚子的老饕都會希望,這個中國人的古老的節氣能永續存在。年年從報到的烏魚得知:「可不是快過年了?看!烏魚大豐收呢!」
〔圖片說明〕
P.14
烏魚歷年年產量
P.14
這些都是將產「水蛋」的魚,卵不好吃,所賣價錢頓時滑落。
P.16
烏魚是漁民最重要的財源之一,捕完烏魚好過冬,一年的工作就此畫下休止符。
P.17
台灣附近海域潮流及水溫圖
P.17
烏魚價值在其卵巢,在魚市場內行的魚販從魚肚一擠,露出黃黃的卵汁即為母魚,否則就是公魚。
P.17
水溫跟海流是影響烏魚群聚的重要條件。圖中攝氏廿一到廿三度處是魚群聚集所在,漁民可以據此研判烏魚群的位置。(台灣省水產試驗所提供)
P.18
位在興達港的火力發電廠就建在茄定漁港邊,八十一年底,漁獲大受影響的漁民,群聚向電廠索賠,釀成新聞事件。
P.19
比較正規的烏漁船都用巾著網,兩艘船共用一組,是大型圍網的一種,捕來效果最好。
P.19
(蔡智本參考莊索圖繪)
P.20
上等的烏魚子,黃裡透白,外表肥厚,聞起來沒有腥味。
P.20
曬乾壓扁是加工烏魚子的重要過程。曝曬的烏魚得翻轉兩、三次,才能完全曬乾。
P.20
烏魚子是年節最佳禮品,也是日本觀光客的最愛。(邱瑞金攝)
P.21
茄定鄉白砂崙剛好在烏魚產期做醮,晾曬在廣場的烏魚子與做醮牌樓相互輝映,原本台幣三百來塊的生烏魚卵巢經加工,價錢一下子提高三倍。
P.22
台灣烏魚苗盛產於淡水到新竹一帶。苗栗後龍這位漁民捕了一晚,才撈了十尾。他說,以前守在河口,一下子就撈一堆,十餘年前,他的最高紀錄是兩萬多尾。
茄定鄉白砂崙剛好在烏魚產期做醮,晾曬在廣場的烏魚子與做醮牌樓相互輝映,原本台幣三百來塊的生烏魚卵巢經加工,價錢一下子提高三倍。(張良綱)
台灣烏魚苗盛產於淡水到新竹一帶。苗栗後龍這位漁民捕了一晚,才撈了十尾。他說,以前守在河口,一下子就撈一堆,十餘年前,他的最高紀錄是兩萬多尾。(張良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