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濕多雨的東北季風讓北台灣天空陰鬱不開,台北市東區南港山上一百二十多種蕨類卻因此生機勃發,成為世界生態寶藏。
蕨類又被稱為羊齒植物,老祖先來自四億年前的古生代,地質年輕的台灣卻擁有六百多種蕨類,是全球蕨類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南港山群翠綠層疊的羊齒植物,點綴了觸目盡是水泥森林的台北,也讓台北成為市區內擁有最豐富野生蕨類的國際都會。忙碌的都市人,假日時分,何不來一趟活生生的「侏儸紀公園」之旅?
相較於環繞大台北外圍的大屯山群、觀音山群,位在市區內的南港山群,囊括了虎、豹、獅、象等四獸山與拇指山,多座一、二百公尺的山頭,不到一天就能走完全境,即使細雨綿綿的東北季風環繞竟日,步道上仍然來往人群不絕。
海金沙,金狗毛
從公寓密集的信義路登山口轉上象山步道,走一小段階梯,翠林青竹之間,已可看到至少三十種蕨類。
最醒目的「觀音座蓮」,葉片長二、三公尺,充滿熱帶氣息,葉片掉落留下手掌般大的托葉,圍繞疊成了「蓮花座」,觀音座蓮果然不虛此名。藏在觀音座蓮下幾棵葉片一尺長的「
半邊羽鳳尾蕨」,葉子上的每一小羽片像被削去半邊,展露著不對襯之美。一旁與人同高的樹上,攀繞著蔓藤狀的蕨類「海金沙」,藤蔓植物以莖無限延伸,海金沙則以葉片持續沿展,是具有最長葉子的植物,不斷抽長的葉軸極其粗韌,過去人們常隨手將之綁成一把把洗鍋的刷子,今天北台灣仍可以買到海金沙製成的鍋刷。
蕨類與台灣人生活密切,隨著步道迂迴上山,山腰黃土岩壁邊的幾株「金狗毛蕨」,巨扇般的大葉片厚重的垂向凹谷,露出葉柄基部上綿密的棕色細毛,俗稱金狗毛,具有保護植物生長點的功能,也有人認為,金狗毛是植物吸收水分,強渡乾旱的利器,在醫藥不發達的年代,金狗毛曾是上一代人最佳的止血良藥。
「蕨」代三驕
跟著蕨類走,象山西北面橫腰路徑上,濕氣濃重,山壁上攀附著「重濕型」的長葉鱗毛蕨、單葉雙蓋蕨,與葉片基部如蝴蝶翅膀的栗蕨,各家蕨類彷彿進行著一場花邊裝飾秀。
斷崖的一方,底下是高樓林立的台北信義區,上百萬一坪的大樓群組清楚在目,崖上卻密集羅列一棵棵屬於樹蕨的高大筆筒樹,與頂著巨大葉片不勝負荷的鬼桫欏。
樹蕨可以長到一、二十公尺,維持著中生代恐龍世紀的原始蕨類型態,在造園藝術上,一棵高大的樹蕨,可以營造出一座熱帶氣息的溫室。象山山腰幾百公尺步道沿途,成千的鬼桫欏、烏毛蕨與筆筒樹則將此地營造成「侏儸紀公園」,與山下都會的鋼骨大樓,形成原始與現代交錯的時空。
事實上,這恐怕也是全世界特有的景象,因為只有北台灣平地能看到大片的筆筒樹林。曾經,台灣大量外銷筆筒樹心製成的筆筒,當國際貿易仲裁人員鄭重其事前來台灣調查這一稀有植物被「濫砍」的情形,卻發現台灣竟然處處筆筒樹,國際人士眼中的稀有珍貴資源,在寶島曾經多如敝屣,貿易制裁最後只好作罷。
LKK植物
筆筒樹獨鍾台灣的故事得由四億年前說起。不開花的蕨類曾是古生代地球上植物的「主流」,隨著氣候變化,漸遭裸子植物、開花植物取代,終於退居森林底層。
在至少一萬年前的冰河期,相較於歐、美遭冰河洗劫,東亞幸運的沒有冰河嚴重干擾,日本、台灣、與華中、華南成為亞洲大陸生物的避難所,也成為冰河孑遺植物的大本營。
