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異稟、個性強悍
我們家在河海交界、漲退潮的潮間帶,每天有一半時間,大夥的下半身泡在水裡,小水筆仔還常「沒頂」呢。人類要拜訪我們,得選擇退潮時間;且需全副武裝——穿雨鞋、著長褲。因為潮退後,我們家的「地毯」,是一層厚泥淖鋪成的,一腳踩下,想拔起跨出第二步,得費不少力氣;有時腳是提起來了,鞋子卻留給我們當紀念品。
不是自己吹牛,要在這樣的地方安居樂業,沒有點本事是不行的——黏稠泥濘下的泥土沒有氧氣,因有機物質混雜,通風不良,還含有腐蝕性酸,種子無法落地發芽、繁殖;猜猜看,我們怎麼傳宗接代?
不讓人類專美於前,我們也是「胎生」。
母株在六、七月開花,八到十月結果,小種子撒嬌賴在母親身上不掉落,十一月開始發芽,並漸漸往下長出茅般的嫩枝,末端如筆尖,也因此別人稱我們為「水筆仔」。
小水筆仔「黏」在母體上成長,母親「懷胎」六月,小寶寶可長十五到四十公分,才紛紛——我們可不受兩個孩子恰恰好的限制——呱呱落地。
筆尖一入地,就開始長氣根,向外四散開來,這些氣根由漲潮水中吸收養分,就不需靠泥土了。為了能直接由空氣中吸取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樹皮上還有許多不太好看的海綿狀組織。誰叫我們不會「暫時停止吸呼」呢!
我踏浪而來?
對於另一難題——每天得在漲潮的鹽水中泡十二小時,我們也有妙方。雖然「四體不勤」,不能像八爪橫行的蟹,一漲潮,溜的倒快;但我們葉子上有特殊腺體,能將根部吸收濃度過高的鹽水排掉;或把它輸送、貯存於「老葉」上,待老葉枯落,鹽分也就還諸大海了。
葉子的功能可不僅止於此,因為此地鹽分高,我們得貯存水分,慢慢使用,因此,八到十三公分長、三到五公分寬、橢圓形的葉子,還有一層和沙漠植物一樣,厚且含脂質的表皮,可防止水分蒸發。
當然,小水筆仔不一定要「落葉歸根」,長於家鄉;有的被潮水帶到海上,進行一次好幾百哩的流浪,另覓地點定居、擴張勢力範圍。
小子們不學自會的海上求生法是:隨波逐流、飄浮海面、外皮上的綠色部分進行光合作用;根部——筆尖細端則保持在水裡,不被陽光烤焦;若無意外,這樣可以撐上一年,只要在此期間漂到河口就安全了。
有人據此以為,我們祖先最早是由中國南方「渡海」來台;但也有學者猜測,因為我們可防風、防水,或許是明朝時,被來台開墾的人,順便帶來的。
垃圾別往我家倒
五年前,幸蒙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周昌弘「慧眼識英雄」,提出要保護我們;因為有不少人不知我們的來頭,說要將我們全數砍掉,在此填土,蓋國民住宅,好險啊!
在專家學者呼籲下,我們家於今年三月,成為文化資產保存法中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文建會、觀光局還共同撥出新台幣一千萬元,打算在外圍蓋管理站和海邊平台,供來看我們的人夥用望遠鏡眺望。如此「保持距離」,希望能「以策安全」。
目前唯一的煩惱是,竹圍一帶堆了不少垃圾,影響我們水筆仔寶寶的發育。今年三、四月間,有一群北安國中學生,為我們打抱不平,連續寫了十幾封信給環保局,請他們動手清除;但到現在,垃圾好像也沒什麼減少。
聽說,環保局曾提出與林務局、水利局每年共同拿出一百五十萬元清理此地垃圾的計畫。
但依照我們水筆仔的想法,這只能治標。因為,大部分的垃圾來自於中、上游,若無法禁止從前面來的垃圾,花多少錢清河口都沒用。
所以,我們要拜託淡水河兩岸的居民與工廠,別把垃圾倒進河裏;想想,若有人天天在你家倒垃圾,你會舒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