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億年前,地球誕生;38億年前,原始海洋形成。佔去地表面積十分之七的海洋,在以往是限制發展的障礙,但隨著運輸技術突破、通訊科技日新月異,「一海之隔」已不再是距離。然而,對開放海禁不過20年、海上休閒風氣才剛萌芽的台灣來說,被稱為「內太空」的海洋領域,卻仍然是陌生而遙遠的。
台灣位處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東印度群島」區(珊瑚三角)北緣,和全球最大的陸棚歐亞板塊邊緣;四周海底地質複雜,形成多樣化棲地。加以位居黑潮、南中國海及中國閩浙沿岸冷水流交會處,以及東海、南海及菲律賓3個「大海洋生態系」交會處,形塑出多樣且豐富的海洋生態。
我國第一座「海洋生物博物館」位居恆春半島的屏東縣車城鄉,擁有領先世界各國虛擬實境科技的「世界水域館」、全世界第一座活體珊瑚槽、全世界最高的展示缸、全亞洲最長的海底隧道、東南亞最大的單一大洋池展示缸等尖端設備,開館雖只短短7年,卻已名列全球10大海洋博物館。
海生館的緣起,據副館長林忠孝表示,解嚴後,海洋開放成為話題,海洋教育也受到各界重視。教育部經兩年實地勘查後,1989年核定位處於墾丁國家公園內、珊瑚生態豐富且腹地廣達93公頃的車城鄉,作為海生館館址。現址原屬私有地,大多是違法魚塭和亂葬崗,在前鄉長黃春海極力奔走下,鄉民自願被徵收,工程才得以順利進行。
遠從莫斯科鄂霍次克海遠道而來的「白鯨」,是「珊瑚王國館」裡當紅的動物明星,既愛唱歌又富表演天份,每天兩場的餵食秀總是座無虛席。
公私協力,專業分工
1991年海生館籌備處正式成立,第一館「台灣水域館」耗時8年,終於在2000年2月開館。同年7月,水族館部門經過嚴格甄選後,委由海景世界企業負責經營管理,首開國立社教機構委外經營的案例。
海景公司總經理楊慶南回憶,1999年從媒體得知政府決定將海生館交由民間經營,以渡假村、休閒產業為主的南仁湖集團便積極爭取。「廣義來說,博物館也是休閒產業之一。」為了這個全新挑戰,該集團還廣徵生物管理、機電工程人才。
楊慶南樂觀表示,雖然國人對海洋普遍陌生,但在四面環海下,海洋的誘惑和呼喚始終很強烈,海生館正好可以適時扮演教育、探索的角色。加以當時南部第二高速公路已近完工,恆春墾丁每年湧入的觀光人次超過400萬,海生館座落的車城鄉正是出入墾丁必經之處,特色、交通、人潮皆具備之下,前景看好。
為呈現珊瑚礁生態,「珊瑚王國館」以造型逼真的「模擬沉船」展現「人工魚礁」的重要性。
為台灣留影
從墾管處的「龜山遺址」遠眺海生館,大小建築層層疊疊,與大自然融合的波浪型曲面屋頂,宛如不斷起伏的浪花,充分展現「水」的本質與海生館的屬性,該建築曾榮獲美國「2001年傑出工程獎」。
進入園區,「鯨魚親水廣場」裡等比例製作的大翅鯨和抹香鯨,讓人驚嘆鯨豚的龐大身軀;而「台灣水域館」挑高21公尺的大廳,屋頂懸掛海豚、深海大章魚等動物模型,入口右側則驚見已毀於1999年「921大地震」的谷關龍谷瀑布與高聳岩壁。
導覽解說副組長張正杰表示,該館的設計主題就是模擬台灣環境,因此籌建期間館方利用枯水期「拓模」了部分岩壁,無意間竟為龍谷瀑布的壯闊美景留下了毀滅前的印記,也切題地帶領遊客進入完整呈現從3,952公尺的玉山到200公尺深海自然景觀的台灣水域。
隨著龍谷瀑布奔瀉而下的嘩嘩水聲,入館後就看到模擬大甲溪支流的七家灣溪,沿岸的針葉林與高山溪流典型的V字型河谷,代表性魚種是俗稱「苦花」的台灣鯝魚,並以虹鱒取代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呈現鮭魚生態。
模擬高雄縣茂林鄉情人谷的河流中游,水流和緩的U字型河谷旁種滿闊葉林,魚種包括台灣特有種中體型最大的「何氏棘魜」(更仔魚)、鯰魚、鱸鰻等。