小小台灣又因特殊的地理因素,像磁鐵般吸附了六百種蕨類。蕨類利用細若粉末的孢子散佈族群,位在亞洲大陸東緣的台灣,在氣候圖上,被劃在溫帶氣候的最南緣、熱帶氣候的最北邊,加上一年到頭西南氣流、颱風、東北季風吹襲,孢子源源跨海飄來,高山丘陵林立的寶島,地形變化豐富,提供孢子百分百的立基環境,台灣蕨類因而遠遠多於歐洲的一百多種、北美的四百多種,日本、雲南、菲律賓等亞洲地區數量雖多於台灣,但以面積相較,台灣蕨類密度之高以「蕨類王國」稱之並不誇張。
各種天然條件因緣際會,更讓台灣蕨類擁有其他地區沒有的「可及性」。落腳日本山區的筆筒樹,卻駐足寶島平地,是台灣北部郊區踏青最常見的綠色植物之一。分佈亞洲的雙扇蕨,在菲律賓,躲在人煙罕至的山區,一位來自瑞士、自認有生之年只能在標本上看到雙扇蕨的植物學者,則在陽明山野地的雙扇蕨叢中,驚喜的幾乎跪下來。
三百公尺的蕨類天堂
蕨類孢子落地後,需要充足的水分幫助生長,籠罩在北部恆濕天候中的南港山群,因此能擁有台灣五分之一種的蕨類。
豐沛的雨水,在三百多公尺的南港山砂岩地質上雕琢出多座小山,如手指在台北盆地上一字排開,地型「凹凸有致」、起伏多變,使得南港山雖身處過度開發的台北臥榻之旁,卻能僥倖逃過人類全面性的摧毀,維持著起碼的森林型態。南港山歧異度高的微環境,創造了蕨類的天堂樂園,同樣的地形、面積,在中南部往往只能有五十種左右的蕨類。
南港山群是台灣中低海拔蕨類生態的縮影,從都市裡常見的鳳尾蕨、烏蕨,到一千五百公尺中海拔的「大黑柄鐵角蕨」之外,在象山登山口的步道圖附近,是接近平地的乾燥次生林,以台灣中南部為主要分佈地的「細葉複葉耳蕨」也在此大放異彩。
長期從事南港山蕨類調查的牟善傑,十幾年前還在台大植物系唸書時發現此地豐富的蕨類生態,畢業後搬到南港山區附近居住,也開始了蕨類踏查之旅。在南港山地區,他已記錄到超過一百二十種蕨類。由於山與山的環境差異,四獸山、拇指山、南港山等步道沿途所看的蕨類各有不同。
各擁山頭
從信義路登頂象山後,往拇指山與南港山方向走,蕨類相與象山地區已不盡相同。連接南港山的稜線上,留下了日據時代的人為遺跡,一大片人工相思樹林在風中沙沙搖曳,稜線上迎著颼颼冷風,土壤乾燥,並非蕨類生長的好環境,但相思樹下藏著一株「廣葉深山雙蓋蕨」,此姝身價不凡,七、八年前牟善傑在此偶遇,至今南港山區未見第二株。
稜線下方,避開強風,沙皮蕨、北台雙蓋蕨、扇葉鐵線蕨、網脈突齒蕨,與全山區數量僅有一百多棵的「寬羽小毛蕨」在此挺立。下到拇指山凹谷,幾條小山澗間異常陰濕,山凹汩汩的流水中有喜愛泡水的「三叉葉星蕨」,是水族業者口中的「鐵雞冠」,常被養在水族箱裡。土坡間,還藏著台灣特有種的「克氏鱗蓋蕨」,是台灣學者在一九八五年發表的新種。
不僅山與山、谷與谷間長著不同的蕨類,即使同一山谷裡,由於微環境的差異,蕨類也強烈顯示著它們各自的愛好。高大的樹蕨中,明亮的山坡上層往往是筆筒樹的天下;台灣桫欏就在下方遮蔭好的位置悄悄據地為王。層層覆蓋的大樹下,偶然一片漏空灑滿陽光,「粗毛鱗蓋蕨」與「熱帶鱗蓋蕨」立刻搶得先機,在閃爍的光線下綠意盎然。
蕨類走路
不開花的蕨類無法與群花競豔,卻以葉片傲人,捲旋成「?」形的嫩葉,隨著時間逐漸平展,長成各種造型特異的葉片,如孔雀開屏的鳳尾蕨;葉緣刺狀突起的刺蕨;還有不長葉片、地上莖與松針如出一轍的松葉蕨。
「兩型葉」的蕨類,更長出兩種完全不同的葉片。比如著生在石頭與樹幹上的伏石蕨,吸收養分的「營養葉」肥而圓,繁殖後代的「孢子葉」瘦而長,兩者長相互異,職司不同,常讓人誤以為是兩個不同種類。
