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八點檔連續劇由中視於民國五十八年首開風氣,在晚間八點播出第一齣連續劇《晶晶》,描述一對母女因動盪的政治局勢,流離失散、相互尋覓的曲折故事,由於劇情感人,觀眾迴響熱烈,鄧麗君所演唱的主題曲傳唱大街小巷,「晶晶,晶晶,孤伶伶.......」,賺足熱淚。因為《晶晶》的成功,也開啟了台灣電視台競爭收視率及廣告的主戰場--八點檔。
《晶晶》之後,由於五、六○年代社會風氣仍十分保守,教忠教孝的正義連續劇《包青天》與《保鑣》順勢而起,華視於民國六十三年播出的《包青天》主要描寫宋代包拯辦案的事蹟,剛正、忠心的特質,直擊人心,更創下台灣電視史上三百五十集的最長播出紀錄,而民國八十二年再度重拍,因當時社會治安敗壞,人心思治,竟又再創二百三十六集的佳績,並且紅遍大陸、香港、東南亞地區。
同為民國六十三年播出的華視八點檔連續劇《保鑣》,是台灣第一齣膾炙人口的武俠劇,描寫中原鑣局的保鑣趙燕玲護送忠良,歷經重重阻撓,終於完成任務的故事,據聞播出之時,萬人空巷。民國八十六年,《保鑣》於中視重拍播出,但未再引起熱潮。
六十七年中視再出奇招,播出港劇《楚留香》,刮起一陣港劇武俠熱,主角鄭少秋、趙雅芝等港星,也成為台灣劇迷的新偶像。但《楚留香》因播出時間為週末,並未對台灣戲劇生態造成太大的衝擊。
俠義劇後,是溫情劇的熱潮,林福地導演在台視所拍攝的《不要說再見》、《又見阿郎》、《星星知我心》等劇,紅極一時。其中描寫罹患癌症的單親媽媽,知道自己不久人世,為五個小孩尋找領養家庭的《星星知我心》,還在七十三年的金鐘獎中囊括多項大獎。
接著是精緻古裝戲出頭,中視播出武則天故事的《一代女皇》、《一代公主》掀起歷史劇熱,也捧紅女主角潘迎紫。其後的《郵差總是按對鈴》系列,則是台灣連續劇裡少見的喜劇。
瓊瑤愛情劇是接下來的主流,她將六○年代台灣電影流行的愛情故事搬上螢幕,再次獲得觀眾的掌聲,如《幾度夕陽紅》、《煙雨濛濛》等。開放到大陸拍片之後,瓊瑤遠赴取景,拍攝《梅花三弄》、《雪珂》等,最近更有《還珠格格》受到華人劇迷的喜愛,大陸演員趙薇因此風靡台灣。瓊瑤愛情戲十幾年來受歡迎的程度一直不退,但瓊瑤對戲要求高,自己寫小說、構思劇本,所以產量不大,大約一年一齣。
瓊瑤熱後是鄉土劇與楊佩佩製作的金庸武俠劇熱,金庸的武俠小說本來就極受歡迎,楊佩佩為其加上華麗的服裝、武打特效,《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等劇,甚至帶動了去年的「金學」研究熱潮。
至於鄉土劇因碰觸政治的禁忌,廣受輿論討論,加上民視推動台語的政策,也創造了寫實時代劇的新劇種。
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八點檔連續劇時常搭配歌星所演唱的主題曲,只要戲一播出,觀眾就會再聽一遍,成為最有效的打歌方式,好戲會帶動主題曲的受歡迎程度,好的主題曲也會讓戲更紅,甚至比戲還紅,戲下檔後仍傳唱不歇,經過多年,觀眾只記得主題曲,而不記得劇情,如早期的《向日葵》、民歌時代的《守著陽光守著你》、後來的《玫瑰人生》等。
細數三十年來台灣電視八點檔連續劇風雲史,《晶晶》、《保鑣》、《又見阿郎》等能有那樣的盛況,乃因當時社會單純,一般人娛樂少,加上只有三家電視台,連續劇得以俊美卡司、動人劇情,凝聚眾人目光,激發共鳴,也成為許多人的集體記憶。但自從有線電視興起,電視娛樂多元,當年的八點檔盛況恐怕只有在記憶中尋找了。
p.94
「再續母女情,但憑梅花烙!」通俗的骨肉離散劇情,由瓊瑤寫來便倍覺淒絕感人,她所製作的連續劇,更是情深意濃,為台灣八點檔一絕。圖為《梅花烙》男女主角馬景濤(左)與陳德容。(怡人傳播提供)
p.94
華視所拍攝的古典文學大戲《紅樓夢》精緻動人,贏得該年度金鐘獎最佳戲劇獎,但因節奏緩慢、及飾演賈寶玉的演員鍾本偉(右)的兵役問題拖延了拍攝進度,播出檔期一再拖延,時段也數度更動,終究叫好不叫座。(蔡森棋攝)
p.95
《包青天》在華視播映過兩次,都造成收視熱潮,尤其民國八十二年重拍、由金超群(中)主演的版本,更是紅遍華人世界。(蔡森棋攝)
華視所拍攝的古典文學大戲《紅樓夢》精緻動人,贏得該年度金鐘獎最佳戲劇獎,但因節奏緩慢、及飾演賈寶玉的演員鍾本偉(右)的兵役問題拖延了拍攝進度,播出檔期一再拖延,時段也數度更動,終究叫好不叫座。(蔡森棋攝)(蔡森棋攝)
《包青天》在華視播映過兩次,都造成收視熱潮,尤其民國八十二年重拍、由金超群(中)主演的版本,更是紅遍華人世界。(蔡森棋攝)(蔡森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