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滴血汗,一頁頁台灣史
除了芒果,玉井被歷史刻劃過的痕跡,也在等待遊客發掘。
來到玉井,還有幾個必遊的景點。例如,站在台20線南橫公路玉井端的起點,特別能遙想1972年開通時的盛況,以及施工過程的艱難;來此一遊更能讓人進一步思索如何在便利的生活與自然環境之間重拾平衡。
時間往前推,玉井是二次戰後台灣南部製糖產業的生產重鎮,不僅建有糖廠,四季飄著蔗香,並建有從台南善化到玉井的「玉善線」糖業鐵路,運營二十多年,才在1975年全線廢止。今天,已經停產的玉井糖廠仍保有當年留下、現已成古董的生產設備。
憑弔虎頭山上的「抗日烈士余清芳紀念碑」,以及玉井鎮入口處的「噍吧哖紀念公園」,則讓人追憶曾經發生在這裡的悲壯抗日史。
玉井本來是原住民鄒族「噍吧哖社」所在地,後來西拉雅族、漢人才陸續遷居此地,因此「噍吧哖」是玉井最早的地名。1920年日本人把「噍吧哖」依相近的日語發音「Tamai」,定下充滿和風的「玉井」地名。
站在虎頭山上往下望,曾文溪蜿蜒山間。1915年日本占領台灣初期,史上最慘烈的武裝抗日「噍吧哖事件」就發生在這裡,死傷之慘烈,據當地耆老說把整條曾文溪溪水都給染紅。
當時,全台政經文化菁英薈萃的台南,有一群以余清芳為首的志士不滿日本統治,時常在今台南市內的「西來庵」王爺廟祕會並籌備反抗行動。1915年8月,抗日組織與日本軍警在噍吧哖內的虎頭山上交火,傷亡慘重。余清芳逃亡數天後遭逮捕、處死。因此,這場起義行動又稱「余清芳事件」或「西來庵事件」。
事件第一時間死於戰場上的成年男子,加上後續病逝的婦幼,確切總數難以計算,但一般認為至少上千人,狀況之慘,形同「屠庄」。
明年就是噍吧哖事件100周年,值此時刻,特別值得回到現場憑弔歷史。此外,已建厝二百多年的玉井江家古厝,是噍吧哖事件之後,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閩南式聚落,也是玉井深度旅遊必須排入的景點。
「今天的愛文果農,很多都是噍吧哖戰場倖存者的後代,」玉井農會總幹事黃澄清說。
虎頭山上的抗日烈士余清芳紀念碑紀念「噍吧哖事件」,碑上有「忠義可風」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