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認識鄰里,發掘在地故事
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肆虐,為了防疫,各國不得已紛紛祭出鎖國政策,禁止非必要的出入境,而「島內散步」則喊出「不出國,我們在家旅行吧!」無法出國增廣見聞,那就在台灣好好認識自己。
其實,「島內散步」已經「在家旅行」很多年了,從2012年開始第一場大稻埕街區導覽,「島內散步」帶著大家鑽進街頭巷弄,訴說台茶曾經的光輝歲月,看老屋新生與創意店家共存的街廓,跟著霞海城隍爺暗訪遶境,或是探訪迪化街上臥虎藏龍的老店舖,還是到慈聖宮附近大啖小吃,大稻埕的人文薈萃、文化底蘊豐厚,新的創意續接老的傳承,走訪千遍也不厭倦。
用徒步的速度,「島內散步」引領大家認識城市,形式包羅徒步導覽、手作體驗、實境解謎等,知性而有趣。以不疾不徐的速度,「島內散步」的導覽擴展到超過400條文化導覽及小旅行路線。他們曾在清晨三點半,探訪清晨批發市場的交易,見識拍賣台上台下幽微的默會手勢,那是一般人鮮少遇見的台北;或是跟著艋舺青山宮遶境,了解整個遶境儀式是不斷年復月累的文化慣習與記憶;每年10月,配合同志大遊行活動舉辦的同志議題導覽,走訪台北同志歷史空間,參加的人有半數以上都是異性戀;或與「燦爛時光」書店合作,請印尼移工現身導覽不一樣的台北車站,或是到中和興南路一帶體驗「南勢角緬甸華僑聚落」的異國風情。這些景點、時事的背後,都藏著「島內散步」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注,如文化資產保存、老屋活化、同志議題、文化平權等,「理解是交流的第一步,」客戶行銷總監顏志豪說,希望藉由更多的認識與理解,促成社會的討論。
近年來,「島內散步」更跨出大台北地區,延伸到基隆、宜蘭、新竹、嘉義等地,與地方原有的文史工作者、產業合作,透過旅遊讓在地人發現自己的文化優勢,讓地方文化資產被重視,融入「永續旅行」的概念,與地方共好。
「『島內散步』的客群集中在25~45歲間,多半都是成年人,大家的初衷都是想要認識自己是誰。」顏志豪解釋,這也讓「島內散步」意識到要從兒童教育著手,他們舉辦兒童營隊、城市小偵探、小小導覽員,引導孩子們認識自己居住的城市,再透過小朋友影響家長,讓更多人知道台灣是有故事的島嶼。
其實,我們的城市從來不缺故事,但在我們求學、生活的歷程中卻少有機會好好認識自己的鄰里,這或許是個遺憾,但更可以化成動力,更努力認識自己。施子真也是從參加「島內散步」導覽入門,到接受培訓成為導覽老師,他回憶道:「首次參加大稻埕導覽結束後,我第一個念頭就是我要再回來,因為我對它還不熟,導覽老師給我一點資訊,但是我覺得不夠,我想要再回來,想要帶朋友回來大稻埕,跟他們說我聽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