一趟蕨類之旅,有如造物主在展示巧手慧心。被形容為會走路的「海南實蕨」,葉片頂端長有棕色不定芽,隨著葉子長大下垂,不定芽也「落地生根」,萌發出新的植株,除了靠孢子繁殖,走路的海南實蕨,就靠著不定芽開疆拓土,讓自己的「蕨」子「蕨」孫們繁多不及備載。
隨著蕨類在園藝上被應用的越廣泛,台灣野生蕨類也日受重視,中華民國步道協會在去年就組了「蕨類俱樂部」,十幾個主要會員除踏遍台灣各地調查蕨類,也在假日舉辦賞蕨活動,帶領一個個台灣之子認識原生蕨類。除了介紹蕨類的葉片之美,帶隊者更隨身攜帶放大鏡,不忘讓大家瞧瞧蕨類的孢子囊世界。
蕨類俱樂部
在一趟蕨類之旅中,蕨類俱樂部主持人呂碧鳳沿途先教大家辨認蕨類品種、葉片形狀,接著透過放大鏡欣賞葉背上千奇百怪的孢子囊群。鏡頭下,每一種蕨類孢子囊組合方式特異,蚌殼蕨科的金狗毛蕨,孢子囊群由兩片蚌殼狀的孢膜包圍,開裂時就像一個微微張開的蚌殼;裡白科的芒萁,一個個珠玉般的小孢子囊,組合成梅花拼盤般的孢子囊群。
除帶領大家認識台灣蕨類,欣賞放大鏡下的微觀世界,由於過去台灣蕨類的基本調查不足,蕨類俱樂部更希望留下台灣各地蕨類的記錄,作為生態基本資料。前年,聯合國選擇地球上二十幾個生態重要地區,計畫以國際力量全力投入保育,東亞地區雖被列為生態歧異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卻因為缺乏詳細物種名錄、生態背景資料而被排除名單之外。
除了長遠的調查、分類工作,蕨類俱樂部也希望大家在認識、瞭解蕨類之餘,進而「維護」自己腳下的土地。羊齒植物的分類高手牟善傑就表示,南港山蕨類的最大威脅之一,正是許多來此運動的「好心人」,剷除了步道、平台上的「雜草」──蕨類,到處種了「園藝作物」,只見外來的聖誕紅、麒麟花,也在南港山上攻城掠地、落地生根。
「蕨」不屈服
從南港山走下來,蕨類之旅已近尾聲,在車輛來去的柏油路上,仍可瞥見山壁上的東方狗脊蕨、粗齒革葉紫萁,與流蘇般成串的長葉腎蕨。接近人煙密集的公車站,這裡該不會有蕨類了吧?一排公寓房子外的排水溝裡,赫然伸展著一株鐵線蕨,有別於花市看到的進口嬌客,原生「國貨」鐵線蕨常落腳都會水泥牆、紅磚牆與排水溝中。
鐵線蕨「突襲」此行終點,莫非要告訴人們:當都會人終日灌溉著來自全球各地的奇花異草時,也別忽略了腳下的蕨類任其枯萎?
p.38
「肋毛蕨」青光閃閃、
造型優美。許許多多翠綠盎然的
羊齒植物,讓北台灣潮濕山林
散發出熱帶原始氣息。
p.40
捲形的嫩芽鮮綠欲滴(左),隨著日子一天天舒展,
終於長成秀麗可愛的「栗蕨」(右)。
p.41
在「蕨類俱樂部」例行舉辦的賞蕨活動中,匍匐地上的「三葉新月蕨」吸引來蕨類愛好者的圍觀。(林格立攝)
p.41
陽光下的「小毛蕨」,孢子囊群透過葉片如灑在綠緞上的黑珍珠。
p.42
不開花的蕨類以葉片爭奇鬥勝。圖片由上而下為:長葉鱗毛蕨、線條狀的姬書帶蕨、巨扇般的金狗毛蕨、彷若棕櫚葉的雙扇蕨、吐著「長舌」的小毛蕨、與人類足跡來往的台階間竄出的海金沙小苗。至於青綠的苔蘚中,則「魚目混珠」著心形的海島陵齒蕨小寶寶、與葉片狀的烏蕨小苗。
p.43
圖左至右是海島陵齒蕨、芒萁小苗、和伏石蕨的兩種葉片:孢子葉(右二)像一把把小湯匙,營養葉(右一)卻似一粒粒瓜子嵌在樹幹上。
p.44
從長滿樹蕨的象山山腰往下看,是人煙稠密、地價昂貴的台北東區。咫尺天涯,都市人是否也偶爾上山感受一回原始的自然之旅?