接著進入模擬的曾文水庫,具蓄水功能的水庫空間大、水流靜止、加上食物充足,魚的體型相當大,包括長達1.5公尺的青魚、1.2公尺的草魚。但缺點是這些外來魚種沒有天敵、繁殖快,快速取代原生種後,破壞了原來的生態環境。水庫也成為具洄游特性魚種的殺手,台灣香魚的洄游通道就因被水庫截斷,導致族群驟減。
水庫旁可看到一排排的蚵架,魚缸裡石斑魚悠游其中,展示主題是西部海岸對台灣生態環境影響極大的水產養殖業。業者濫闢漁塭破壞溼地棲地,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海水入侵等問題,還擅自引進外來種魚蝦,大肆破壞本土生態,最後在大自然反撲下成了最大受害者。
離開西南海岸漁塭,來到北部淡水河下游河口。看來不起眼的泥灘地,不但匯集了來自海洋與河川的養分,枯枝落葉分解而成的有機碎屑,正是魚蝦蟹貝幼蟲的食物來源。另一方面,垃圾掩埋廠、工業污水、家庭廢水任意排放,使得河口污染嚴重、臭氣沖天。
「藉河口環境被嚴重污染,機會教育愛吃魚的遊客們,如果讓魚苗在這種環境長大,人們再捉魚來吃,最後遭殃的還是自己,」張正杰說。
「台灣水域館」中別出心裁的「觸摸池」,可以讓民眾親手觸摸海洋生物,摸過可愛的截尾海兔後,走在「波濤走廊」上,才幾步路就彷彿置身海底,近4公尺長的海底隧道,可以近距離欣賞穿梭四周的海中生物;一個轉身,「伯爵鯊」早就盯在身後;蟄伏在岩縫裡的薯鰻,也玩起嚇唬人的把戲。
車城鄉後灣村鄰近海生館附近的一處私有地,去年底因地主不當開發,造成棲息該地的陸蟹大量死亡。事件過後,海生館透過導覽解說,讓民眾瞭解陸蟹生態。
鯨鯊嘉嘉
該館最受歡迎的動物明星,首推養在高4公尺、長16公尺、水量高達100萬加侖,東南亞最大的單一展示缸「大洋池」裡的全世界最大魚種──「鯨鯊」。
大洋,是指遠離海岸、水深達200公尺以上的海域;而「鯨鯊」俗稱豆腐鯊或大憨鯊,性情溫和,有「溫柔巨人」之稱,是目前已知體型最大的魚類,在野生環境中可長到20公尺、重達30噸以上,名列華盛頓公約組織附錄二的應限制交易保育物種。
負責照顧鯨鯊的助理技師許志華表示,鯨鯊是鯊魚的一種,由於體型可以長到跟海洋哺乳類的鯨豚一樣大,所以冠上「鯨」字而且它和鯨魚一樣,進食時也採取秀氣的「濾食法」,只吃浮游生物。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自2001年起建立漁獲通報制度,並實施鯨鯊漁獲總量管制,每年訂有漁獲配額。為了不讓台灣被國際保育界繼續冠上吃鯨鯊的惡島之名,今年5月24日農委會宣布,2008年起將全面禁止捕撈鯨鯊。
海生館第一隻鯨鯊「嘉嘉」,3年前因誤觸花蓮海岸定置箱網被漁民捕獲,通知海生館搶救而住進大洋池,當時全世界只有日本水族館有成功養殖的經驗,海生館除派員到日本學習外,還24小時輪班觀察、紀錄。經過多年努力,台灣已成為全世界第二個能在水族館裡成功養殖鯨鯊的國家。
2001年開館的「珊瑚王國館」,擁有全世界第一座活體珊瑚槽,繞著圓柱型水槽往下,便可展開全亞洲最長的84公尺海底隧道之旅,欣賞150萬加侖的巨型人造海洋中,模擬瑰麗繽紛、擁有「海洋熱帶雨林」美稱的珊瑚世界。
位居恆春半島的海生館,7年前開館以來,以領先全球的養殖技術與虛擬實境科技的研發,不僅名列全球10大海洋博物館,更帶領民眾跨越古今,探索海洋的神秘與多姿。圖為其入館處的親水廣場。
變色的海底花園
珊瑚礁是生態中最豐富的資源,也是海洋的生物基因庫,而台灣的珊瑚礁面積雖不及全球千分之一,卻擁有三分之一的珊瑚礁物種。但近年來全球暖化、海水溫度升高導致珊瑚白化,加上海岸遊憩活動如水上摩托車等的不當開發、漁業的過度捕撈和垃圾污染等,都讓珊瑚礁生態遭受嚴重破壞。海生館藉此還向遊客提出「拒吃珊瑚礁魚類」的柔性訴求。
