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百年蜜餞老店
目前台灣僅存兩家營業超過百年的蜜餞老店,一間是位於宜蘭的老增壽,另一間是台南的林永泰興蜜餞行。有關蜜餞在台的歷史文獻雖不多,但日治時期的資料顯示,老增壽(原店名為:老壽堂)的開創者朱應賓,在當時戶籍資料上的職業為藥種商。雖然為中藥鋪,但也販賣用中藥醃漬的蜜餞。民眾看病時順手一包,逐漸打出名聲。
日治時期1903年,在大阪舉行「勸業博覽會」,台灣「菓子類」的展品有:李仔糕、鳳梨糕、蜜楊桃、白冬瓜、蜜柑砂糖漬等等。其中,朱應賓製作的李仔糕獲得三等賞銀牌,而代表台北廳、台中廳、台南廳的醃漬水果也獲得銀牌或褒狀的殊榮。1907年,朱應賓參與東京勸業博覽會,以金柑砂糖漬、李砂糖漬再次獲得褒狀,這兩種應是台灣老一輩俗稱的棗仔糕、李仔糕。
走進老增壽店內,門口展示著該店於日治時期獲得的獎牌照片。客人陸續上門,有些說要送給國外的台灣朋友,以解思鄉之愁。
第五代老闆的姊姊,回憶小時候製作金棗蜜餞,當果農送來一籃籃金棗,他們會先依果實的大小分類,分別製作成金棗糕、金棗糖、金棗乾。三者的差別在於濕潤程度,金棗糕比較黏膩(「糕」發音即為台語的濃稠之意),金棗糖是在果實表面灑糖,金棗乾則有日曬與風乾的程序。其中,製作金棗糕的果實最大,金棗乾最小。
分類後,先放入木桶「漂水」,用大量清水沖洗表面雜質,再放入陶甕醃漬。入味後,再次漂水,最後放入大鍋內用糖水與麥芽糖熬煮,再瀝乾。不過,因為現代社會蜜餞的需求量增加,傳統製法無法因應,於是老增壽將居家的生產線轉為工廠。
老增壽販賣的蜜餞種類繁多,如:甘草橄欖、無籽李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