珊瑚館裡當紅的動物明星,就是從莫斯科鄂霍次克海遠道而來的「白鯨」,和鯨鯊同樣列為應保育物種,目前野外數量約數萬頭,俄羅斯每年有固定配額可以合法輸出,但對飼養環境與條件要求甚嚴。為了照顧館中的8隻嬌客,海生館除了備有兩套「降溫設備」讓水溫維持在攝氏18度左右,還由兩名專任獸醫和4名屏科大獸醫系教授組成醫療團隊。
海生館總技師林杰表示,白鯨的智商約和七、八歲兒童一樣,既聰明又調皮,「唱歌」和「噴水」就是牠們的兩大絕活,更讓每天兩場的餵食秀座無虛席。白鯨的「歌聲」包括顫音尖叫和呱呱、啪啪、滴答等,而當牠們可愛的身影朝你筆直游來時,可別高興得太早,因為才一眨眼,牠就噴得你一身溼透。
「台灣水域館」別出心裁的「觸摸池」,提供民眾觸摸海洋生物的機會。
無水水族館,重現真實
深感「台灣水域館」和「珊瑚王國館」受到時空與魚種損耗的限制,海生館的第三館「世界水域館」,在前館長方力行主導下,朝向「無水」的理念推動,是全球首創的3D虛擬實境水族館,涵蓋主題包括「古代海洋」、「巨藻森林」、「深海水域」和「極地水域」等。
以古代海洋來說,方力行表示,演化是非常奇妙的現象,現在存活的生物,不到地球曾有生物的百分之一,其他百分之99我們都已無緣見到。但透過虛擬實境重建海洋的前世今生,可以讓民眾身歷其境,欣賞數億年前的海洋生物。
方力行強調,將古代的魚龍、三葉蟲等已經滅絕的生物數位化,登在網路世界,可加強知識的滲透力與傳播力,同時開啟海洋保育新模式。
全景公司開發團隊「深海水域」虛擬實境處處長郭思宏也表示:「『虛擬實境』就是藉著電腦強大的即時運算能力,把『存在』與『不存在』的事物變成真實的呈現,並藉由光電設備偵測觀賞者的活動位置,讓虛擬的海洋生物與觀賞者即時互動。」
由於環境模擬得相當逼真,常讓人誤以為身在其中,像在要戴著3D眼鏡的「4D海爬劇場」裡,觀賞者可以體驗古代海中恐龍掠捕魚群的震撼感,膽子小的孩子還會被嚇得哇哇叫。
「巨藻森林」則是全世界最高的展示缸,高、寬各10公尺,玻璃厚達56公分,缸內的美國加州巨藻,在野外環境一天可增長30公分;「極地水域」裡來自南極的5種企鵝和北極的鳳頭海鸚鵡,則展現了極端環境中的不同生物樣貌。
車城鄉後灣村鄰近海生館附近的一處私有地,去年底因地主不當開發,造成棲息該地的陸蟹大量死亡。事件過後,海生館透過導覽解說,讓民眾瞭解陸蟹生態。
散播保育種子
海生館開館7年,聲勢越來越看好,但環保團體仍不免有些質疑,例如海生館的設立,是否造成了恆春海域的水質污染和漁業資源枯竭等。副館長林忠孝則強調,海生館設立之初即規劃有兩個污水處理廠,所有館內污水都經循環再利用,而且海生館雖依法擁有館外1,000公頃海域使用權,但長期來並未使用,所以該海域更間接受到保護,減少了許多人為的破壞。
已突破千萬參觀人次的海生館,如何才能入寶山且滿載而歸?林忠孝建議大家要抱持充實自我的心態參觀,不要走馬看花;楊慶南總經理則認為,將海洋知識寓教於樂、「樂中學」,才能帶領遊客跨越古今,探索海洋的神秘與多姿,這也是海洋保育的第一步。
「台灣水域館」的大洋池餵食秀,由工作人員全副武裝入水餵食,讓民眾更瞭解海洋生物的掠食姿態。
預約專線: 08-8825060 / 08-8825678
地 址: 屏東縣車城鄉後灣村後灣路2號
開館時間: 平日09:00-18:00
週末假日08:00-18:00
暑假延長至19:00
費 用: 全票450元,20人以上團體票350元,優待票250元。
網 址: http://www.nmmba.gov.tw/
2006年開幕的「世界水域館」,首創全球最高的展示缸「巨藻森林」;高、寬各10公尺,缸內的美國加州巨藻,在野外環境一天可增長30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